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文章正文

九江抗战实录 全面抗战的序曲:庐山谈线日

生活百科 2025年08月08日 06:31 1 aaron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江文史”特设子系列专题——“九江抗战实录”。本系列文章,既汇集了笔者及同仁既往的研究成果,亦融入了最新史料的整理与考证,力求以更全面、更鲜活的视角呈现那段烽火岁月中的九江记忆。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16日和17日,同时为《九江日报·长江周刊》2022年7月17日总第901期转载。原文分为上下篇,其中7月16日的上篇讲述“庐山谈话会”召开的背景与经过。7月17日的下篇讲述“庐山抗日声明”发表过程与影响。分成两篇不仅因为内容较多,谈话会与抗日声明本就是两个强相关但又相互独立的事件。本次发布,按两篇处理。

  九江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浔阳江畔、牯岭镇上发生过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近一百多年来,哪一天的发生的事件必然永载史册?如果只能选一个日子,清末到民国期间,只能是1937年7月17日,这一天,蒋介石在庐山图书馆发表了抗日声明。自1840年以来尽受外国列强欺辱的中国,第一次有了政府的名义发布的反抗侵略者的全国总动员令,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介绍本次事件的文章,都一定的瑕疵甚至谬误,对事件的描述归于简单。再比如下图这张照片,几乎出现在所有文章中,都被注明是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图书馆发表声明的现场照。然而,它并不是。

  先生积学盛名,世所共仰,汪、蒋两公,拟因暑季,畅接光华,奉约高轩,一游牯岭,聆珠玉之谈吐,比金玉之攻错。幸纡游山之驾,藉闻匡世之言,埽径以俟,欣伫如何。汪、蒋二公,另具请束,尚祈惠察,谨此笺启。

  这两份谦恭且用词华丽的请柬,像是避暑度假的邀请函。但其用意显然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品茗聊天。随信并无更多说明,收到请柬的200多人都明白是请柬中没有写明的意思。不久后,他们中的大多数纷纷启程,从各地赶往夏都庐山。受邀前来的有多位国内最知名的历史教授,但没人能想到,他们将会参与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哪怕再过一千年,史书中也一定会记录的历史事件。

  1932年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如今很少被提起,但它是一次特别富有意涵的会议。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国内矛盾愈发激化,大批知识分子和中间派别对集团强烈不满,他们要求当局改革内政,实行民主。为此,同意在1932年2月召开主要由知识界和职业界领袖参加的“国难会议”。会议召开的三天前,日军突袭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当局仓促间决定迁都洛阳。

  然而,这次会议却产生了一个特别的作用:它促成了与知识界的和解,也纾缓了社会各界对当局的压力。会议使知识界精英得以与军政大员直接交流,并催生出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学者从政浪潮。可以说,1932年的“国难会议”是统战工作的大胜利。当然,抗战后期丢了民心,也失去知识界的支持,那就是后话了。

  “国难会议”启动了政学结合的浪潮,其后汪精卫与蒋介石都在加强与知识界的直接联系,并就许多内政外交问题听取学界名流的意见。因此,当他们以老朋友的语气邀请一批中国顶级的知识界和职业界领袖来庐山“茗叙”时,无须解释,全中国人都知道,另一次的“国难会议”就要召开了。这一回是升级版的“国难会议”,名为“庐山谈话会”,也叫“庐山恳谈会”。

  谈话会的确有召开的紧迫性。1937年,经过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矛盾已经缓解,全国各阶层人民抗日决心愈发高涨,而日寇急欲吞并华北并将挑起更大战端的企图已暴露无疑,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危难的关头。在这种形势下,南京政府对日态度开始强硬,进行了应战准备工作。为广泛听取意见,决定,邀请各党派、各民主团体、各界名人,分批前往庐山共商国是,以团结各方共赴国难。

  在很多代表准备出发或在路途上时,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这一事件的起始,仿佛是一件日军惯常挑衅的小事,但它彻底引爆了华北火药桶。一忍再忍的国民政府决定不再退让,而傲慢的日军更不可能做出丝毫让步。需要说明的是,卢沟桥事变不是珍珠港偷袭,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启动有个过程。

  绝大多数与会代表不知道的是,7月15日,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抵达庐山,准备与蒋介石进行第四次国共合作谈判(见《历史上的今天 · 6月8日 · 庐山谈判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由于双方尚未谈妥,地位并未被公开承认,因此周恩来等人不仅不能参加本次会议,还只能秘密上山,不能与会议代表见面。

  1937年7月16日上午9时,庐山谈话会开幕式在庐山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军政要员及与会代表共计158人参加了会议。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很多文章在介绍本次会议日程时,都说会议被延迟了一天,即由7月15日改为7月16日。实际上,会议明确宣布推迟两天举行,正式会议在17日召开,16日上午召开的是中政会秘书长张群主持的接风会,也可以称之为预备会议。这也是为何蒋介石的发言在17日,因为17日才是正式会议的第一天。

  2022年1月1日起,笔者开始撰写了《九江历史的今天》系列,以每日一更的形式,累计完成365篇约80万字。九江抗战作为九江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亦在此系列中多有记载。其后,笔者也曾撰写多篇抗战主题文章。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特将这些文章整理发布。诚邀您的参与,共同记录中国军人与九江人民那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历史。

标签: 维基百科文章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