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学习教育先锋谱】清风化雨润桃李 实干担当作表率——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王奎群先进事迹

科学教育 2025年07月27日 00:47 1 aaron

  王奎群,男,1970年12月出生,河南新乡人,党员,教育学硕士,教授。自1991年8月踏上讲台,近34载春秋里,他始终以三重坚守诠释教育者的本色,以低调务实的作风在教育沃土中扎根,用主动担当的行动诠释党员本色、生活俭朴的坚守践行优良传统,是全院师生眼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

  三尺讲台守初心,一片丹心育桃李。作为专业课教师,王奎群对讲台的热爱,藏在密密麻麻的教材批注里,藏在深入浅出的课堂讲解中。为了让深奥的教育理论变得生动可感,他常常查阅资料,教案上的红笔批注写了又改,改了又添,直到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找到最贴近学生的解读方式。学生们说,王老师的课就像“拆盲盒”,总能用鲜活的案例把枯燥的理论讲活。课堂上,他不喜欢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而是习惯在课桌间来回走动,遇到分心的学生,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巧妙的提问,便悄悄把注意力拉回课堂;若是有学生缺席,他总会细心询问缘由,下次课上必当面向学生了解情况,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守住了课堂的纪律性。

  这份务实不仅体现在教学中,更融入了对同事的热忱相助。作为学院教授,他从没有“架子”,反而像个“后勤部长”:青年教师初上讲台紧张,他便掰开揉碎分析课程特点,把精心打磨多年的课件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如今那位教师已成长为教学骨干;同事的教材找不到了急得团团转,他楼上楼下找教学秘书打听,又挨个联系往届学生借用,不到半天就解了燃眉之急。在王奎群看来,“老师之间互相帮衬,才能让整个学院的教学风气越来越好”,简单的话语里,藏着他对教育事业最朴素的担当。

  党员本色亮出来,责任担当扛起来。“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王奎群作为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常挂在嘴边的话。疫情期间,听说社区招募抗击疫情志愿者,他第一时间报名,多次到学校东门值班,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盘查外来人员,对可疑外来人员做耐心细致解释工作,为学校的师生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墙。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志愿者队伍,一道坚固的防疫墙在校园里悄然筑起。

  这份担当,在学生工作中更是处处可见。王老师曾做过多年专职和兼职辅导员,他跟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总是:“我是老师,更是朋友,你们有困难尽管找我,你们随时可以打我的电话,午休时间可以打,节假日期间也可以打。”西藏姑娘嘎X来自单亲家庭,姊妹多生活困难,他跑前跑后帮着申请“应善良助学金”;学前教育专业的李X突然生病,他找来出租车把她送到医院,垫付住院费时眼睛都不眨;教育技术专业的易XX雨天发烧,他和院领导冒雨送医,忙到半夜才踏着积水回家;心理学专业的马XX在宁夏住院,他与团支书坐火车赶去探望,病床前的鼓励让学生重新燃起斗志;教育学专业的陈XX误入传销,他陪着家长连夜赶往湖北黄石,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把人成功解救出来。学生们说:“王老师的手机,真的从来没有打不通的时候。”

  俭朴生活守本真,大爱无声暖人心。在物质生活上,王奎群像个“老古董”:衣柜里的衣服洗得发白,却总说“穿着舒服就行”;出差能坐硬座绝不买卧铺,他笑称“省钱还能看风景”;女儿劝他买件贵点的外套,他乐呵呵地说:“衣服是穿给别人看的,学问才是装在自己脑子里的。”他常跟子女念叨:“比吃穿不如比读书,享乐趣不如享奉献。”

  可就是这样一位“抠门”的老师,在帮助别人时却格外大方。贫困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悄悄垫上;汶川、玉树地震,他第一时间捐款;学院组织爱心活动,他从来没有落下过。2022年4月,他和妻子一起给临渭区杜桥中学捐了近万元的图书,看着孩子们捧着新书的笑脸,他说:“这比给自己买啥都值。”

  34年教龄,王奎群老师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一次次雪中送炭的帮、一个个坚守初心的瞬间,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要求,变成了日常工作生活里的举手投足。他就像校园里的一棵老槐树,不张扬,却默默为师生遮风挡雨,用自己的根须深深扎进教育的土壤,长出一片清凉绿荫。这样的榜样,不在高处,就在身边,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明白:优良作风,从来都藏在平凡日子的坚守里。(通讯员 崔娟 审核人 李武军)

  上一条:【学思践悟深研录】国际教育学院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下一条:【学思践悟深研录】守底线强规矩 不忘初心再出发——计划财务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综述

标签: 科学教育是什么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