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做好科学教育“加减法”

科学教育 2025年09月09日 19:23 2 aaron

  在一些学校中,科学教育往往被狭隘地理解为“科学课”或“数理化”,也有些学校陷入了“高科技”与“拼装备”的误区,甚至还有学校只是在黑板上画实验,考卷上写实验,真正的实验教育却缺失。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做好“加减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

  创新不足,正是当前中国科学教育所面临的核心挑战。科学教育的“创新不足”主要体现在教育模式的固守。一些地区和学校往往过度依赖“应试”这一模式,导致科学教育的实践走向偏差。所幸,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教育不仅关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与社会的进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科学教育中需要“加”的内容。科学教育的重点应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这两者的差异表面看似微小,但实际上体现了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解题通常是解决他人提出的问题,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解决问题则从问题的提出就开始寻根溯源,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思考,是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的“加法”应当在问题驱动下展开,创造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在“减法”方面。首先要去除科学教育中的形式负担,摒弃功利化的教育观念,让科学教育回归到其育人的本质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顶层设计和评价体系的完善上做好“加法”,摒弃单一的知识考核和分数评价模式,转而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科学教育中如何做好“加减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科学本身一样,它是一个不断质疑和反思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试错和调整,逐步实现教育目标的提升。这也意味着,科学教育的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文/王瑞琦 通辽市委网信办推荐)

标签: 科学教育加减法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