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新闻文章正文

崔永元:我卖字糊口但从不出卖灵魂

娱乐新闻 2025年08月24日 14:55 7 aaron

  近日,久未露面的崔永元出现在镜头前,坐在几幅书法作品前,直面外界对他“混到卖字画为生”的嘲讽。他不卑不亢地回应:“我用师傅教的手艺,维持家里的生计,我很快乐,也觉得很光荣。”

  一时间,这段话在 *** 上掀起广泛讨论。有人讥讽他“风光不再”,有人感叹“英雄迟暮”,也有人送上理解与鼓励。但在纷繁的舆论中,那句掷地有声的“我也不出卖灵魂”,却像一把钉锤,把崔永元的人生态度牢牢钉在大众的记忆里。

  崔永元最为人熟知的,是主持央视名栏《实话实说》时那种不卑不亢、平实而深刻的风格。在那个尚未全民上网的年代,他凭一张嘴、一支笔,成了无数普通百姓的代言人。他不迎合、不作秀,实实在在地问问题,认认真真地听人说话。他的存在,让那个年代的电视,多了一分厚重的良知和真实。

  然而,崔永元从来不只是一个“主持人”。他还是记者,是调查者,是揭黑斗士,是时代的“刺头”。他曾在公众面前,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揭露某些权贵与资本在转基因、影视税务、公共资源领域的暗箱操作。他的坚持,使他赢得一部分人的敬佩,也得罪了不少势力。

  而代价是沉重的。身心俱疲,精神长期紧绷,抑郁症、官司缠身、健康恶化——这些词汇都曾频频出现在崔永元的新闻标题中。有人说他“太轴”,有人说他“自毁前程”,但那些真正懂他的人知道,他不是没想过退,而是退无可退。

  我想问诸位:靠写字画画维持生计,究竟哪一点“不体面”了?是因为他曾是央视名嘴,如今“身份不符”?还是因为世人总喜欢把人“定型”,一旦脱离了他们设想的“成功轨迹”,就觉得是“堕落”?

  崔永元肯定没有“堕落”,他只是转身而已。他不偷不抢、不巴结权贵,用自己的手艺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是何等坦荡的选择!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他的作品,行草交融、结构规整,有章有法。虽不属书法大家之列,但也远超市面上那些“名人书法”的潦草敷衍。他说“我用师傅教我的手艺”,这句话透露出一份敬畏和传承,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安稳与尊严。

  这世道最荒诞的,不是一个曾经的主持人靠写字谋生,而是嘲笑他的人,忘了什么叫劳动的体面,什么叫靠本事吃饭的荣耀。

  在大众印象里,崔永元永远是那个敢于发声、敢于得罪人的“较真”角色。他公开质疑转基因安全问题,一度成为全民争议焦点;他揭露影视行业“阴阳合同”,动摇了整个娱乐圈的某些根基。他把自己一砖一瓦筑成的名声,当作长矛去撞击权力与黑幕,结果可想而知——身心俱损、四面楚歌。

  可贵的是,即便历经风霜,他也未改初心。如今即使退居幕后,他依旧强调:“我卖字卖画,也不出卖灵魂。”这句话,是他的底线,也是他的傲骨。

  在一个“躺平”“摆烂”成风的年代,有多少人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多少人愿意为灵魂的清白付出代价?多少人能在困顿之中依然保持体面,不变初衷?

  这份底气,不仅来自他过往的经历,也来自他坚信“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不体面”的人生信条。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毛笔字,更是他内心的一笔笔刻画。那一幅幅横幅,不只是谋生的工具,也是对自由人格的书写与纪念。

  崔永元退场了,但他没有消失。他从聚光灯下走向了毛笔与宣纸之间,从热议话题转身为默默写字的手艺人,当然他也时不时的会在外面发声。他没有求助,没有抱怨,也没有自怜。他只说:我很快乐。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由,是历经劫难后的超然。他的处境,让人想起鲁迅先生那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哪怕不能再站在最前线呐喊,他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只愿独守一隅,写字、思考、生活,静待时光洗净铅华。

  社会喜欢标签,喜欢把人分类,成功、失败、高贵、落魄。但人生从来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团线。你看崔永元从主持人到调查记者,从时代的良知到 *** 舆论的中心,再到一个写字谋生的“手艺人”,哪一个身份不是他真实生命的组成?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 *** 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崔永元手撕娱乐圈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