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新质启未来良师育英才”师范生培养“第二校园”建设暑期实践项目开展

科学教育 2025年08月24日 13:48 7 aaron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深化大学与基础教育学校协同育人模式,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联合校团委共同开展“新质启未来,良师育英才”师范生培养“第二校园”建设暑期实践项目。

  2025年暑期,师范生培养“第二校园”建设项目共派出4支实践队(北京师范大学15个学部院系的39名队员组成)分别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静海实验学校、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榆林实验学校、神木实验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次实践聚合大学各学部院系优质资源,结合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求,面向当地学生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健康辅导、主题班会、特色工作坊等实践活动,共计开展近百课时授课、21个班级学法指导,组织16次外出调研和6场大型活动,走访8个红色基地,开展3次党团共建和4次团支部学习与团日活动。实践队以“大学-附校”共同体为依托,从大学“之一校园”延伸到基础教育学校“第二校园”,旨在培育未来卓越教师,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实践队创新构建“理论-实践-协同”三维育人体系:以前沿理论课程为基,“双导师”为翼,打造“第二校园”实践平台;依托跨学科融合优势,深化“大学-附校”协同机制,实现三大突破——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共进、学术素养与心灵成长同频、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互促。

  天津生态城实践队开展跨学科主题课程,为中小学生打造多元文化课堂。小学学段设计“英语语言与音乐”“唱响红色旋律——红色歌曲鉴赏”,通过多模态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学段以传统思想、建筑、诗词、曲艺为主题开设“走近孔子及其弟子,探索孔子智慧”“云游北京孔庙”“京韵大鼓非遗艺术体验”,并创新设计“番茄的世界之旅”“中英写作比较”等跨文化课程,从思想、艺术、饮食等多维度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全球视野。

  天津静海实践队围绕“生涯规划+大学专业科普”主题,设计了面向高中生的素质拓展课程,涵盖“刺破‘法学’面纱”“青春渡口:传播学的帆与学生工作的桨”“商海扬帆:开启国际视野之旅”“体育教学的‘宝藏地图’”“心之所向,学之所往——心理学与大学生活全景解析”五个主题。通过案例分析、游戏互动、经验分享等形式,带领同学们认识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与就业路径,并鼓励其结合自身兴趣和性格思考未来方向。

  榆林实践队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开展了“拒绝间歇性努力,不做45°青年”“逆商”“兴趣挖掘与专业选择——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蓄力·加速——新高二的目标管理与自我驱动”“学习效率加速器——睡眠”“走出聚光灯,认识你自己”“青春不迷茫——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遇见更好的自己:从‘心’出发,向阳生长”等主题班会,全方位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实践队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构建“专题课程-主题班会-工作坊”三维育人体系。挖掘陕北资源,打造“神木红色记忆”“保卫黄河轮唱”等校本课程;依托非遗文化,开发“窑洞守护人”“京韵流芳”等特色课堂;结合北师大优势学科,设计“创意写作”“从众心理探秘”“拒绝不良行为,享受美好青春”“AI的yes or no”等成长工作坊。通过沉浸式校本课程体验,实现红色基因培根铸魂、非遗文化启智润心、心理教育赋能成长。

  天津生态城实践队开展系统性学法指导活动,为高中21个班级量身打造“学法指导”课程资源包。通过提炼学科学习规律,构建涵盖预习、听课、复习全流程的 *** 体系,并结合大学专业培养方案,深入解析学科内涵与发展前景,助力学生明晰学业规划。同时,实践队与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围绕“教师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开展专题教研,就家校协同育人、教师专业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度交流,有效提升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天津静海实践队通过发放生涯规划量表与心理健康问卷,精准把握学生发展需求;与班主任开展深度访谈,从教师视角洞察学生成长困境,实现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为完善中学阶段学生发展指导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榆林实践队为高中学子带来《从现在出发:高三前的四个关键问题》专题讲座,围绕学习规划、专业选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队员们深入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课堂沉浸式观摩,在理论与实践交融中提升教学能力。体育大课间,师生共练羽毛球技巧,欢声笑语展现教育温度;校园农场里,师生携手劳作,在汗水中践行劳动育人理念。活动既彰显新时代师范生的责任担当,也为基层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神木实践队聚焦科学教育、美育浸润、文化传承、人工智能、成长启迪等多元主题,为神木学子带来《从初三到大学的“时空快递”:高中攻略、选科密码、大学彩蛋全开箱》《窥见大学生活的N种可能》主题分享会,为成长关键期学子指点迷津;开展会长大的“泡泡”科学实验工作坊,以趣味互动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精神;开展“非遗漆扇 *** ”美育工作坊,通过文化讲解与手工实践,让传统工艺焕发时代光彩。

  各实践队聚焦科技创新、红色基因、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领域,厚植“第二校园”模式,以专业为根基,以服务为导向,持续深化教育调研与实践创新,培育教育“新沃土”、锻造育人“生力军”。

  天津生态城实践队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主题开展校内教师座谈会,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及积累的实践智慧,并调研走访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和国家海洋博物馆,学习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与汽车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成果,明晰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与服务社会需求的城市智慧。

  天津静海实践队先后走访团泊体育中心、萨马兰奇纪念馆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系统考察“体育+医疗+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在团泊新城,队员们探究健康资源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实践;在萨马兰奇纪念馆,感悟奥林匹克精神与健康理念的深度融合;在中医药大学,学习传统医学与现代教育协同创新的现实样本。调研为理解“新质生产力”在城市建设中的实践路径提供了鲜活案例,也为教育创新积累了宝贵素材。

  榆林实践队前往榆林市陕北民歌博物馆,通过参观博物馆各展区,观察展品、展陈设计和多媒体展示内容,整理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民歌、梳理陕北民歌发展脉络,明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代表作品,感悟陕北民歌文化价值。在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中,实践队员真切触摸到了陕北民歌的灵魂:“可视”的珍贵手稿与乐器,“可听”的原生态演唱与数字化互动和“可感”的民歌创作场景还原,让抽象的文化遗产变得立体生动。

  神木实践队沿着中华文明的演进顺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文明起源的石峁遗址到象征着忠勇文化的杨家城;从刻印着明清黄河商贸记忆的高家堡古城到烙印着红色基因的贾家沟党支部、晋绥军后方医院旧址和刘志丹东渡纪念馆;研学窑洞营造、剪纸与陕北民歌等非遗活态传承,参访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下的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实践队依靠北师大“第二校园”的平台,以遗址探访、红歌传唱、非遗研习、工业考察、校地共创五大实践,架设新时代青春力量与五千年文明薪火的对话桥梁。

  天津生态城实践队赴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进行参访调研,通过参访珍贵文物和沉浸式展陈,系统学习海洋科学知识,将海洋生态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有机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强国和海洋强国使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同时开展主题为“教育强国,基教何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主题团日活动,把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融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天津静海实践队赴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市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队员们通过珍贵文物和史料重温革命历史,在烈士陵园重温誓词,深刻感悟红色精神。活动将历史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榆林实践队赴米脂县开展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调研。在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队员们参观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旧居等革命旧址,探索红色精神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在高西沟村,团队深入调研生态治理模式转型,通过参与农事活动、考察电商助农等,见证小杂粮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创新密码。调研形成万字报告,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一线经验。

  神木实践队深入神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在贾家沟村农村党组织发源地,队员们通过三妯娌烈士事迹等鲜活案例,深刻感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晋绥军区后方医院旧址,团队深入学习白求恩医生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体悟医者仁心和大爱精神;在刘志丹东渡纪念馆前,实践队以《保卫黄河》大合唱致敬先烈,用青春歌声传承红色基因,在薪火相传中谱写青春华章。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读等方式,让青年学子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此次师范生培养“第二校园”建设暑期实践项目有效促进了“大学-附校”一体化建设。展望未来,“第二校园”将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让更多师范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基层需求的实践中,淬炼师者品格,成长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共同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壮丽篇章。

  在和活泼的、生动的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教学相长的真谛。在社会调研中我增长了知识、巩固了本领,也更深谙知行合一、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此次实践让我之一次站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区域发展布局的高度去看体育。深入了解体育、医学与教育如何协同服务于社会发展。在校园中,我们也见证了“以体育人”的落地实践。这次调研让我明白,体育不仅是课表上的一节课,更是提升国民素质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教育需要把国家的历史记忆、民族的奋斗精神转化为生动教材,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内心回应时代。黄土地给了我一份厚重的滋养,我也将带着这份红色根脉与绿色希望,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短短实践行,从生涩的讲台初啼到沉浸于神木的呼吸与精神,每一步都是灵魂的淬炼。衷心感谢老师们为我们开启这扇门扉——门后是辽阔的世界,更是我们得以审视自我、汲取力量的珍贵沃土。

标签: 科学教育含义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