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 做强科学教育加法
中国科协高度重视,把落实十八部门《意见》作为“科教融汇”,服务科技工作者助力课内课外科学教育融合,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是系统部署发动。连续三年联合教育部发布动员,2021年发布《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发动全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教工作者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四大系统,开展科技工作者志愿服务进校园、科教资源进校园、科技活动进校园、学校学生进科技场馆和教师科学素质提升五大行动。2022、2023年发布推广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培养模式通知,部署开展省级“英才计划”和高校科学营。近期,中国科协提出将“青少年创新后备力量培育”列为2024年科协系统31项重要任务之一。
二是推动“科教融汇”,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标准、队伍、活动、阵地、平台、评价“六位一体”普惠性科普服务。之一,探索校外培训机构评价标准路径。院士专家牵头研究编写《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指南》,对资质、活动进行规范。第二,动员逾5万名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服务中小学生超3000万人次,4000万中学生线上线下走进高校、院所开展科学营。第三,千余家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技馆开展联合行动,受众超900万人次,惠及青少年上亿人次。第四,科创筑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新聚资源7000余项服务中小学。第五,四大系统联合开展“教师科学素质提升”暑期行动等特色活动,线万人次参与。第六,配合教育部以科学素养和好奇心想象力为主要指标,首次对小学到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开展科学素质测评,探索知识量和创造力平行关注的新评价方式。
三是推广大学与中学联合发现培养后备人才模式。凝练大学“大先生”培养中学“好苗子”的十年经验,联合教育部印发《中学生英才计划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示范带动20个省份开展属地行动(其中2023年新增6个),江苏率先实现13个设区的市全覆盖。
四是创新协同工作机制。浙江科协联合教育厅建立区域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心,借助共同富裕专项保障山区26县和海岛县;上海科协动员百余家学会资源,设立“科学种子计划”;广西科协与教育厅共同成立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办公室。
一是加强部门合作,强化科协系统动员与督导。继续联合教育部、妇联、团中央等部门开展好科普进万家、科学调查体验、高校科学营等科普活动,探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联合开展创新后备力量培养的常态化机制,服务更多科技工作者“大手拉小手”。
二是持续推动课外科教资源开发汇聚。以科普中国为龙头,以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教工作者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四大系统资源开发为基础,发挥多部门联合渠道优势,以“科学教育+”理念模式开发汇聚优质资源。
三是加强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课外、校外科教活动规范的研究制定;加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建设,配合教育部开展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
四是助力教师科学素质提升,提高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发动更多科技工作者和优质科技机构参与培训工作。在教育部指导下,探索开展科学教育教师专业水平认证工作。
标签: 教育部 科学教育
相关文章
-
到基层去为乡村孩子点亮未来明灯——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习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详细阅读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
2025-09-15 9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为“小科学家”插上腾飞的翅膀——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综述详细阅读
“树木年轮的一圈就代表一年吗?”“水杯杯壁边缘处的水位为什么比中间略高?”……生活中的小问题蕴含着科学大道理。 ...
2025-09-12 9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详细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广泛凝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力量...
2025-09-11 10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详细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一行访问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3年6月11日...
2025-09-11 11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会议]教育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开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详细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学术动态 [会议]教育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开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2025-09-11 9 教育部 科学教育
-
教育部:落实师德违规“零容忍”及时澄清涉师不实举报详细阅读
中新网9月5日电 教育部5日召开“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
2025-09-11 10 教育部 科学教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