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河北冀州持续深化生态教育创新实践

科学教育 2025年07月10日 21:39 1 aaron

  中新网河北新闻7月9日电 (崔志平 耿自清 张晓睿)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依托衡水湖湿地资源,积极探索生态教育创新路径,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幼儿园教育全过程,以生态友好幼儿园建设为抓手,通过构建“三维一体”生态教育体系、打造“四链协同”教师发展机制、构筑数字化赋能新模式,为区域生态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育人之路。

  “三维一体”构建生态教育全场景。冀州区立足环境浸润维度,着力打造“一园一湿地”特色环境,激活校园生态教育潜能。幼儿园综合楼化身集植物、动物、自然气象于一体的自然科普馆,“昆虫旅馆”“生态菜园”实现“园内小生态”与衡水湖“湖区大生态”联动。立足课程实施维度,探索“1+N”课程模式,开设“衡水湖小卫士”徒步、“营养小厨师”制作湖鱼造型面点、“24节气+”等特色活动,开发《节气里的自然密码》等园本教材,将生态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立足家园社协同维度,组建“生态家长智库”,邀请湿地保护专家、环保企业工程师等家长资源参与,定期举办“生态讲堂”“亲子研学”等课程,有效凝聚了家园社共育合力。同时,组建“生态教育联盟”,推动幼儿园生态课程与社区环保行动紧密衔接,“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宣传、“护湖小卫士”巡湖行动等活动深受好评。

  “四链协同”锻造生态教育师资铁军。冀州区聚焦教师技能提升,打造“四链协同”机制,全面提升生态教育能力。联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开展“生态教育研修班”延长教师培训链,设置“自然教育理论”“生态课程设计”“野外急救技能”等模块,确保试点园教师年度培训时长不低于40学时。设立“生态教育专项课题”延长教师科研链,围绕“湿地资源在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应用”“生态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等课题开展研究,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开展衡水湖环境保护难题专项环保教育课题攻关。推行“双导师制”延长教师实践链,每个试点园配备生态专家与保护区科研人员,指导教师开展“湿地生态观察记录”“幼儿探究行为分析”等实践研究。构建“生态素养教师评价体系”延长教师评价链,通过增加生态知识掌握、课程实施能力、环保实践参与度等维度量化考核,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

  “数字赋能”开启生态教育新图景。冀州区引入AR、VR等技术构筑数字化赋能生态教育新模式,让幼儿沉浸式感受衡水湖生态场景,直观领略生物多样性之美。汇聚动画、绘本、科普视频等资源构建数字资源库,将衡水湖湿地生态知识融入多媒体课程,开发生态主题数字化互动游戏,鼓励教师和家长共同创作生态教育数字内容,开展生态教育讲座、亲子生态活动分享会,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全方位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与环保意识。

  下一步,冀州区将持续深化生态教育创新实践,进一步扩大“生态友好幼儿园”项目覆盖面,深化探索“生态教育+文旅”融合路径,以衡水湖为依托,开发特色生态研学路线,让生态教育成果促进地方绿色发展,为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素养的时代新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持续发力。(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

标签: 科学教育与创新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