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多举措开展科普活动 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会上,针对“教育部一直以来采取了哪些举措开展科普活动,助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这一问题,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作出回应。
周大旺介绍,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立足教育系统优势,从三方面推动科普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创新科普宣讲方式,让科学精神“入万家”。教育部充分发挥高校科学家的汇聚优势,连续十余年举办《开学之一课》、打造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等,既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了解科学家、接触科学知识的科普平台,也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科普知识,将科学精神辐射到千家万户。
其中,“天宫课堂”自2021年以来,连续授课四期,之一课由身处空间站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等为广大青少年带来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共邀请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在一代人心中播下了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二是建强科普载体平台,让科普资源“可触达”。教育部积极推动高校科研设施平台和科普场馆向社会开放。例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每年向社会公众开放20天以上,高校200余个科普平台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在线上汇聚优质科普资源,升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海洋、航天等科学公开课,汇聚千余门课程资源;联合领军企业邀请最前沿、最有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打造AI精品通识课,让科普资源触手可及。
三是服务经济产业发展,让科普活动“见实效”。教育部积极发挥高校在师资、场地、科普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服务,助力培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过去一年,教育部布局建设了江苏、粤港澳大湾区、北京3个面向全国的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服务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智能出行、高端科学仪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助力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创造能力。同时,教育部充分发挥涉农大学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科技小院模式,目前已经登记注册了5000余个科技小院,提供了“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服务农业产业新模式,全国累计服务农民超过2000万次。
周大旺表示,接下来,教育部将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高度,深挖教育系统优势,持续推出更多科普优质资源和特色项目,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记者王若昕)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标签: 教育部 科学教育
相关文章
-
教育部:持续推动中小学校加强科学教育 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素养详细阅读
中新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科学技...
2025-09-09 2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落实科普法首个全国科普月有这些亮点详细阅读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近5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5.37%,提前实现20...
2025-09-09 2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详细阅读
-
怀进鹏会见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法利科夫详细阅读
8月25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京会见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法利科夫,双方就深化中俄教育合作交换意见。 怀进鹏...
2025-08-26 7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汪萌拟任教育部直属高校正职详细阅读
汪萌学士、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于2011年8月任合肥工业大学黄山学者特聘教...
2025-08-26 7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启动详细阅读
中新网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 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8月18日正式启动,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
2025-08-24 7 教育部 科学教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