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方案》落地之一阶段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崛起
(文字 罗瑞娴 通讯员 邓韵萨)8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的南沙,热浪与科创热潮交织奔涌,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启动建设,“科创雨林”在此加速成型,一棵棵未来的“参天大树”正在此拔节成长。
数据显示,越秀iPARK一年内出租超8万平方米办公空间,截至目前注册及入驻企业超210家,包括超25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及龙头企业。
不妨和小南一起来探秘——越秀商管南沙公司总经理冯玥是对接港澳深耕南沙建设产业社区的“破壁者”,广州深度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团队代表王初禹是手握全球顶尖显微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创新者”,二者都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越秀iPARK粤港智谷、环港科广创新区,也是刚揭牌成立的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他们的故事,是当今时代仍能“一分努力换回一分收获”的向上生长实录,也是《南沙方案》落地之一阶段里政策、产业与人才共生共荣的生动缩影,更能解答上述的运行逻辑问题。
“南沙‘绿色通道’加快了我们设备和耗材注册取证的进程。”深度医疗的实验室里,一台显微手术机器人正进行微米级血管吻合测试。
这家2023年在南沙成立的企业起名为“深度医疗”,凭借0.001毫米精度技术跻身全球显微手术机器人研发之一梯队,其成长离不开《南沙方案》构建的“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
“深度医疗显微手术机器人项目是中山大学附属之一医院转化项目,曾获评2024年中国显微外科学领域八大进展之一。团队汇集医工领域人才,其中博士占比超过30%,100%团队成员拥有医疗器械、生物医学、手术机器人的从业、研究经历。南沙庆盛片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形成了“科创雨林”与“未来之城”的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庆盛枢纽交通便利,最关键的是,越来越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都在这里聚集,之前我们需要找一家专门加工高精度耗材的企业合作,在园区内就找到了,沟通合作非常方便高效。”王初禹告诉小南。
更关键的是资金“活水”。2024年,在越秀iPARK的穿针引线之下,深度医疗在多个创新创业比赛屡获殊荣,同时也接触了多家投资机构,并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了PreA轮数千万元的融资。“以前我们这样的硬科技团队,找投资要跑遍北上广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精准对接资本。”王初禹坦言,这笔钱让深度医疗得以将顶尖的机械工程师和算法专家招至麾下,目前机器人团队软硬件工程师配置完备。
在传统显微手术领域,0.2毫米的血管吻合曾是人类操作的极限,即使是有着数十年经验的名医仍难克服生理性震颤,如今,深度医疗的机器人系统通过独创的机器人机构设计及高精度在线控制算法满足复杂操作的同时实现亚微米级别操作精度。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验证表明,使用深度医疗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实施超级显微外科手术,可把医生从手术台和显微镜中解放出来,即使是缺乏显微外科操作经验的医生,经过短期培训也能操纵机器人,以舒适的和清晰的视觉精准完成直径0.2毫米微血管的吻合。
“以前青年来大湾区是‘闯’,现在是‘创’。”王初禹的感受,在越秀iPARK园区内得到了广泛印证。三年来,南沙累计推出超过100项改革举措,将《南沙方案》的“纸面红利”转化为企业可感可及的“创新养分”,惠及更多像深度医疗这样的创业青年团队。
成功研发一个机器人解决头发丝大小的血管缝合手术,需要一次次的开发测试和实操确认积累经验;而一个创新社区的发展壮大则需要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在螺旋式上升的认识中加深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默契和深度。
“传统银行跨境业务像隔着玻璃握手,而创兴银行背靠越秀集团的内地和香港‘双总部’,则像一扇打开的窗户。”冯玥用这个比喻,道出了园区金融服务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关键就在于解决港企的落地痛点。
“香港人来南沙开基本户怎么开,两地资金往来如何更为便捷,这些都是我们在落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着问题一个个更快地解决,我们发现借助创兴银行可以更好地互通有无和合作发展。”
依托《南沙方案》金融开放政策,越秀iPARK产业园正在推动越秀集团的内部资源协同:产业园招商团队与香港创兴银行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创兴银行3万个个人客户、1.5万个企业客户逐步转化为招商资源池。
除了在各个细节加强对于企业客户的招商服务,园区产业生态的打造和建设,更是吸引企业在南沙落地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土壤。粤港智谷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产业链招商方向,在市区各相关 *** 部门指导下,协同港科广产学研平台,与园区内人工智能企业一起搭建产业生态。在8月市国资委举办的广州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暨供需对接会中,越秀iPARK粤港智谷与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达成合作签约,协同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和产业生态的深化落地。
从越秀iPARK产业园的角度看,团队不是只做招商,而是一个国际创新社区的建设者,“不能仅满足于把他们引进来,而是要和社区内的企业共同成长,共建生态。要活下去、活得好,要有订单、有生意,他们在南沙扎根了,才能源源不断地带动更多员工、伙伴、客户一起来南沙,所以我们的团队更注重招商后的服务,也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冯玥举了园区内两个香港创业项目为例。其一是港科大清水湾校区实验室孵化出来的人工智能企业寰越集团,他们从香港到南沙,选择粤港智谷为国内总部基地,该集团子公司寰讯智能承接 *** 及行业舆情监控及国际港口公共安全项目及数智感知决策平台,入驻后业务已经出海东南亚多国。另一个企业是港科广孵化的创业公司智科自动化,公司专门为国内外高校提供定制化的3D打印设备和耗材。
“企业进驻后,我们发现团队创业核心成员是学生,可能在管理经验上不是很丰富,所以我们也和几位核心人员坐下来,认真聊了一些管理的经验,他们非常认可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也是我们对企业业务发展提供的有效支持。”
“我们要做区域发展的合伙人,让每个初创企业都能在南沙找到生根的土壤。我们根据集团领导的指示,在业务采购方面积极支持企园区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园区企业的产品。”越秀iPARK产业园的承诺,正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服务案例变为现实。
这种“区域发展合伙人”的角色,还体现在园区和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从年初投入运营的免费健身房,到内容丰富的瑜伽、尊巴团体课;从智慧餐厅、肯德基餐车满足味蕾,到“i Young Group”社群里分享的区域娱食住行攻略,越秀iPARK正在构建一个15分钟工作生活圈。目前,“i Young Group”社群已接近千人,成为园区青年员工的“线上家园”。
而“庆盛夜话”更是这个生态的“催化剂”。这个每月1—2期的活动,已成功举办11期,吸引了超1000人次参与。它不是传统的招商会,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流平台。在这里, *** 人员、大学教授、企业高管、创业团队、投资人可以轻松对话,一个不经意的想法,可能就催生一个合作项目。
“‘庆盛夜话’就像一个‘科创红娘’,我们负责搭建平台,让创新要素自由碰撞,剩下的就交给市场和企业。”
南沙还将在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适合海内外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集聚区。“我们将制定更有竞争力的政策,营造更包容开放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推进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说,“创新创业最后能否成功,关键是创富,我们将力争为整个社区创造创富的发展机会。”
过去一年南沙实有人口新增11万人,其中青年人才就超过了7万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青春风暴”,这股“风暴”的核心,是“政策引才”与“服务留才”的双向奔赴。
今年,南沙全面对接港澳标准,建成了900多套人才公寓,打造了越秀iPARK粤港云谷、粤港智谷等创新载体,落地了全学段港式教育、全流程港式医疗服务,“港式生活圈”的吸引力、竞争力与日俱增。据统计,南沙已经吸引青创团队超800个,孵化企业港澳资占比50%。
在港澳融合发展方面,15%的个税优惠覆盖超3000人,减免1.2亿元。具体到越秀iPARK园区内,港澳企业数量三年来增长了5倍,许多港澳青年不再将南沙视为“选项”,而是“首选”。
香港青年设计师陈嘉欣,在2024年将她的设计工作室从香港搬到了越秀iPARK。“我最初只是被这里的租金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她说,“但真正让我留下的,是这里的‘可能性’。”她发现,她的设计可以无缝对接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供应链,从图纸到样品,最快一周就能完成。而在香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月。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她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业者,碰撞出了“设计+智能家居”“设计+文旅”等跨界合作的新火花。“在南沙,我感觉自己的事业边界被无限拓宽了。”
建设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国际化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南沙将树立全范围、全体系、全周期的人才观,真正尊重和服务人才,迭代升级国际人才港政策,每年拿出10亿—20亿元资金设立人才专项,引进全球的高端科学家、高技能人才、跨国公司人才乃至离退休人才,力争3年内引进5万名大学生。
小南了解到,南沙正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深化实施“青出于南”政策,谋划开办大湾区科技商学院,推出零成本创业空间。擦亮“以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招牌,按照国际社区标准,打造港式国际化社区,规划建设一批国际特色配套,举办年轻化的文体娱乐活动,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15分钟生活圈”,让社区成为各类人才“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理想之地。
当王初禹的手术机器人准备进入注册临床阶段,越秀iPARK产业园正在筹备新一期“庆盛夜线平方公里的庆盛片区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他们的故事,共同书写着南沙从“政策高地”到“科创高地”的蜕变。在这片湾区沃土上,更多“破壁者”正在生长,他们用一个个突破和一项项创新,汇聚成南沙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标签: 科学教育与创新
相关文章
-
面膜敷多久才有效?膜法世家x华西医院以面膜创新揭晓科学答案详细阅读
在护肤领域,“面膜敷多久才有效”这一基础性问题长期困扰消费者——时间过短恐难见效,过长又可能损伤屏障。这一日常痛点背后,实则是皮肤生理...
2025-09-11 3 科学教育与创新
-
从“知识传授者”到“思维引导者” 科学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角色转换详细阅读
近日,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科技辅导员及科学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此前,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
2025-09-10 3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多元主体与多重路径: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详细阅读
科学教育对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包括科学探究方法的传授、科学态度的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涵育等。学习科学不...
2025-09-10 3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创新科普宣讲方式 让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入万家”详细阅读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介绍,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
2025-09-09 3 科学教育与创新
-
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大健康产业生态创新研修班”赋能职业教育革新与终身学习实践详细阅读
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大健康产业生态创新研修班”赋能职业教育革新与终身学习实践 2025年8月3...
2025-09-09 3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唐山高新区:机器人教育点燃校园创新之火详细阅读
在唐山高新区龙富小学的机器人课堂上,学生们正分组围坐在操作台前。他们手指灵巧地拼装着机器人,屏幕上跳动着编程指令。...
2025-08-26 8 科学教育与创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