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大丰教育】“学科学 爱科学”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①

科学教育 2025年08月24日 00:23 6 aaron

  科技赋能教育,少年追梦未来。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科学教育,普及科学常识,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文学创作的兴趣,根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全省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全区开展了主题为“学科学 爱科学”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经过筛选,一批融科普性、文学性为一体的作品脱颖而出。即日起,我们将逐期展示优秀作品。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一书是我国当代天文学家卞毓麟的科普著作。如果你看到“天文”二字就心生退意,不免就有些过于“以貌取人”了。这本书从古代人们对满天繁星的浪漫想象及神话传说入手,介绍了古往今来的天文学先贤们如何一步步搞清楚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究竟有多远,将本来比较枯燥难懂的天文知识融入到天文学家的趣闻轶事和发明史话当中,富有故事性的讲述风格别有一番趣味,立刻就将我这个“天文小白”深深吸引住了。

  在书中,我好像来到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哈勃等一位位天文学先驱巨匠的身边,与他们一同探索,困难时为之焦虑,胜利时为之欢乐,有时又不禁为科学家的巧妙 *** 叫绝,体会那发现新知的快乐。通读全书后,我的更大感受是:科学,从来就不是所谓天才的灵光一闪,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厚积薄发。

  哥白尼在前人和自己的大量天文观测的基础之上,逐步认识到了地心说的理论与实际观测结果的差异,才系统提出了“日心地动说”;而之后借由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贝塞尔等人测定恒星视差,历经三百余年日心说才最终打败了地心说,但紧接着人类的视野又从太阳系逐步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而到了二十世纪,随着人类对天体观测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出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而这又引出了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

  总之,读完全书,你会发现这本书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勾起了你对天文学的兴趣,自身在思考问题时也会出现更多角度。

  《奇妙的化学》这本书并不单单是从专业学术的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奥乏味的科普,而更是一种对日常化学现象深入浅出的分享。本书作者是美国的A.弗雷德里克柯林斯,他是一位尊重科学的实验者,他把我们带到了缤纷多彩的实验世界,我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奇妙的空气和水、传统金属和新型合金、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纤维素和造纸、煤焦油的魔力、日光中的化学、人造化学制品等方方面面的化学知识,在化学的海洋中汲取到丰富的养分。

  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干巴巴的往你脑袋里“塞”知识,而是由几个小实验、生活现场来推出,不仅有趣味性,还会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加容易、轻松且牢固的记住知识。例如书中对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空气的讲解。说起空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你或许会想:空气与化学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大哩!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另外还混合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灰尘和细菌、硝酸、氨和臭氧及陆续被科学家们发现的氩、氙等各种气体等,其中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且空气本身能参与并导致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书中对前面组成空气的每个化学物质的讲解都会结合我们生活现象或者实验进行,尤其关于“液态空气”的几个小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知道了液态空气的压缩 *** 过程、液态空气的颜色及特征、液态空气的保存、物体冷冻等,真像令人惊叹的魔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插图也是非常珍贵的。它的插图主要是化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或者标志性实验的老照片,既带你切身领略实验或现实应用的场景,又让人慨叹历史的厚重和人类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时至今日,人类对化学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并将继续求索。

  我认为这本书是融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它让我从中获取到了更多课本上不曾提到的知识,但它却又是十分贴近生活的,让人不困于那些乏味、不易理解的公式,而是通过举例子、小实验、老照片等,将我们带进了变幻多姿、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引发我们留心观察、思考日常身边的现象,更让我们能够了解到那些曾经不理解的化学原理,如果有条件的话,你还可以根据书中的讲解亲手做几个小实验,线

  在我的记忆中,夏天是白天阳光热烈的炙烤,是夜晚窗外习习的凉风;是冰镇的西瓜和汽水,是浓绿的树荫和草地;是鸟儿欢快的歌唱,是虫儿鸣叫的声音。一到夏天各种昆虫鸣叫的声音总是吸引着好奇的我去发现它们、观察它们。在法国,也有一位作家他叫法布尔,不管是炎炎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雷打不动,一定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通过仔细的观察,多次的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科普巨著。

  在法布尔神奇有趣的昆虫世界里,你会看到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漂亮的螳螂依靠那一对弯钩和翅膀,能将庞大的猎物吓瘫;那种名叫“米诺多蒂菲”的甲虫是昆虫中忠诚夫妻的典范;美丽的大孔雀蝶是个结婚狂;而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这么多昆虫的习性都是法布尔通过细心观察,反复实验得来的。他真正做到了“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当我从《昆虫记》中得知蜜蜂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它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时,我特别好奇它是怎么做到的?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去观察它们,我发现它们真的穿着栗色天鹅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体长大约8-20毫米,头与胸几乎同样宽,前翅大,后翅小,它的尾巴上带着一个尖尖的“刀子”。我不相信这样小小的蜜蜂竟然可以辨别方向,可是我却不敢去做实验,因为我怕它会蜇我。但是法布尔却不会这样,他会因为不信而去做很多次实验,用事实来证明一切。我想他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很多很多困难,但是他没有退缩,反而知难而进,我敬佩他这种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了解了生命,更让我爱上了科普阅读。它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会了我们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它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科学,热爱世界的种子,用心浇灌,静待成长!

  我喜欢阅读科学书籍,感受科学的魅力,享受科学的乐趣。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科学之旅,讲述我是如何学习科学、爱上科学的。

  我的科学之旅从小就开始了。我记得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它的翅膀上有五颜六色的斑点,像一幅精美的画。我问爸爸妈妈,这是什么动物,它为什么有这么漂亮的翅膀。爸爸妈妈告诉我,这是一只蝴蝶,它是从毛毛虫变成的。我很惊讶,怎么可能呢?毛毛虫又丑又胖,怎么能变成这么美丽的蝴蝶呢?爸爸妈妈说,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叫做“变态”。他们给我买了一本关于昆虫的书,让我自己去发现答案。我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看到了许多种类的昆虫,有些很可爱,有些很恐怖,有些很神奇。我找到了关于蝴蝶的章节,看到了毛毛虫如何吐出丝来做茧,然后在茧里面发生变化,最后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我觉得这太神奇了,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那以后,我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经常去捉一些昆虫来观察它们的习性和特征,我还给它们起了名字,把它们当成我的小伙伴。我也开始注意到身边的其他动植物,它们都有各自的生长规律和生存方式,它们都是生命的奇迹。我想知道更多关于它们的故事,所以我就阅读了更多关于生物的书籍,比如《动物世界》《生命大百科》等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和思维力。

  我的科学之旅永远不会停止。我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能够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有了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我们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创造未来中的奇迹。

  可是,到了晚上,弟弟突然觉得浑身无力,好像还有点发烧。看着蔫头耷脑的弟弟,外婆若有所思,她连忙到厨房里拿出了三根筷子和一只装着水的碗,来到了门外的走廊里。

  只见外婆左手把三只筷子竖在碗中央,右手不断往筷子上浇水,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正当我感到莫名其妙时,外婆松开左手,三只筷子竟然神奇地立在碗里!

  外婆站起身子,一脸轻松地对我说,弟弟身体不舒服,是被已经去世的外公“相”了,给他烧点纸钱,弟弟就会好了。说完,外婆又从家里拿出一沓纸钱在门口烧了,并又念念有词了一番。

  然而,弟弟的病情并没有如我们预期的好转。我连忙给妈妈打了 *** ,很快妈妈把弟弟送去了医院。原来弟弟是“二阳”了……

  弟弟很快康复了,但是那晚外婆能把筷子“站”在碗里的“绝活”,却让我产生了兴趣,我也拿出碗筷做起了试验。虽然我没有去念念有词,但是筷子竟也立了起来。

  筷子为什么能在碗中立起来呢?我想到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但我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够全面,于是我又在网上搜索了一番,终于弄明白了。

  首先,给三只筷子浇水的目的是利用水的张力,让三根筷子“粘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次,三根筷子靠在一起,增加了筷子与碗底的接触面积,同时它们形成了三角形,这样就形成了三力平衡,三角受力是最容易平衡的,所以筷子就能立在碗里了。

  哈哈,原来是这样啊。外婆可是利用“科学”在搞“迷信”的啊!看来,生病还是要抓紧时间去医院哦!

  你们知道吗?我打小儿就对火箭充满兴趣,对各种火箭型号、功能那是如数家珍。同时我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么大的物体脱离地球,冲向宇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抖音视频里有一个火箭飞天的小实验,了解到醋与小苏打能产生剧烈化学反应,可以充当火箭起飞的动能,内心无比激动!因为这些材料我都能弄到,于是迫不及待地准备好来参与这次疯狂到爆炸的化学实验了。

  我精心准备了各种尺寸的空气压力瓶、醋和小苏打粉,这些是火箭发射的关键材料。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当它们相遇时,将会创造出奇迹!最终,我选择了一枚更大的空气压力瓶作为火箭的机身,然后倒入适量的醋。接下来是加入小苏打粉的时刻!我迫不及待地将小苏打粉倒入瓶子里,然后紧紧封盖。突然间,浓烈的咕噜声响起,仿佛在预示着我们即将迎来疯狂的爆炸!

  我静候片刻,捏着火柴的手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伸进瓶盖下的小洞中。猛然间,蓬的一声,火箭瞬间发射离开!小苏打烟雾弥漫,整个房间仿佛进入了一片白茫茫的迷雾中。

  但是,伙计们,实验可没结束哦!火箭冲破了房间的引力,勇往直前,我们跟紧它,决定一同探索它的命运。火箭冲上了楼梯,敲翻了植物盆栽,还到处乱晃啊!我不禁感叹,这来自厨房的小物体居然有如此大的力量!

  随着它的不停翻飞,我也仿佛成了宇航员。我的心脏跳动如鼓点,我似乎凭空获得了一次太空之旅。人啊,当你与火箭同行,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也能变得 *** 无比!

  朋友们,你们永远想象不到,一个玻璃瓶内的小小火箭居然能让我们如此激动。正当我们觉得这次冒险不可思议的时候,火箭却突然变得安静了下来。它一如既往地飘下来,稳稳地降落在地面上,掉在桌子角落,咕噜一声翻倒,就像个稍显无精打采的小朋友。

  我们看着火箭落寞地躺在那里,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欢笑。要知道,虽然是疯狂的实验,但我们也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化学原理告诉我们,醋和小苏打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提供了火箭的推力。

  所以,伙计们,不要害怕疯狂实验和冒险的可能性!让我们的科学之旅继续,探索生活中无尽的乐趣和创造力。就算只是一瓶醋和一小包小苏打粉,也足以点燃我们内心的火焰,带来一次疯狂又难忘的旅程!让我们勇往直前,冒险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吧!

标签: 科学教育主题征文高中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