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

情感透析 2025年09月13日 05:02 1 aaron

  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新时代中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 *** ,提高教学能力,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执着于一种教学 *** ,音乐是多变而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也要结合教材与乐曲内容进行灵活变通,在跟随课程内容调整的过程中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同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不仅要讲述歌曲在怎样的环境中创作出来,也要将作者个人经历与创作环境,又是如何成为了法定的国歌介绍出来,也要将它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这一点讲出来,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带动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为后续的演唱教学做铺垫。教师在范唱时首先要使自身处于一个情绪饱满的状态之中,使学生的心绪也被带入进来,再与学生一同进行慷慨激昂的合唱,将课堂上的爱国气氛推至 ***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此后学生们对每周的升旗仪式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多采用课本乐曲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与对比的 *** ,深化主题。例如在欣赏《大峡谷》组曲时,教师不仅要介绍出曲子作家是美国的格罗菲,也要介绍到作曲的年份,那时的地球环境与现在早已大不相同,同时引出乐曲内容表达的是对自然环境的赞颂。主要描述的是美国西南部一处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在教学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当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常有数十年一见的洪水、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这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危害;澳大利亚连日不熄的森林大火又夺走了多少野生动物的生命和家园。

  在这样的思考下,再带领学生欣赏《大峡谷》组曲,对乐曲中描绘的魅力自然风光进行感悟,将课堂氛围带动至新的高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环保理念也会更清晰地渗透进学生心中。这样进行的德育教学,通过两相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情绪的冲击,能使德育思想渗透更加深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一再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堂富有生机的高中音乐课应当是把学生的思考放在首位的,学生以个体的思维模式对乐曲加以理解,转化成个人的情感,进行自觉地反思,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拥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教师可以通过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的方式,在教学时适当选择时机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行对乐曲展开思考。也可以采取将学生分组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小组分享观点,交流思想的机会。德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才是德育最合适的方式。

  教学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知识掌握与巩固的过程,音乐教学就是通过扩展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主观意识引导下的审美取向,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真、善、美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教学,音乐不是直接的语言,它具有自身的抽象性,比起语文这样能直接用文字吸引人的学科,音乐更注重对听者的情绪调动,使听的人与乐曲的创作者共情,从而深刻理解乐曲创作时的情感,理解乐曲中带有的美好品质。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乐曲本身的节奏设计充满波折,每一小节都十分抓人耳膜。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引导至好的方面,帮助学生感受与命运的斗争,不屈服、不抱怨,顽强拼搏,直到战胜命运,掌握自己的人生的坚韧精神与优秀品质。

  又如在欣赏《高山流水》古琴曲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加强对曲子结构的教学,帮助学生领会乐曲的节奏与风格,也要引领学生感受乐曲中的音乐美,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琴音中表现出来的流水的拟态美感,从而对乐曲的精神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感受乐曲中表达出来的信念感,在知识的教学进行了生动的德育渗透。

  音乐的教学是美育的重要一环,新课改的推动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要建设学生的精神世界。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加强需要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学改革,重视教书更重视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综合发展。

标签: 情感渗透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