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浙江小学打造情感教育新样本:创新教育模式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

情感透析 2025年07月14日 13:01 1 aaron

  在当今教育界,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光南小学的“23号课堂”项目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这个项目不仅创新了传统教学模式,还为家校社的协同育人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本。它的背后,蕴藏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执着追求。

  “23”谐音“爱生”,象征着以孩子为本的育人理念。光南小学党总支书记李建生在观察到一位独自在草丛中玩耍的男孩后,萌生了创建这一特殊教育空间的想法。他认为,教育不应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是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滋养。经过四年的发展,“23号课堂”已形成包含全员课堂、特色课堂和“星·希望课堂”的完整育人体系,充分体现了自由、情怀、融合和健康的教育特色。

  在“23号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情感引导者,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活动。这种变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成长营”中,家长们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声音,逐渐意识到教育不只是单向的教导,而是双向的互动。王女士的故事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她从最初的粗暴打断孩子分享,转变为专注倾听,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金东区教体局局长孙杰指出,情感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光南小学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积极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探索不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也让家长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提升了他们的教育素养。

  在这个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命名的学校里,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术能力,更是要成就孩子的未来。校长王莹强调:“我们要着眼于成就孩子的未来。”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轨道,奏响生命的动人乐章。

  总的来说,光南小学的“23号课堂”不仅是情感教育的创新实践,也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成功典范。未来,随着这种教育模式的推广,期待能有更多的学校加入到情感教育的行列中,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为温暖和包容的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小学英语情感渗透教学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