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规划法治化将我国五年中期规划这一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五年规划是我国比较成熟、成功的做法,以法律形式持续弘扬发展...
2025-07-13 0 中国新闻网
中国一年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超过50万亿元的投资、超过20万亿元的进口,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6.5%,其中高收入国家为58.7%,中等收入国家为52%,而中国仅为39.6%。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的挑战,消费要进一步扮演好主引擎角色,仍需加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经济增长主要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在当前投资更重质效、出口增长承压之际,消费自然就被寄予厚望。
从经济安全维度看,外需受国际局势影响显著,2020年以来全球贸易的剧烈波动便是明证,尤其是当前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损害全球经济稳定,内需作为定海神针,能有效缓冲外部冲击,提振消费也就成为中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话语权角度看,一个成熟的消费大国在全球贸易中拥有更大影响力,其消费偏好与模式将深刻影响国际市场格局,进而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话语权。
置于全球视野中,提振消费的意义更为深远。它不仅关乎国内供需平衡,更影响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扩大内需将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增量市场,有助于优化中国与全球的经贸关系。
这也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衣食住行等传统需求,到智能终端、文化IP等新兴消费,市场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繁荣将带动服务业等多领域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老百姓拓宽增收渠道。
即宏观政策必须更加积极有为。中国宏观政策已在转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置于今年中国经济工作任务之首,各地相继出台提振消费细则。
消费供给侧的升级亦不可或缺。面对日益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中国正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在生产环节征收消费税,导致消费地政府缺乏促进本地消费的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这将有效激发地方政府扩大消费的积极性,扭转“重投资、轻消费”的倾向。
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亦是关键。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明确“路线图”,这将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标签: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国家发展规划法治化将我国五年中期规划这一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五年规划是我国比较成熟、成功的做法,以法律形式持续弘扬发展...
2025-07-13 0 中国新闻网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其中一大举措是“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2025-07-13 0 中国新闻网
7月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顺利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最大、建设标准最高...
2025-07-13 1 中国新闻网
2017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这是中国人民首个海外基地。前不久,应科摩罗政府邀请,中国人民驻吉布提保障基地分队参...
2025-07-13 1 中国新闻网
中国日报社是中央主要宣传文化单位之一。作为国家英文日报,中国日报自1981年创刊以来,不断开拓进取,已经发展有报纸、网站、移动客户端、...
2025-07-12 1 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