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擦、挖鼻子、咀嚼和吞咽:儿童从小到大都要学习的生活技能(下)

科学教育 2025年08月07日 07:44 1 aaron

  通过上一篇“一、二、三”的学习,我们都深刻体会到,擦、挖鼻子、咀嚼、吞咽,这些每天重复、融入呼吸、贯穿生命全过程的小动作,并不是小事,而是孩子探索世界、适应社会的人生基础课。如果这些技能掌握不当、操作偏差,可能引发短期不适、甚至长期健康问题。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经常通过示范、游戏、鼓励等方式,尽早识别错误、及时恰当干预和纠正,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当孩子自觉做得对时,要具体表扬,如“刚才你用湿巾从前往后擦,还检查了纸巾,真是讲卫生的小专家!”

  强调细节规范,如,擦要检查是否干净,吃饭不要狼吞虎咽、避免噎到。也让孩子承担家庭健康小卫士角色,提醒家人注意好习惯的维持。

  从 健康延伸到社交礼仪,如,在公共场合挖鼻不礼貌,若鼻子不舒服可去洗手间处理,让孩子理解习惯与社会形象的关系。

  家长需关注孩子的习惯保持,如住校学生是否因怕浪费时间而忽略清洁。家长自身要做好示范,如老年人若行动不便,可使用助行器辅助擦,体现 终身坚持的意义。

  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线性的,可能出现退步,如突然拒绝自己擦。此时家长需排查原因,是身体不适如便秘导致擦拭疼痛,还是情绪问题如入园焦虑?找到根源后针对性解决,而非指责 “你怎么又忘了”。

  青春期性激素的变化可能加剧的体味、油脂分泌,是健康成长的美好体征,家长要学会用科学的积极态度和儿童一起面对,强调清洁的重要性。

  关注自身健康信号——消化不良时反思是否吃太快?鼻炎困扰是否因清洁不当?定期体检关注肛肠健康。

  狼吞虎咽(每口咀嚼次数<5 次):易导致消化不良,如腹胀、腹痛;肥胖,大脑未及时接收到 饱腹信号,易过量进食;噎呛,尤其吃坚果、果冻等食物时。

  噎呛急救:若孩子呛咳后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立即采用 “海姆立克法”:站在孩子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上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纠正咀嚼习惯:每口食物量减半,如幼儿每口不超过一勺;设置咀嚼提醒器,如沙漏,每口嚼到沙漏漏完再咽。

  从后向前擦(女童为主):增加尿路感染风险,表现为哭闹不安,抓挠外因部位,小便中断,尿频、尿急、尿痛。

  尿路感染: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康复后重新强调 “从前向后” 的擦拭方向,可用卡通贴纸贴在马桶旁边作为提醒。

  肛周皮炎: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替代擦拭,擦干后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连续 3-5 天;更换柔软卫生纸,如婴儿专用纸巾。

  肛裂:短期用开塞露缓解便秘,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便后温水坐浴(10 分钟 / 次),促进伤口愈合;长期需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用指甲挖鼻:导致鼻黏膜破损,鼻出血,表现为鼻孔滴血或鼻涕带血;反复损伤可能引发鼻前庭炎,鼻孔内皮肤红肿、疼痛。

  用纸巾用力擦鼻孔:摩擦导致鼻黏膜干燥,加重鼻痒,形成 “挖鼻 - 干燥 - 更痒” 的恶性循环。

  鼻出血:让孩子低头,勿仰头,避免血液流入喉咙,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按压 5-10 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或鼻梁,促进血管收缩。若 15 分钟后仍出血,及时就医。

  鼻前庭炎: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每日 2 次。保持鼻腔湿润用生理盐水喷雾,每日 3-4 次),避免挖鼻动作至少 1 周。

  鼻腔干燥:室内使用加湿器,湿度保持 50%-60%,让孩子多喝水,避免频繁进出温差大的环境。

  总而言之,童年习得的技能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小习惯里藏着大健康,家长每一次的温柔教导、耐心养育,都是在为孩子的生命地基添砖加瓦。擦、处理鼻垢、咀嚼与吞咽,应当是父母赠予孩子最恒久的珍贵礼物,其价值不在于是否学会,而在于能否内化为一种 “让自己更健康、更舒适” 的自觉行为,并伴随孩子走过漫漫人生。

  1. 《儿科学》(第9版),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出版份。

  为了传播儿童健康知识,让家长学习到更多育儿知识和技能,也培养孩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徐灵任医师撰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科普图书《儿科急诊急症解惑》,为2019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儿科常见病解惑》姊妹篇。本书从如何防治“可怕的婴儿猝死综合症”开始,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急诊急症的防治原则,以及如何面对发热、惊厥、大小便异常、哭闹、声音嘶哑等儿童常见急症。被评选。您可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标签: 科学教育出版社官网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