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迎江区:七年绘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答卷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的通知》,安庆市迎江区作为全市唯一县(市、区)被认定为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从2017年启动创优,到2025年成功创建,七年多来,迎江区锚定“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目标,以均衡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公平为基础,交出了一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近年来,迎江区东部新城人口日益增长,农村学校生源日益萎缩,如何破解“乡村弱”“城区挤”这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难点?
以迎江区唯一一所农村学校——罗塘实验学校为例,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该区交出的答卷是做好教育资源的“加减法”。
“每天乘校车8时20分到校,下午4时再乘车返回。”作为分流到余桥小学的原罗塘实验学校小学部的17名学生之一,如今在余桥小学五(1)班就读的陈默然感觉现在的校园生活充实且美好,“午餐很丰盛,搭配很科学,有孜然肉片、红烧鸭块、小青菜油豆腐等,每次都吃得精光,饭后还能阅读课外书或参加不同的实践活动。”
2023年至2024年间,迎江区通过每日校车接送等方式,将罗塘实验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学生分流到位于东部新城的余桥小学和绿地实验学校(初中部),从学习安排、生活关怀、心理辅导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关心关爱,保障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一方面,迎江区通过加速实施“乡并”,整合罗塘长风片教育资源,撤并部分学校,将学生安置到城区学校就读,做好“减法”;另一方面,通过“东扩”“西控”,在东部新城迁建4所学校,启用华中路一小谐水湾校区和龙狮中心学校西校区,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额,从源头扼住大班额现象。
自2016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后,迎江区委、区 *** 迅速将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提上日程,每年将创优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区委1号文件和 *** 工作报告,将推进优质均衡的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对创优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年一研究,有效建立起“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以评促建”的工作机制。
“改革,是时代旋律;均衡,是民心所向。迎江区作为安庆市中心城区、教育大区,从来没停下过追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始终把教育当作更大的民生。”迎江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施爱国表示,希望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在内涵,关键在教师。2017年以来,迎江区先后 *** 197名教师,引进优秀人才25人,动态核准各校教师编制数,根据学校实际配备师资,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在全市率先实行“六个一”模式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先后交流677人。
“多亏了师傅的悉心指导,才能在学校的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展示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刘凯璇是去年刚入职双莲寺小学的教师,提及“师傅”何虹指导自己参赛获奖的经历,她成就感满满,“学校差不多每隔一周都会开展一次年级组教研,每个月都会开展校级教研,每个像自己一样的年轻教师都在师傅的教导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长和提升。”
为帮助这支“新鲜血液”快速成长,迎江区开展五届“三名工程”评选活动,通过选拔和培养一批名校园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313人获评“三名人员”;积极举办两年一届的教师论坛,开展四年一届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并引导学校每学年实施教师“青蓝结对”,每学期开展岗位练兵和人人献课。
“学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65人,每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师傅。”滨江实验学校副校长左莉介绍说,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每天做到“五个一”,即每天读1万字纸质书、每天解决一个问题、每天找一名学生或者家长谈心、每天写一篇反思、每天上一节有质量的课,每年举办校级基本功比赛,并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
华中路第三小学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引导青年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研究方向。“我校市级课题《数学绘本引入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就是由青年教师主持。”该校副校长王平表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不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还邀请专家进行专门指导。
2024年,迎江区教师个人在教研上获得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13项、市级344项,一批青年教师在名优教师的辐射引领下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今年两会提到网红乱象对青少年的影响,让我感触很深,希望学校今后能在思政课上加强 *** 素养教育,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华中路第三小学四(2)班学生汪梓蕙在班会上分享了搜集的两会资料,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这是迎江区连续多年开展的“童心跟党走,童眼看两会”活动中的一幕。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各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我为两会献提案”等方式,让两会知识走进辖区青少年的课堂与生活,引导学生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民生的家国情怀。
为强化青少年思政引领,迎江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不仅实现辖区学校思政工作室全覆盖,还推出“求真讲堂”“红塔课堂”等一批思政课堂,打造了“童眼看两会”“红色课间操”等特色思政模式。现如今,校长带头为师生上思政课,各行业模范人物、烈士后代、退役老兵进校园宣讲,已成为迎江区思政教育的新常态。
与此同时,迎江区还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兴趣需求,多渠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学期都会根据学生需求新增一些特色课程。”华中路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斌介绍,该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分年级设置了不同的社团活动,并聘任专职或本校特长教师执教,如二年级可以选择黄梅戏社团,四年级可以选择足球社团等。目前,社团活动类别已有近30种。
在位于东部新城的双莲寺小学,足球队、合唱团、机器人班、啦啦操队、阅读等各种社团百花齐放,特别是“儿童讲诗词”和“古诗文考级”特色课程让不少学生爱上了传统文化。
除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迎江区还出台了《迎江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制定了各学段的劳动教育任务清单,积极推动辖区学校将劳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目前,该区19所中小学100%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0%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有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执行城区公办学校“零择校”政策,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8年来向四类家庭学生发放资助金70余万元;仅2024年累计走访困境儿童200人,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学前教育阶段幼儿1093人次,资助总金额42.32万元......基于“教育公平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这一认识,迎江区自2017年以来用实际行动做好教育公共服务,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积极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不断加大对关爱力度。
“我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家中只有奶奶照顾自己,在暑托班每天都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课,充实也很开心。”任睿淋是人民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她连续两年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暑托班。
迎江区华中路之一小学、华中路第三小学等校每年积极联合社区和高校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提供课业辅导、兴趣拓展、阅读指导等,解决200多个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问题。
今年,迎江区把安心托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快乐课间、心理健康等纳入了教育民生实事。“我们组建了23名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和71名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每周为辖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迎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负责人杨华介绍说,4月初刚刚启动第五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将试点班级心理委员,深化教医协同,探索建立心理问题学生绿色通道,开展“一生一策”关爱帮扶,为学生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虽然已经成功创建,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永远在路上。”施爱国满怀信心地表示,下一步,迎江区将继续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区域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持续巩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成果,让更多学生享受教育公平的蓝天。
标签: 科学教育加减法
相关文章
-
各地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让生活更美好详细阅读
学前教育费用是幼儿家庭的一笔重要支出,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政策落实落细,将更好促进亿万名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推动民生改善和经...
2025-08-26 5 科学教育加减法
-
吴小曲 ‖ 如何巧用“加减乘法”方程式赋能“科学教育”强师详细阅读
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教育,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加减乘法”方程式,赋予教师更强的教学能力...
2025-08-24 6 科学教育加减法
-
军营观察丨分类分层做好教育“加减法”详细阅读
“基层官兵欢迎怎样的教育模式?”带着这个问题,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机关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唐干事,来到基层单位开展调研。...
2025-08-24 6 科学教育加减法
-
【履职新答卷】全国人大代表张大冬:坚守育人初心 培育时代新人详细阅读
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全国人大代表、淮...
2025-08-24 6 科学教育加减法
-
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详细阅读
据《新京报》报道,从2019年起,北京市怀柔区聘请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科技专家、学者、工程师担任中小学科技副校长,目前...
2025-08-24 6 科学教育加减法
- 详细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