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科研力量赋能自然疗愈产业 自然疗愈与教育评价系统研究​启动

科学教育 2025年07月29日 22:20 3 aaron

  为破解自然疗愈与自然教育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理论基础薄弱、效果评价不清等关键问题,推动产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北京市昌平区中科心理研究所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北京正式联合成立《基于混合方法的自然教育与心理疗愈干预评价系统研究》课题组。该研究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自然疗愈干预评价体系,为万亿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对健康福祉需求提升,森林康养、田园冥想等自然疗愈方式日益受到公众欢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相关研究机构分析,国内该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且年增速显著。然而,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缺乏统一、标准的干预效果评估体系,导致服务效果难以清晰界定;部分实践概念模糊,甚至存在伪科学倾向;专业人才培训与认证亟待规范,消费者权益保障有待加强。这些因素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公众信任度的提升。

  该课题由经验丰富的实践团队与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强强联合推进。北京市昌平区中科心理研究所在自然教育和疗愈实践领域深耕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本土化实践案例和初步干预框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则在心理学、教育学及相关方法论研究方面具有深厚学术积淀。课题组将采用国际前沿的混合研究方法,结合随机对照试验等严谨形式,系统研究核心问题:自然环境中的哪些物理或生态要素(如光照、特定植被、负离子浓度等)对身心疗愈起关键作用;不同干预活动的结构化设计(时长、频次、引导方式等)如何影响效果;并针对在校儿童、高压人群、康复期人群等不同群体需求,探索差异化的有效干预策略。

  课题组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丁延庆教授表示:“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量化、可操作的自然疗愈与教育效果评价系统。该系统将致力于实现干预方案、操作流程及效果评估的标准化,为行业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赋能文旅康养产业:为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康养基地等提供科学的项目设计标准和效果认证,深度激活生态资源价值,打造核心竞争力。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地方科学规划建设自然疗愈目的地,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创造就业机会,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丰富心理健康服务路径:为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提供基于实证的自然辅助疗法工具,拓展非药物干预手段,助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消费者权益与福祉:提供权威的判别标准,帮助公众选择有据可循的规范服务,有效避免消费风险,提升公众获得感和精神生活品质。

  课题负责人——北京市昌平区中科心理研究所所长朱宝义强调:“此项基础性研究,是推动自然疗愈与自然教育产业从感性认知迈向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构建坚实的“科学地基”,该研究将助力行业在万亿级市场规模起点上行稳致远,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服务人民身心健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可持续社会效益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产业。”(邹易)

标签: 科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