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人才故事 院士苏国辉:城市与科学家的创新共振生物科研队伍强势集结天河
在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的走廊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77岁的苏国辉穿着休闲衬衫,时而与青年学者讨论数据,时而倚在窗边翻阅文献。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国际视神经轴突再生研究领域先驱”。这位很“潮”的院士,热爱玩音乐,热衷探寻世界,如今正在时尚活力的天河扎根。十多年来,他在天河这片创新热土上挥洒着智慧与汗水,演绎着科学家与城市共生的独特范式。
“其实很多城市都希望您能过去落户,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天河区?”面对着记者的疑问,苏国辉回忆起多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2008年春,一纸合作协议让香港与广州天河区的科研版图产生奇妙联结。天河区的主要领导、暨南大学校方率队多次奔赴香港,带着暨南大学天河校区实验室的规划图、天河区数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资源清单,以及启动资金的承诺,叩开了苏国辉办公室的门。
“他们想要重点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可再生的方向与我不谋而合。”苏国辉回忆起当年场景,彼时他已是世界上顶级的科学家,仍被这份诚意打动。
源因天河区的引才模式既非简单的人才引进,亦非孤立的实验室搭建,而是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整生态链。这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远见,与苏国辉“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帮助更多患者”的夙愿不谋而合。
于是,2008年10月,暨南大学-香港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成立,这便是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的前身。
时至今天,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迎来成立十三周年。已从最初的500平方米实验室发展到6000平方米的独栋实验室。作为世界视神经再生研究的先驱者,苏国辉正带着多年来科研积淀,在天河区的创新生态中培育着神经医学的“世界方案”。他的科研轨迹,正是天河区打造“创新雨林”生态的更佳注脚。
在苏国辉的磁吸效应下,研究院汇聚起一支高水平、年轻化的神经科学研究团队,汇聚了如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千人、省“特支计划”、省杰青、珠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毕业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青年学者在此扎根。
在世界顶级的科研院士带领下进行研究,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目前,暨南大学有7位硕士生、6位博士生在苏国辉指导下开展前沿研究。博二学生戴叶琳便是苏国辉指导的13名学生之一。
“课题汇报遇到瓶颈便向苏院士请教,导师总会耐心剖析问题本质,带我们突破认知边界。”戴叶琳感慨道,苏院士常强调“实验数据精度直接影响结论可靠性”,严谨治学的态度营造了平等开放的学术氛围,更为年轻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吸引全球青年学者将天河视为科研生涯关键节点的重要原因。
近期,他们研发的新型生物材料已成功实现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后续在猴类上的实验数据同样表现优异,相关研究成果更被国际顶级期刊收录。
提及接下来的科研方向,苏国辉兴奋地提到:“希望在最近三年内能做人群的临床试验,这个也算是短期的目标。”
面对融媒体中心的镜头,苏国辉勾勒着更宏大的蓝图:“未来五年,我们计划组建视觉神经再生领域的专家学者队伍,共同研究重大课题。”
随着天河区“人才生态圈”建设的推进,这场跨越学科边界的智力集结,正在重塑中枢神经再生的全球科研版图。
吸引全球顶尖科研团队落户,天河有着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持,诚意满满。据悉,天河区对区内企业上年度新引进诺贝尔奖、中国国家更高科学技术奖以及国际知名奖项获得者,给予更高1000万元安家费支持。对区内企业上年度新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给予更高500万元安家费支持。同时,全周期服务闭环也让人才倍感贴心,从创业指导到子女入学,打通人才落地“最后一公里”。
1978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学成回到香港、2012年 *** 在天河区暨南大学石牌校区办公,从苏国辉的工作经历来看,除了香港以外,天河是他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
长期生活下来,苏国辉逐渐发现,天河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配套也十分完善,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理想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苏国辉提及,天河区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如今已有医院尝试推出便利措施,让港澳人士北上就医更便捷,这些贴心的专属服务让人倍感窝心。
“如果孩子们能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将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讲台上,他总会郑重叮嘱:“真正的科学家,既要追求学术卓越,更要胸怀家国责任。”
苏国辉办公室的书柜中,珍藏着学生手绘的特殊礼物,以及他作为科普导师的聘书,这些都被他视为最珍贵的科研勋章。
更令他欣慰的是,走访天河区中小学时,他发现天河区部分小学常态化设置了实验室,“这些都让我倍感欣慰,看见了这座城市的未来。”苏国辉说。
苏国辉:天河区有着令全球科学家心动的创新生态,在天河区建区四十周年之际,祝愿天河区以后在商贸、科技等领域均能更上一层楼,越做越好。同时,我也期望天河区更多地关注、支持中枢神经再生领域研究,与科研机构携手,共同为解决中枢神经再生难题贡献力量。
天河人才港作为清控科创运营的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将继续聚焦全区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讲好人才故事、传播人才声音,为天河区内优秀企业及人才积极对接资源和服务,持续助力科创力量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标签: 科学教育与创新
相关文章
-
尊师重教沁人心 探秘星空促创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赴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开展活动详细阅读
9月9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肖文交一行,前...
2025-09-15 8 科学教育与创新
-
用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详细阅读
习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教育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
2025-09-12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从科学中心的崛起谈科普教育创新详细阅读
1957年10月4日,发生了一件震撼全球的事件——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事件引发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的重大变革。美国人将他...
2025-09-12 8 科学教育与创新
-
《南沙方案》落地第一阶段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崛起详细阅读
(文字 罗瑞娴 通讯员 邓韵萨)8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的南沙,热浪与科创热潮交织奔涌,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启动建设,“科创雨林”...
2025-09-11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面膜敷多久才有效?膜法世家x华西医院以面膜创新揭晓科学答案详细阅读
在护肤领域,“面膜敷多久才有效”这一基础性问题长期困扰消费者——时间过短恐难见效,过长又可能损伤屏障。这一日常痛点背后,实则是皮肤生理...
2025-09-11 10 科学教育与创新
-
从“知识传授者”到“思维引导者” 科学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角色转换详细阅读
近日,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科技辅导员及科学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此前,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
2025-09-10 9 科学教育与创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