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长金力再谈教育教学改革解释“自由而无用”
“同学们是复旦教育教学改革3.0版全面实施后,之一届入校的学生。”9月4日,复旦大学举行了2025级开学典礼,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17192名本科和研究生加入复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开学典礼上谈到3.0版教学改革。
金力提及,3.0版改革最核心的目标,是赋予同学们自主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权利和能力。知识结构是应对复杂变化世界的基石,需要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大学阶段,能够奠定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基本格局,但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建构和更新知识结构的本领。
“项目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2+X+Y’的立交桥式培养体系,多元融通、本研融通、招培用融通、教与学融通的培养理念,为大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机会。”金力表示,3.0版改革在不同的尺度上,都设计了多元立交的路径,大到不同学位项目的转换、跨学科双学位和微专业的组合,小到一门课程的P/NP选项,保证同学们有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试错空间。
金力寄语新生,来复旦求学,目标不是为之一份工作做好准备,而要为“不被定义的人生”做好准备。不论本科,还是研究生,能考进复旦,就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复旦人的智慧,既体现在“卓越而有趣”的精神特质上,也体现在“自由而无用”的定力上。
同时,金力解释了何为“自由而无用”。金力说,复旦人讲的“自由”,是心性和心智上的自由,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智力的提升、思想的丰富;复旦人推崇的“无用”,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不为短期功利所困,沉得下心、厚积薄发。
在现场,金力还幽默地回应了选课系统崩溃一事。他表示,留意到了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的学校新的选课系统太复杂的问题,还有研究生选课系统崩溃的情况,他提醒学生们,这也是复旦希望带给学生们的:学会选择。
昨天,我们铭记历史,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的进步。今天,我们共同见证复旦办学新的篇章。同学们是复旦第三个甲子的之一届学生,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17192名本科和研究生新同学加入了复旦大家庭。学校和大家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代表全体复旦人,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欢迎和祝福,向一路指引陪伴大家的师长表示诚挚的感谢!
大学是人生的“练兵场”。人的一生,是在不断选择中度过的。对于成长而言,选择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需要不断锤炼的能力,不断地选择、不断地进步。同学们选择复旦,作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进入复旦后,还将面对并且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选择。学会选择,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自主发展、创造未来。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围绕“学会选择”这个话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同学们是复旦教育教学改革3.0版全面实施后,之一届入校的学生。项目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2+X+Y”的立交桥式培养体系,多元融通、本研融通、招培用融通、教与学融通的培养理念,为大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机会。
3.0版改革最核心的目标,是赋予同学们自主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权利和能力。知识结构是我们应对复杂变化世界的基石,需要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大学阶段,能够奠定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基本格局,但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建构和更新知识结构的本领。
学习的本质,是在不断选择和试错的过程中,建立起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认知边界。现在的你们,自我选择的意识比我们这代人强了很多,但在知识和经验有限的时候,可选项也比较有限,往往很难作出好的选择。如果主动学习的意识很强,在选择之前学习更多、了解更多,就会拥有更多选项,能作出更合适的选择。
大学学习,挑战无处不在,选择也无处不在,挑战和选择往往共生,有时来得猝不及防。在这个“练习场”上,同学们不妨多选择一些挑战,允许多一些试错。3.0版改革在不同的尺度上,都设计了多元立交的路径,大到不同学位项目的转换、跨学科双学位和微专业的组合,小到一门课程的P/NP选项,保证同学们有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试错空间。
希望大家通过不懈探索,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融合跨学科的知识、思维和 *** ,造就属于自己的学养和专长,练就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 *** 。
一个人对于大学生活的想象,如果停留在从一个好专业到一份好工作,这样的选择其实放弃了选择的权利,接受了“被定义的人生”。来复旦求学,目标不是为之一份工作做好准备,而要为“不被定义的人生”做好准备。
30多年前,我刚到斯坦福大学的时候,校园里对新来者有一句善意的告诫:You may be somebody somewhere else, but you are nobody here。意思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从0开始”。在高水平的学术殿堂,选择“从0开始”,并不是要盲目否定自己或刻意保持低调,而是让自己拥有开放的视野心胸和“一张白纸好作画”的奋斗憧憬。真想做到“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先要选择打破成长惯性和路径依赖。
复旦是一片同学们成长的沃土。我们真诚希望,有更多同学通过在复旦求学,找到生命中的热爱。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学问,还有喜欢的人,年轻人都要勇敢尝试,既勇于试错,也敢于坚守。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很难按既定的“目标—路径”做出完美的发展规划,而是把人生看作动态迭代的设计过程。希望大家学会不断创新自己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在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中找到长期的热爱,点亮自己的未来。
世界上的事,很难有完美问题、完美答案,也很难有更好的选择。所谓好的选择都是相对的,往往不那么轻松、不那么完美。学会选择,就要懂得取舍,经得起眼前诱惑;就要懂得坚持,舍得全心投入、长期主义。
好的选择体现人生智慧。不论本科,还是研究生,能考进复旦,就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我们也希望,大家通过在复旦求学,变得更富有智慧。复旦人的智慧,既体现在“卓越而有趣”的精神特质上,也体现在“自由而无用”的定力上。今年暑假,裘新书记和我走访地方,很多用人单位说复旦的毕业生“好用”。裘新老师有感而发,总结了复旦“人才培养之用”的四层涵义。我觉得非常好,与大家作个分享:
一是无用,无功利之用。复旦人讲的“自由”,是心性和心智上的自由,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智力的提升、思想的丰富;复旦人推崇的“无用”,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不为短期功利所困,沉得下心、厚积薄发。二是有用,有经世之用。复旦的学生要适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适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好用,擅务实之用。复旦毕业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高、态度好、能力强、能出活。四是大用,堪复兴大用。复旦人要努力成为小我融入大我、能够改变中国面貌和世界面貌的大才。
以上这四个“用”不能割裂看,也不是递进关系,而是从不同维度体现出复旦的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和模式,也体现出我们对全体复旦同学的成长希望。
从今天起,同学们将开始书写各自的复旦故事。期待大家怀无用之心、干有用之事、做好用之人、成大用之才,学会选择、自主发展,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复旦大学王敬文课题组:评估长角血蜱传播LGTV (兰格特病毒) 的病媒能力 MDPI Viruses
FCS 文章精要 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团队:y-Tuning: 面向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一种基于标签表示学习的高效微调范式
标签: 科学教育含义
相关文章
-
启帆教育首届领袖回归日收官践行官携家庭教育力量扎根社区详细阅读
2025年9月4日,启帆教育首届领袖回归日在地处高安的家庭教育研学示范基地温情落幕。来自五湖四海的历届班级的班委们齐聚一堂,参与了这场...
2025-09-10 3 科学教育含义
-
记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教育基地:在这里与高尚的灵魂对话详细阅读
这间教室实际上是一个开放展室,室内陈列着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著名医学教育家、内分泌学专家朱宪彝教授所捐献遗体的部分脏器标本,还有700...
2025-09-10 3 科学教育含义
-
工程教育要注重培塑“工程社会观”详细阅读
工程科技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范围内的工程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通过“新工科”教...
2025-09-09 3 科学教育含义
- 详细阅读
-
STEM教育的全球发展详细阅读
2023年11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决议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标...
2025-08-30 7 科学教育含义
-
中央党校副校长:函授教育已停办 原学历规定有效详细阅读
党校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末在京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党校工作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党校工...
2025-08-30 6 科学教育含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