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89岁老人急着做血液透析 可“生命线”被卡住了

情感透析 2025年09月13日 15:11 2 aaron

  “好了,好了……”躺在病床上,89岁萧乐(化名)的脸上有了一丝笑意。随着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功植入,因血管条件差导致无法血液透析的问题解决了,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专家表示,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也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选择适合自己的血管通路类型很重要。

  “身高不足1.6米,体重只有35公斤,当时她蜷缩在病床上,看起来非常瘦弱。”陈洁清楚地记得萧老太太入院时的场景。

  萧老太太患病这事儿,还得从2个月前说起。一开始,她出现头痛、乏力、血压升高的症状,自认为是高血压犯了,想着吃点药就过去了。眼瞅着病情不见好,拗不过子女的再三劝说,她才来到医院,结果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必须马上透析治疗。

  陈洁说,从老人转院前的检查报告来看,其患病至少有2年多了。子女们这才想起来,2019年年初母亲在体检中就查出血压、尿常规异常了,因为没啥明显症状,加上她排斥就医,吃了几天药也就算了。

  让萧老太太和其子女都没想到的是,因肢体血管条件差,血流不畅,无法满足血液透析上机血流量,屡次血管通路手术失败,老人命悬一线。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 *** ,所谓血管通路,指的是为进行血液透析建立的通道,也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像我们平时常说的输液、输血,都是在浅表静脉完成的,血液透析的通道则完全不同。”陈洁说,血液透析时,血流量需达到200毫升至300毫升/分钟,正常浅表静脉无法达到要求,需要在人体内重新建立血管通路才行。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动静脉内瘘,即将静脉与动脉连接起来以达到所需血流量;移植物内瘘,它是使用人工血管为静脉条件较差患者建立血管通路。

  陈洁表示,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分流的患者来说,带涤纶套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则是更好的选择。

  经过评估,陈洁为萧老太太实施了带涤纶套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植入术,即通过颈内静脉,经皮下隧道埋置的带涤纶套的长期导管。术后第二天,上机血流量达标,萧老太太顺利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恶性疾病,肾脏自身的病变、泌尿系统阻塞(结石、肿瘤等)造成的继发感染、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会引发肾衰竭,一旦到了终末期只能采取透析和肾移植方式进行治疗。

  陈洁提醒,肾脏出问题,患者一般会有疲乏,面部、下肢水肿等症状,特别是感冒后尿液颜色变深,出现血色尿液,尿液里含有大量的泡沫,都是肾病的早期症状。对老年人来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肾功能损伤,控制原发病尤其重要。

  “当然,还有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像萧老太太一样,病情发展到尿毒症的阶段仍没感觉。”陈洁建议,60岁以上人群更好每年做一次尿检和肾功能检查,经常使用抗生素、有肾病家族史者,半年就要检查一次。(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牛然)

标签: 血液透析生命新开始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