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浅谈利用劳动教育结合少先队活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 2025年08月10日 02:14 4 aaron

  众所周知,勤劳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辛勤劳动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和现代人民的真实写照。然而时代的潮流之下,小学生受到高速发展的科技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双重冲击,对“劳动”的概念和意义逐渐模糊,缺乏劳动意识和实践的结果就是直接影响了当代小学生的形象气质和精神面貌。故本文笔者从劳动教育的现状入手,重点结合少先队活动阐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劳动教育”被习重点提出,并也纳入了素质教育的培养标准之中,此外劳动教育也被国家教育列为“五育”的培养计划。鉴于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小学中教师更要发挥教学优势,普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利用少先队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单纯的劳动并不是劳动教育,学生必须在劳动中不断塑造劳动价值观,掌握劳动的技能和知识,贯彻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了解不足,认为劳动教育阻碍了学生的成绩提升,因此很多学生心理对劳动是比较抗拒的。具体表现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愿意劳动,阻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劳动中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推动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

  在传统的劳动教育的课堂之上,教师往往只重视劳动教育的理论教育,几乎不会考虑到劳动教育的具体课堂中劳动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长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一直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无效的口头教育,这种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劳动教育,一方面不能让中小学生形成“爱劳动,尊重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无形中默许学生消极接受劳动教育,长期下来,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群体从看不到显性和隐性的教学效果[1]。

  劳动教育不同于“五育”中的其他教育模块,基于一直以来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客课堂形式,一直以来都被学校教师被迫进行形式化教学,这种形式化教学主要表现在口头和书面教育居多,口号教育居多,且严重脱离生活实践,长期下来直接造成了学生的消极学习现状和对面对立学习情绪的产生。

  劳动教育的主场地应该是社会和家庭,然而学校教师处于学校这个尴尬的教学场地,不可避免的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的众多原因导致教学的阵地受限,只单纯的自爱课堂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教育,然而事实上单纯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缺乏示范性,而且也缺乏说服力。

  新时代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成为了他们热衷的活动,追星和游戏成为了他们业余爱好的大多数。这些业余爱好娱乐性和同质性强,长期的环境之下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发生了改变,不再严肃和认真的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2]。然而劳动教育是一件非常严肃和重要的事情,传统的劳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提高,在劳动教育中敷衍了事、走马观花的情况普遍存在。

  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中要进行必要的课前规划和课程目标管理,比如在课前列出具体的核心劳动教育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个劳动教育问题进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负面事故清单的管理,利用科学和系统化的目标管理的方式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进行监督和跟踪[3]。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应该高度重视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合理创新的进行少先队活动。如教师发现了班上的学生普遍都沉迷电子产品从而缺乏劳动的时间这个教育问题时,教师首先分析电子产品在学生群体中泛滥的原因,再根据问题提出如何有效的增加学生劳动的有效时间,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得携带任何形式的电子产品,每个学生义务参加学校公共区域以及教师的卫生打扫,不得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代劳,其次促进家校联动,共同制定学生每日的劳动时间表和具体的任务清单,同时需每日通过视频上传至班级分享群中,教师每日进行抽查,每月进行家长回访,分析劳动教育的正面和负面的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精心开展少先队活动,把活动做到实处,帮助学生实现新的成长。

  劳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劳动的实践,在传统的劳动教育中一方面教师本身也不能做好劳动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娇弱体质也不允许学生进行大量的劳动实践,所以在现今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克服以上的困难,首先以自身劳动为基础,积极为学生做好劳动表率和榜样,比如可以积极参与班集体卫生的打扫,主动服务学生,主动打扫自己的办公室等,通过这些点滴的小事情教化学生热爱劳动、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劳动。在此教育的环境铺垫之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与之对应的少先队活动,帮助学生增加劳动时间的可能性,让学生长期在环境中得到正向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劳动教育和少先队活动的链接和融合度。

  劳动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更不是一门课程的事情。它干系到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教师的肩上更是担负着培养学生成为终生的劳动者、终身创新型劳动者的重任,所以教师除了自爱平时的教学内容中注意塑造学生的劳动意识之外,更应该以培养学生劳动气质和劳动人格为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平时的点滴生活相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劳动,鼓励学生积极劳动,表扬学生的有效劳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教学地位,在时间的可持续中长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最终强化和深化劳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师在少先队活动的组织、过程和评价中,一定要考量到少先队活动对学生终身成长的作用,重视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过程[4]。

  要想将劳动教育与生态队活动进行紧密结合,可以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少先队活动,通过对学生活动的丰富来提升劳动教育的时效性,可以在校园内创设供学生实践的劳动基地,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劳动中体悟到生活的快乐,还能够在感悟劳动的过程中形成某些特定的技能,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更加多元化的思维。

  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开辟一片“耕耘园”在院里播种各种蔬菜,并且在安排营养餐的过程中优先收购学生的蔬菜,这样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此同时在开展少先队活动的时候可以然给学生利用自己所栽种的食材让制作各种美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给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对教育的不断创新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少先队活动要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基,没有劳动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没有创新的劳动,就没有我国科技的长足发展,就无法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领军人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以劳动教育为教育底色,以创新劳动为教育延展,努力把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做到实处,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做出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1]王红,方卫成.传统和现代并行 4D与4C齐亮——“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课程体系建设[J].小学教学研究,2022(14):5-8.

  [2]王金德.四美润心 劳育品性——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四美润心”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究[J].新校园,2022(03):10-11.

  [3]金唯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探究——以“时间的初步认识(二)”单元实践活动设计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03):63-66.

  [4]俞漪.全面赋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完形化开发——全域打通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的堵点[J].江苏教育,2022(23):51-53.

标签: 浅谈教育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