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击:从心理到价值观
*** 所带来的交互与渗透、共享与参与,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也在不经意间左右着网民的情感、心理、认知与价值取向,成为影响人们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重要因素。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变革时代,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从“原子到比特”的巨变:E-mail、 *** 、MSN使“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SNS社区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搜索引擎彻底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 论坛让身着“马甲”的网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意见; *** 游戏使玩家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征服与胜利的梦想;各种B2B、C2C、B2C的电子商务形式则彻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消费模式……可以说,互联网已经全面闯入人们的生活,推动了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变革。
*** 所带来的交互与渗透、共享与参与,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网民的情感、心理、认知与价值取向。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互联网带给中国网民的内在影响进行剖析和反思。
具体来看,在使用互联网后,网民中各种正面心理状态增加的比例均高于减少的比例。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网民自信的变化,多达37.7%的网民表示在使用互联网后自己的自信有所增加,而只有9.6%的人表示自信减少;此外,在使用互联网后,认为生活成就感、自尊程度以及朋友、家人对自己尊重增加的网民比例也均明显高于减少的比例。
网民自信、自尊与生活成就感等积极心理状态增加的重要原因,是日益丰富的 *** 应用为其满足各种情感与心理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新闻网站实时更新的海量信息,让人们切身体会到“世界尽收眼底”的充实感;个人博客使网民得以倾诉情感、展现才情、获取关注; *** 游戏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体验财富、成功与征服带来的快意与满足; *** 论坛、社交网站等,则不仅为网民提供了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自由空间,也让他们获得了重塑自我形象与身份的机会。
对互联网的使用不仅有助于网民保持和发展积极心理状态,而且有助于其抑制不良情绪、改善消极心态。调查显示,使用互联网后,网民中各种负面心理状态减少的比例均高于增加的比例。其中,34.7%的网民表示在使用互联网后孤独的次数有所减少,27.7%的网民表示自己在使用互联网后感到挫败的次数有所减少,27.5%网民表示在使用互联网后伤感的次数有所减少,26.1%的网民表示在使用互联网后生气次数有所减少。此外与家人、朋友距离感减少的网民比例也均高于距离感增加者的比例。
多项研究表明,孤独、愤怒、挫败感、距离感等消极心理的产生与加深,均与不理想的社交状况有关。调查显示,互联网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疏离,但总体还是改善了网民的社交状况。本次调查发现,使用互联网后,34.6%的网民与朋友的交流增多,23.2%的网民与朋友在线%的网民与朋友线下联系增多,均明显高于减少的比例。这可能是网民在使用互联网后各种负面心理状态有所减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站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的既有规则和限制,使网民能够通过互联网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 ,获得新的交往体验、情感慰藉和心理满足,这就有利于抑制、缓解人们由于现实世界中社交质量不高而引发的各种负面心理。
互联网对网民情感与个人心理状况的作用还受到网民性别、学历、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人口特征因素的影响。首先,互联网在增加自信、自尊和成就感方面的作用,在两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女性更容易通过互联网保持和发展积极心态。统计显示,分别有高达92.3%、91.7%和89.3%的女性认为互联网有利于其保持或提高自尊、自信和生活成就感,三项数字均显著高于男性。
其次,互联网对网民心理的影响与其学历也密切相关。一方面,互联网对网民积极心理的影响与学历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即网民学历越高,越容易在 *** 世界中体验自我实现,获得自信、自尊与成就感;另一方面,互联网对网民负面心理的影响则与学历呈现反向相关关系,即网民学历越高,其消极情绪越难以通过上网得到缓解或改变。
此外,互联网的情感与心理影响还与网民的年龄、收入有关。随着网民年龄和收入的增长,互联网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此外,调查还发现,互联网在改善网民心理方面,对有伴侣群体的效果好于单身群体,对体制内群体的效果好于体制外群体,对非学生群体的效果好于学生群体。
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进一步影响到网民的自我认知与价值观,其程度与网民的 *** 使用程度密切相关
“深度网民”是指那些具有较长网龄、平均上网时间较长、 *** 应用和依赖程度较深的网民。“自我认知”是个人对自我存在的察觉,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个体心理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网民的上网深度与其自我认知程度显著相关,具体表现在上网时间越长、 *** 依赖程度越深的网民,自我认知水平也越高。互联网多元化的功能使网民能够在许多场景下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从而得以在 *** 世界中重新塑造自我,一些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完成的个人理想、难以满足的心理需求都在 *** 中得到实现和满足,这就增强了人们的存在感和满足感。
而博客、个人空间、社交网站中的个人主页等 *** 应用,更是为网民提供了很好的自我认知平台。调查数据显示,使用博客和个人空间越多的网民,越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自我认知;使用社交网站越多的网民,自我认知的程度也越高。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深度网民”总体上更易通过 *** 虚拟世界获得心理满足,并进而在 *** 中实现自我认知。
价值观是个人对周围事物的评价以及由此而采取的行为取向,是人们行为的方向和动力。本次调查通过因子分析 *** ,将网民的价值观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一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包括对诚实、仁慈、公平、世界和平、社会公正等价值观的认同;二是对权力、权威的追求,包括对社会权力、权威、影响力、光宗耀祖等价值观的认同;三是遵从、屈服,包括对服从、接受命运安排、担心各种事情等的认同;四是对享乐主义,主要是对自我放纵这种价值取向的认同。
调查显示,互联网的使用对网民的社会价值观取向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这首先表现在网民对真善美价值观的认同减少上――平均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长、 *** 依赖程度越深的网民,对真善美的价值观认同度越低。这种影响在20-29岁的青年人群中程度最甚,互联网对传统的社会价值的冲击未来可能会愈发明显,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平均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越长的网民,对权力和权威的认同度越高;除工作和学习之外平均每天花在互联网上时间越长的网民,对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认同度越高。此外, *** 依赖程度越深的网民,越倾向于追求权力权威,并越倾向于遵从、屈服和自我放纵。
享乐主义价值观与 *** 使用、 *** 依赖之间的促动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倾向于自我放纵的网民相对缺乏对自我的控制力,因而更容易形成 *** 依赖;另一方面,当网民对 *** 的依到一定程度甚至成瘾时,就更易滋生自我放纵、追求享乐的错误价值取向。而对权力、权威和遵从、屈服价值观的认同增加,则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让网民变得更加现实和功利。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网民中有44.71%存在过度使用 *** 的现象,这也引发了不同程度和形式的 *** 心理依赖问题。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各种 *** 心理依赖的具体表现根据其严重程度划分为5个级别,依次为: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并要求被调查网民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从中可见,目前我国网民总体上存在较为显著的 *** 心理依赖问题,全部10种 *** 心理依赖表现的平均得分都超过了3分的均值。其中,程度尤其严重的是对 *** 使用的心理成瘾现象,包括“上网时间比原先预计的要长”、“上网的时候总是舍不得下网”、“不上网的时候,总是会惦记上网”以及“经常试图要减少上网的时间却很少能够实现”等;其次是 *** 使用对个人情绪、心理等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上网的时候,要是有人打搅就会觉得烦”、“如不能上网,就会觉得空虚、孤独或没意思”、“通过上网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以及“不上网会紧张、心情不好,一上网就好了”等。
不同人群在 *** 心理依赖方面的表现与程度也不尽相同。首先,在男性网民中存在 *** 心理依赖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调查显示,国内男性网民中存在 *** 心理依赖问题的比例比女性网民高出10.5%,这不仅是因为男性整体上网时间更长,也与男性网民对各种 *** 应用――包括新闻浏览、 *** 社交、 *** 讨论等――的使用频率更高、程度更深有关。其次,年轻人群中 *** 心理依赖问题尤其突出。调查显示,在国内各年龄段网民中,20-29岁人群的 *** 心理依赖比例更高,其次为19岁及以下人群,这显然与此年龄段网民整体 *** 接触与使用程度较深有关。调查还显示, *** 心理依赖与网民个人的现实孤独感密切相关。人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支持、理解、欣赏、信任、亲密等情感满足,往往就会寻求通过 *** 弥补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体验缺憾,久而久之便形成 *** 心理依赖。个人在现实中获得的情感和社交满足越少,情感孤独就越明显,就越容易向 *** 虚拟世界寻找补偿, *** 心理依赖现象也就越严重。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 心理依赖不仅会对网民的情绪和心理状况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还会进一步威胁到他们现实生活的质量。因此,本次调查也对 *** 心理依赖最可能引发的一些对网民现实生活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询问,包括因上网而产生的对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因上网造成与工作单位的矛盾,因上网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因上网引发的与现实世界中家人、朋友的疏离等。调查显示,虽然很多网民在心理上已经对 *** 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即上网时间过长且难以自控,并存在下线时空虚、孤独、焦虑、烦躁等现象,但这种心理依赖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应当看到,目前 *** 心理依赖问题的负面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应当引起相关管理者、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 *** 心理依赖等问题的日益普遍,许多国内民众往往“谈网色变”,将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而本次调查显示, *** 虽然在部分网民中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心理依赖、社交障碍等问题,但也在帮助网民抑制不良情绪、克服消极心态以及改善社交状况等方面发挥着正面作用。我们既要充分重视 *** 心理依赖等问题,也不应过分夸大 *** 的负面效应,而忽视其积极的一面。
实际上, *** 作为一种技术支撑的信息工具,其最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与作用,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因此,要充分发挥 *** 对网民心理与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并更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其引发的各种网民心理问题,关键在于对网民的 *** 使用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管理和引导。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健康的成长期,心理与价值观都还处于相对不太成熟的阶段,因此尤其容易受到 *** 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青少年 *** 使用的教育、引导,大力倡导健康上网,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努力。广大家长应以积极友善的态度和方式对子女的 *** 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引导,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适度的上网习惯;中小学、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 *** 素养教育,积极开设、开展相关课程、主题活动;在全社会的层面上,除了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上网环境之外,继续改善、推广 *** 游戏防沉迷系统,进一步强化对网吧的监督、管理,都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网民 *** 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既要求网民自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又有赖于专业 *** 心理健康治疗与咨询机构的辅助。
可根据网民的媒介接触习惯与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线上线下各种宣传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 *** 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推广。由“39健康网”发起的“2010中国网民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近九成国内网民在遇到 *** 心理健康问题时“找不到身边心理健康机构的存在”。解决此问题,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扩大专业心理人才的培养规模,加快将 *** 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现有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服务范畴,并推动专业 *** 心理健康治疗与咨询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 对网民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本上取决于网民自己,因此,要改善网民心理健康状况,必须从网民自身因素抓起。可以通过加强精神文明与社会文化建设,让广大网民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 *** 、真正地驾驭 *** ,让 *** “为我所用”而非成为 *** 的“奴隶”。
让网民免于沉溺在虚拟世界中的治本之策,是让他们的现实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广泛、充实而富有人情味的现实交往,将使网民不再依赖于从 *** 世界中排遣孤独、宣泄情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能够避免网民陷于“电子狂欢”的颓靡之中;而积极奋斗、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可以让网民克服来自 *** 的各种虚拟的成就与满足感的诱惑,转而将精力用于为更好的生活、学习、工作而努力。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政治理念,更是一种制度实践,它打破了传统的民主观桎梏,将民主从间歇性的投票行为扩展为渗透社会机理持续的、连贯的、动态的“过程性”实践。【详细】
标签: 情感心理分析
相关文章
-
喜马拉雅“超级情感节”火力加码伊能静分享紧密关系进阶指南详细阅读
10月23日,首届喜马拉雅“超级情感节”进入第三天。今晚20:30,万众瞩目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著名演员、歌手伊能静将现身喜马拉雅直...
2025-09-13 1 情感心理分析
-
深度剖析!深大《应用心理》考情分析(含专业介绍、考试大纲、往年录取情况)详细阅读
深圳大学1983年建校,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
2025-09-12 3 情感心理分析
-
《安娜·克里斯蒂》电影如何突出人物的心理层次详细阅读
在阅读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十分感谢您的支持 《安娜·...
2025-09-12 2 情感心理分析
-
音乐疗法治耳鸣非但没治好听力还下降了!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商家行为构成欺诈应“退一赔三”详细阅读
苏州××技术公司以“音乐治疗耳鸣”为卖点,虚构技术支撑、夸大服务功效:宣称其定制音乐采用“美国FDA认证技术”“加拿大模拟大脑结构的人...
2025-09-12 3 情感心理分析
-
跨阶层中的情感博弈:透视公众舆论下的明星婚恋困局!详细阅读
\这30秒的静默鞠躬,是舆论场教会我的最高级表演。\北京人艺老艺术家这句评价,让化妆间里的张维伊手指突然收紧,勒得领结泛起褶皱。手机锁...
2025-09-12 3 情感心理分析
-
钟楚曦优雅现身分手后重拾自信的背后心理解析详细阅读
在娱乐圈,明星的私生活总是备受关注,尤其是分手这样的重大新闻。最近,钟楚曦与侯雯元分手的消息刚刚传出,没过几天,她便以一袭湖绿色的丝质...
2025-09-11 4 情感心理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