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如何培养未来科学家?上海市科创教育(小学)优质课程征集活动揭晓

科学教育 2025年08月24日 00:22 7 aaron

  记者今天从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获悉,第二届上海市科创教育(小学)优质课程征集活动已顺利完成,经自主申报、区级推荐、市级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优质课程10门、优秀课程32门和入围课程23门,具体名单如下。

  上海市科创委介绍,此次优质课程征集活动旨在总结推广本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优秀实践成果,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和体系,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同时,面向全市挖掘、总结和征集科创教育优秀实践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创教育“上海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本市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提供示范、引领和借鉴。

  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以及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此次活动的征集内容分为8类,分别是:

  科学家精神引领类,围绕科学家精神弘扬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好奇心、想象力与探究欲的创新性实践案例;

  前沿科技资源转化类,依托社会科创教育资源开发、整合和应用而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如科创教育基地等创新性实践案例;

  科创教育管理与特色类,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学校等特色化、示范性实践案例;

  科创课程开发与实践类,聚焦现代生活、社会和前沿科技等实际问题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在线公益课程和校外行走课程等开发,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的创新性实践案例;

  科技实践活动与赛事类,以科学探究、工程实践、科创研学、科技工坊、科技社团、科技比赛和科创夏/冬令营等为主要方式,促进中小学生科创素养提升的创新性实践案例;

  科创教育评价探索与实践类,在市、区和学校多个层面探索与实践中小学生科创教育评价指标、评价模式和运作机制,借助先进技术,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生科创成长档案、AI驱动的数字化评价工具应用等创新性实践案例;

  科创师资队伍建设类,教师科创教育能力提升、科创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科创教育项目师资队伍等建设的特色化实践案例;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类,科创基地与学校合作模式、家校社联动育人机制和大中小学校一体化培养等典型性实践案例。

  此次活动吸引了上海中小学(包括校外教育单位)、科创教育基地、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科技场馆、科技协会、校外培训机构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最终入选的课程案例体现了创新性、实效性、示范性和真实性要求,它们形式新颖,内容有独创性;目标明确,育人成效可量化;具备推广价值,可为其他地区和单位提供参考;入选案例均为2021年以来的实践成果,材料翔实,图文并茂。

标签: 科学教育是什么教育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