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文章正文

湿气+燥气双重夹击!省卫健委发布福建人专属“立秋养生指南”

生活百科 2025年08月08日 04:09 1 aaron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闽地仍处于“秋老虎”掌控之中,延续着湿热气候。因此,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一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钱新春表示,

  福州“立秋贴秋膘”可选龙眼配黄酒:龙眼肉性温补心脾,黄酒活血通经,二者结合既顺应“秋收冬藏”的养生规律,又符合福建湿重体质特点。

  立秋过后,福建大部分地区暑热未消,秋燥渐起,燥邪易伤津液,致血液黏稠、循环不畅,形成高凝状态,增加血栓风险。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付海英提醒,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老年及术后患者、长期熬夜及阴虚体质者、血液肿瘤患者尤其需重点防范。建议采用“滋阴润燥”调理气血的立体化方案。

  福建盛产梨、莲藕、百合,可制作“闽式润燥三鲜汤”(梨+莲藕+百合),搭配本地建莲子炖羹,修复黏膜、改善血液流动性。

  立秋是“阳消阴长”的过渡期,贫血患者易出现乏力、气短、心悸等气虚症状加重。对此,付海英推荐了几款食疗和经典方剂。

  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补气,轻用当归养血,补气以生血。福建秋燥明显,可加北沙参、麦冬润肺;脾虚湿困者加建莲子、茯苓健脾化湿。

  归脾汤:适于心脾两虚型贫血(心悸失眠、食少体倦)。可加鸡血藤、丹参活血通络,或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

  五红汤/粥(红皮花生、红豆、红枣、枸杞、红糖):补血活血。气虚者加黄芪,阴虚燥热者加西洋参。

  瓜果多盛产于夏季,性味偏甘寒,夏季食用虽可解暑,但秋季此类瓜果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受寒,引起腹痛、腹胀、腹泻等“坏肚”症状。

  第一,适量摄入。浅尝辄止,同时少吃或不吃如西瓜等大寒之品,而选择更加温和的秋季应季水果,如苹果、梨、石榴、柚子等。

  第二,避免生冷食用。冰箱取出的瓜果切勿立即使用,应放置室温或稍作温热处理。梨、苹果等水果可采取蒸煮、炖汤等方式食用,既能保留营养,又能减轻寒性。

  第四,用“润而不寒”的瓜果替代。秋季养生应顾护脾胃,可选择如南瓜、丝瓜、木瓜、葡萄等既能滋阴润燥、又不伤脾胃阳气的应季食材来替代。

标签: 每日养生知识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