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怎样在科学教育中培育学生创新潜质
三尺讲台、纵横古今中外;两袖清风,播撒礼义廉耻。 开发课程、矢志课改,以心灵启迪心灵,以智慧升华智慧。 八面来风自有坚守,万紫千红总是创新。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科学教育,强化核心素养培育。良好的科学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对中小学校管理者而言,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培育学生创新潜质?学校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为了助力中小学更好开展科学教育,本刊从今日起推出“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专栏,敬请关注。 编者
青少年阶段是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期和关键期。当前,一些中小学校在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一是重兴趣引导而轻志趣培养,满足于“好之”而不是“志之”;二是重科普知识而轻科学素质,满足于“授鱼”而不是“授渔”;三是重知识传授而轻潜质唤醒,满足于外力驱动而不是内力激发。多年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强化价值引领、坚持素质导向、注重唤醒激发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全力打造“科学教育见长,人文素养厚重”的教育特色,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当前,一些学校的科学教育存在着应试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值得警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科学教育,首先必须强化“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意识,坚定学生为国家战略服务、为民族复兴奉献的理想信念。中小学科学教育,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精心栽培“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有志之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湖南师大附中坚持德育先行,强化价值引领,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四个强调:一是强调素质全面,要求学生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强调个性优良,要求学生有个性发展,在尊重学生个性前提下,促使学生全面客观认识自己,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发展动机、价值取向;三是强调“成民族复兴之大器”,要求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激发责任担当,坚定学成报国、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自觉融“小我”于“大我”,在奉献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成就出彩人生;四是强调“做人类进步之先锋”,致力于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国际理解和开放心态,促使学生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天下大同”为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坚守文明进步立场,担当人类进步先锋。学校认为,“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是科学精神的根本性和决定性因素,必须引领学生化兴趣为志趣。正因为如此,湖南师大附中培养的优秀学子,绝大多数都能淡化功利追求,笃守专业初心。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另一个误区,是将科学教育与科普教育混为一谈。科学教育显然有别于科普教育:科普教育旨在启智增慧,侧重于科学知识技术的传播推广;而科学教育旨在育人育才,侧重于科学素质的培养提升。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旨在改革传统育人方式,引领中小学从知识导向转向素质导向,潜心培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湖南师大附中将科学教育定位为科学素质教育,并从实际出发,将科学素质锁定于问题意识、思辨能力、探究习惯、科学精神等要素:一是强化问题意识,倡导问题化教学,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驱动”的研究型课堂,潜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筛选问题的智慧、研究问题的勇毅、解决问题的自信;二是提升思辨能力,倡导学生质疑、批判、挑战,鼓励学生求异求变、开拓创新,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是养成探究习惯,组织学生实践探索,将求知过程还原为认知过程,引领学生循着科学家们走过的探究之路,感受知识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 *** 的运用;四是培养科学精神,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大胆试错、无畏失败、百折不挠、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等科学精神。
科学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校本实践探究,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过程中动态养成,逐渐提升。其一,开活国家课程,将创新思维和科学 *** 融合、渗透到学科学习之中,促使所有课程都具有“科学教育+”特征。其二,开发创新课程,开发全面发展指导课程、卓越发展促进课程、创新发展激励课程等科学教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课程需求。其三,创设研究课堂,引导、指导、督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让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都“研值爆表”。其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广泛参与项目化、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活动,使“研究”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其五,搭建研究平台,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实地考察、科学探究、科普体验、科创实践、研学旅行等实践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多样化赛台、讲台、展台,努力在孩子心中编织科学梦想,撒播创新种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就是为了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激发其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打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激发与涵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关键是要引导、指导、督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湖南师大附中的主要经验:一是唤醒学生,针对学生好奇心重、想象力丰、探求欲旺、表现欲强等特征因材施教,激发其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二是调动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氛围,采用诱导式、情境式、悬念式、刨根式、剥笋式等 ***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质疑勇气,激昂学生探究热情;三是指导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不断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广度、质疑的敏感度和探究的有效度;四是爱护学生,树立“质疑无错观”,鼓励独立思考,鼓励标新立异,允许出现错误,允许保留意见,允许质疑辩驳,允许发表异议,精心呵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
正因为抓住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这一牛鼻子,湖南师大附中的课堂总是充满笑声、掌声、惊叹声,富有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生长性;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在高校表现出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特别扎实、素质特别全面、发展后劲特别足”三大特征。中小学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定要激发学生创新潜质,真正满足有志趣、有潜力、有天赋学生的发展需求,全面奠定拔尖创新人才茁壮成长的坚实基础。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本文系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小中大贯通式培养实践探索”[项目编号:Z2023181]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长沙晚报】为美丽湖南播撒绿色种子|“校友回湘”寻访组专访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夏光
标签: 科学教育与创新
相关文章
-
尊师重教沁人心 探秘星空促创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赴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开展活动详细阅读
9月9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肖文交一行,前...
2025-09-15 8 科学教育与创新
-
用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详细阅读
习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教育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
2025-09-12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从科学中心的崛起谈科普教育创新详细阅读
1957年10月4日,发生了一件震撼全球的事件——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事件引发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的重大变革。美国人将他...
2025-09-12 8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南沙方案》落地第一阶段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崛起详细阅读
(文字 罗瑞娴 通讯员 邓韵萨)8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的南沙,热浪与科创热潮交织奔涌,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启动建设,“科创雨林”...
2025-09-11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面膜敷多久才有效?膜法世家x华西医院以面膜创新揭晓科学答案详细阅读
在护肤领域,“面膜敷多久才有效”这一基础性问题长期困扰消费者——时间过短恐难见效,过长又可能损伤屏障。这一日常痛点背后,实则是皮肤生理...
2025-09-11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从“知识传授者”到“思维引导者” 科学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角色转换详细阅读
近日,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科技辅导员及科学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此前,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
2025-09-10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