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文章正文

茅玉麟:父亲茅以升学术很用心 生活上却很粗心

生活百科 2025年07月29日 06:50 2 aaron

  日前,我国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女儿茅玉麟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回顾她的父亲及家庭生活,并与网友和读者进行交流互动。谈到现如今出现的一些桥梁劣质工程时,茅玉麟表示,桥多出现的问题也多,这和建造桥梁的方式方法有关系。互动间隙,茅玉麟还向网友回忆了其父亲的部分生活细节。

  茅玉麟:他说不上“严苛”,他应该说是以身作则吧,在教育我们。我觉得我们完全是通过他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他应该不是一个严格的人。

  茅玉麟:没有,即使就是说,我的小时候是没有时间陪我的。我们看到的他,一睁开眼睛都是他伏案在桌上,,他除了吃饭、睡觉,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桥方面的东西。所以比如说他的桥,他很多的《中国古桥记录史》,都是在他晚年形成的。他对科普工作相当相当的重视,也身体力行在做。

  茅玉麟:我没有。因为我也是“老三届”(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属于“老三届”。等于我真正要去读书的时候,学理工科已经晚了,我虽然没有做实体的造桥,但是我对造桥很感兴趣。

  我也在慢慢地学习,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在茅以升基金会里面工作,我觉得我也是在建桥,是一个无形的桥,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我觉得我的工作也是蛮好的,跟架桥有关系。

  茅玉麟:过去也曾经有过,这个把钱塘江大桥称为叫“桥坚强”。因为它都超期服役这么多年了,现在仍然高速、火车还在上面通驶。确实是现在也有一些桥梁发生了一些问题。包括前几年有叫“黑色*月”,一个月的时间里踏了很多桥。

  但是,我觉得这个是要比较全面系统地来看待。现在建的桥多,出现问题多,我觉得也是正常的。但是,这里面确实不乏有一些质量问题,有一些不是很合理的建造方法,还有一些比如我们现在汽车超载,对桥梁会有很大的伤害。因此,这些都是造成我们今天桥梁出现问题的原因,它是多种形式的。

  茅玉麟:我想,他根本应该想都想不到,做工程一定是要良心的工程才可以。就像小时候“文德桥”塌了一样(彭城晚报报道:10岁那年的端午节,秦淮河赛龙舟,观看的人群挤塌了文德桥,溺死多人。当时在南京思益学堂读书的茅以升闻之,心中萌生出立志建桥之愿),他就说我要建一个永远不倒塌的桥。所以,我觉得第一他可能会想不到这种的工程,另外,他当然会非常生气。

  茅玉麟:他爱好京剧,哼着京剧。我觉得他做事情(学术及科研)非常关注和用心。举个例子:他头发很硬,经常会翘起来。然后我的母亲就给他(一瓶油),过去它叫“头油”,就这么一小瓶头油,(我的母亲)说你每天把头发压一压,头油可以管这个用,他说太好了。然后又过了一个月以后,我母亲看了这头油怎么没动了,我父亲天天都在涂抹,说这头油怎么没动。仔细一看发现,他连上头有一层膜,这层膜都没有打开。所以,他每天就只是一个动作,打开盖子往手里倒,然后就抹一抹。所以这也就说明他生活上的事,特别粗心,也是挺好玩的一件事。

  茅玉麟,女,1949年7月出生在上海,是茅以升最小的女儿。1991年5月加入九三学社,1965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科技馆副研究馆员。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担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从那时起,茅玉麟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在公众眼里,他是著名的桥梁专家、著名的教育家。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慈祥、宽厚的父亲。”每次回忆父亲,茅玉麟都会潸然泪下。“在家里父亲从来不强迫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家很民主。父亲是工科教授,但并没强迫孩子们学工科,而是尊重孩子们的爱好,哥哥姐姐有人学文艺,有人学医。我们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快乐。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晚年时常对钟爱的小女儿茅玉麟说的话。

标签: 生活百科网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