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普宣讲方式 让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入万家”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介绍,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立足教育系统优势,多方发力推动科普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全民科学素质能力提升。主要从科学精神“入万家”、科普资源“可触达”、科普活动“见实效”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创新科普宣讲方式,让科学精神“入万家”。教育部充分发挥高校科学家的汇聚优势,让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通过教育阵地传递至社会各界。2008年以来,持续举办了《开学之一课》,邀请了李德仁、钟南山、薛其坤等院士专家,以及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担任主讲,结合实景课堂、数字化场景再现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既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了解科学家、接触科学知识的科普平台,也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科普知识,将科学精神辐射到千家万户。联合打造了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自2021年来连续授课四期,之一课由身处空间站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等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共邀请了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在一代人心中播下了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二是建强科普载体平台,让科普资源“可触达”。教育部以建强科普载体平台为核心,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筑牢科普根基。线下开放实体科普资源,推动高校科研设施平台和科普场馆向社会开放,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每年平均向社会公众开放20天以上,高校200余个科普平台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线上汇聚优质科普资源,升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了海洋、航天等科学公开课,汇聚了千余门课程资源,联合领军企业邀请最前沿、最有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打造了AI精品通识课,让科普资源触手可及。
三是服务经济产业发展,让科普活动“见实效”。教育部积极发挥高校在师资、场地、科普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了各类社会服务,助力培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过去一年,教育部布局建设了江苏、粤港澳大湾区、北京3个面向全国的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服务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智能出行、高端科学仪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助力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创造能力。同时,教育部充分发挥涉农大学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科技小院模式,目前已经登记注册了5000余个科技小院,提供了“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服务农业产业新模式,全国累计服务农民超过2000余万次。
接下来,教育部将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高度,深挖教育系统优势,持续推出更多科普优质资源和特色项目,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标签: 科学教育与创新
相关文章
-
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大健康产业生态创新研修班”赋能职业教育革新与终身学习实践详细阅读
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大健康产业生态创新研修班”赋能职业教育革新与终身学习实践 2025年8月3...
2025-09-09 1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唐山高新区:机器人教育点燃校园创新之火详细阅读
在唐山高新区龙富小学的机器人课堂上,学生们正分组围坐在操作台前。他们手指灵巧地拼装着机器人,屏幕上跳动着编程指令。...
2025-08-26 7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初中科学教育的创新探索:从割裂到融合的转变详细阅读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突破传统初中科学教育的局限,成为了各大教育机构面临的挑战。山东省济南第三十四中学作为科学教育试点推进学校,...
2025-08-24 7 科学教育与创新
-
14国科学教育界代表在重庆交流创新与实践成果详细阅读
人民网重庆11月8日电 (记者胡虹)7日,由重庆市科协指导、课堂内外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教育创新与实践成果交流会在重庆举行。来自...
2025-08-24 6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落幕详细阅读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 中国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消息,2025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作为科技体育和人工智能...
2025-08-24 7 科学教育与创新
-
科学教育迎AI重塑大中小学一体推进!AI通识课落地在即详细阅读
大会上,谈及如何整体构建科学教育的良好生态,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副司长陈东升强调,须“”,并表示“已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国的科学教育工...
2025-08-24 7 科学教育与创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