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做加法 百年老校育新苗——北京161中学育人侧记
晨光映照下,北京市之一六一中学生态园里一片生机,初中生俯身麦田,专注测量土壤温湿度、记录小麦株高……刚刚过去的一学期里,这片冬小麦成了孩子们的“责任田”。施肥、松土、分析生长数据,在老师引导下,大家深入探究冬小麦生长习性,触摸生命科学的脉动。
“快来看!蚜虫果然有三个体节,教科书上的特征全对上了!”在实验室里的小麦解剖课上,学生陈则成在麦穗中发现一只蚜虫,小心翼翼用镊子取下。随着显微镜焦距调整,生物课本二维纸张上的昆虫图例,瞬间化作眼前鲜活立体的生命:头、胸、腹界限分明,几丁质外壳与附肢纤毫毕现。
当抽象的科学知识,在一次次科学实践中变得可触可感,科学教育的“加法”效应在这所百年学府焕发出蓬勃生机。
北京市之一六一中学始建于1913年。从卫星搭载种子试验,到成为之一批被认定的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生命科学分团,科技教育始终是该校办学特色。“我们坚持‘科学普及与特长发展并重’,既要让每个孩子都触摸科学、锤炼科学思维,也要为拔尖创新人才铺设成长阶梯。”副校长王运淼说。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关系未来整个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中小学校不仅是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主渠道。
漫步校园,这里的科技教育亮点纷呈:科技实验室里,学生唾液样本的蛋白质电泳检测图引发阵阵惊叹;创客空间中,孩子们借助人工智能与红外传感器自主设计麦田驱鸟装置……学校已构建起由“社团实践—主题实践—科研实践”组成的三级活动平台,系统培育科技后备人才。
改革同步推进。记者了解到,这所学校专门成立科技办公室,配备专职教师统筹科学教育。同时,持续强化课程创新,例如,青年科技教师毕可雷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基于生物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紧扣高中生物必修模块四大核心概念设计课程,有效破解了项目式学习与核心课程脱节的问题。
时光不负耕耘者。近十年,学生累计斩获国际科技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近100项。教师科研能力也显著提升,近年来科技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未来,我们将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辐射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构建社会化培养机制,实现科技后备人才的贯通式培养。”校长吴伟东说,这所曾见证“一二·九”爱国运动的百年学府,正以科学教育为火种,点燃新时代少年的创新之光,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征程上续写育人新篇章。
标签: 科学教育与创新
相关文章
-
尊师重教沁人心 探秘星空促创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赴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开展活动详细阅读
9月9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肖文交一行,前...
2025-09-15 8 科学教育与创新
-
用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详细阅读
习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教育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
2025-09-12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从科学中心的崛起谈科普教育创新详细阅读
1957年10月4日,发生了一件震撼全球的事件——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事件引发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的重大变革。美国人将他...
2025-09-12 8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南沙方案》落地第一阶段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崛起详细阅读
(文字 罗瑞娴 通讯员 邓韵萨)8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的南沙,热浪与科创热潮交织奔涌,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启动建设,“科创雨林”...
2025-09-11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面膜敷多久才有效?膜法世家x华西医院以面膜创新揭晓科学答案详细阅读
在护肤领域,“面膜敷多久才有效”这一基础性问题长期困扰消费者——时间过短恐难见效,过长又可能损伤屏障。这一日常痛点背后,实则是皮肤生理...
2025-09-11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从“知识传授者”到“思维引导者” 科学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角色转换详细阅读
近日,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科技辅导员及科学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此前,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
2025-09-10 9 科学教育与创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