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深度了解自己|你的亲密关系模式暴露了哪些心理需求?如何从情绪易崩到安全基地

情感透析 2025年07月14日 10:41 1 aaron

  这些反复出现的焦虑、恐惧或疏离,其实是我们从童年延续至今的旧剧本——它像一副有色眼镜,让我们把伴侣的正常行为解读成TA在伤害我,把伴侣的独立需求误解为TA在拒绝我。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早在婴儿期与照顾者的互动中就已经埋下了种子——这就是成人依恋风格的奥秘。

  在亲密关系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内心活动和行为表现,这背后对应着不同的依恋风格和核心心理需求。

  安全型的人,内心会相信伴侣会在自己需要时出现,他们在关系中能够适度依赖,享受亲密时刻,核心心理需求是被理解与被回应。

  焦虑型的人,总是容易怀疑伴侣的爱,比如担心TA是不是不爱我了,在关系里会过度索取对方的肯定和重视,情绪也容易出现较动。

  回避型的人则觉得依赖别人是可悲的事情,他们在情感上比较疏离,害怕做出承诺,最渴望的是被尊重和被信任。

  还有混乱型的人,他们在关系中充满矛盾,既渴望靠近又害怕受伤,既想和伴侣亲近,又担心受到伤害,内心深处强烈渴望被接纳和被保护。

  不妨回忆最近几次与伴侣的冲突,对照上面的描述,判断自己更接近哪种类型,也有人可能同时符合多种类型的特征。

  成人依恋风格有专业测试题可以自测,下面节选2个很典型的问题,帮你快速了解一下自己的依恋风格:

  计分规则为:A对应安全型,B对应焦虑型,C对应回避型,D对应混乱型。如果测试结果是单一类型,那就明确了你的主要依恋风格;要是出现多类型组合,那就提示可能陷入恐惧型那种矛盾挣扎的状态。

  现实生活中,不同依恋风格的人相处时,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比如焦虑型和回避型在一起,很容易形成追逃循环。焦虑型一方会因为伴侣不回消息而不断追问,想要确认对方的爱;回避型一方则会觉得被查岗,进而减少联系,双方需求错位,导致关系越来越紧张。

  比如,我有一位来访者,她的男朋友从事销售工作,经常需要晚上出去应酬。她特别担心男友喝醉出问题,脑海里会不断浮现各种灾难化的想象,于是不停地给男友打电话。有时一晚上能拨打三四十次。久而久之,男友嫌她唠叨,索性出门应酬时不接她的电话。这让她更加抓狂。这就是“追逃循环”。

  安全型依恋的人,就像拥有一个缓冲带。当伴侣情绪低落时,他们会说:我注意到你不太开心,需要聊聊吗?这种方式能够为伴侣提供稳定的情绪支持,帮助对方进行自我调节。

  其实,依恋风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要觉察彼此在亲密关系中需求的差异,在关系中学会识别并回应对方的情感需求。

  拿出一张纸,写下你在亲密关系中最害怕的三件事,比如:被忽视被控制被否定,然后逐条问自己:这个恐惧背后,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只盯着TA为什么不回消息的表面行为,就容易陷入情绪漩涡;但当我们挖掘到我需要被重视的核心需求,就能更理性地表达:我希望我们每天能固定聊10分钟,这会让我感觉被在乎。

  准备一个小本子,或手机备忘录,记录那些让你瞬间情绪爆炸的具体事件,比如:伴侣加班没报备我说想结婚TA说再等等,然后问自己: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什么经历?

  很多亲密关系中的争吵,本质上是我们在替童年的自己讨说法。当我们意识到现在的TA不是童年的爸爸,就能把对过去的愤怒,转化为对当下的沟通:亲爱的,你临时取消计划让我有点失落,因为小时候我总被放鸽子,现在需要你提前告诉我,这样我会更安心。

  4、请求,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下次如果加班很晚,可以给我发个消息吗?哪怕只有一句今晚加班,明天聊。

  新脚本:你最近加班多,我有点孤单(感受),希望能和你多些时间聊天(需求),以后加班超过10点,我们通个1分钟电话好不好?(请求) 这样表达是不是就更容易达成合作。

  指责会让对方启动防御模式,比如回避或反击,而非暴力沟通让对方感受到我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攻击你的,更容易激发对方的共情和配合。

  每天花10分钟,写下当天一件让你有情绪波动的小事,比如:今天伴侣问我在干嘛,我觉得烦,然后问自己:这个情绪背后,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比如:我其实希望TA能主动关心我的心情,而不是只问我在做什么。

  在卡片的一面写上恐惧,比如:TA会不会觉得我很烦?,另一面写上对应需求,比如:我需要被关注,但不想打扰TA。当冲突发生时,拿出卡片看看:我现在是被恐惧控制,还是真的需要表达需求?

  亲密关系的终极目标,不是找到一个完美伴侣来填补我们的安全感缺口,而是通过关系这面镜子,看清自己的依恋模式,学会用健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你能在焦虑时安抚自己,在恐惧时表达需求,在疏离时主动靠近,你就不再是旧剧本里的受害者,而是新关系的创造者——真正的安全感,是你即使暂时一个人,也能对自己说:我值得被爱,也有能力爱自己。

标签: 隐式情绪研究报告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