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贺州头条|潇贺古村绽放时代新韵
“老板,上一壶油茶和一份梭子粑粑!”盛夏七月的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游客往来如织。古道上的欢笑声与油茶香相映成趣,气氛热闹。岔山村地处湘桂边界,是潇贺古道入桂之一村。近年来,该村结合自身实际传承潇贺古道文化,大力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引导村民破除陋习,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新业态。在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上形成“柔性引导—制度规范—价值认同”的工作闭环,走出了一条除陋习、树新风、强产业、富民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岔山村,家家户户喝油茶。可别小看了这碗油茶,它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我们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突破口。”7月30日,记者来到岔山村,在问及村里的变化时,村党总支书记杨志魁说。
深聊得知,岔山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落,曾经杨、何、孟三姓群众互相攀比、对立,不时还打架斗殴。为此,村干部和文明实践志愿者定期入户开展“油茶夜话”活动,与各族群众共坐一条同心凳,了解村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和婚丧礼俗中的揪心事、烦心事。
“通过聊天说事、拉家常等方式,疏导群众情绪、理顺群众心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变‘事后调’为‘事前疏’,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朝东镇宣传委员、文明实践志愿者林芳波说,“油茶夜话”成为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有力抓手。
同时,岔山村因地制宜落实“五个统一”工作法,由村红白理事会进行统一操办婚丧仪式。“2011年以前,群众红白事攀比、铺张浪费严重,给大家造成了过重的经济负担。”杨志魁说,为了破除这些陋习,村里干部带头立规,推行红白事“大族分片办”,即一户只来一人,红白事酒席桌数分别为20桌和15桌;推出400元左右的“简办套餐”,菜品不超10个,不上高档烟酒,随礼不超200元,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场宴席减轻支出1万多元。
此外,还将红事新办、白事简办、余事不办、致富带动、善行义举等纳入乡村振兴积分管理,真正为群众卸下压在肩上的经济和精神包袱。
“从干部自己带头,到群众真心接受,村规不只是在纸上写写,而是大家心里的服气和认同。”杨志魁说。
岔山村在破除旧俗的同时还积极树立新风,建立民俗文艺队,利用“文明新风进万家”“我们的节日”“丰收文化节”开展美食 *** 大比拼、村BA、村运会等赛事,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变“吃喝节”为“文化节”。2023年以来,岔山村开展文明新风系列活动30余场次,培育“好公婆”“好儿媳”“移风易俗示范户”等先进典型20个。今年5月,岔山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文化铸魂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在当地,岔山村化“牛屎街”为诗意村落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以前,这条街道是古代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必经之地,但随着古道寂落,许多村民将街上破旧古民居当牛棚使用,古街变成了‘牛屎街’。”杨志魁回忆起从前人畜混居的窘迫环境很是感概。
为了让古道的青石板重见天日,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把在街上铺设的水泥路面凿掉;逐户做思想工作,通过给予一定补偿金等方式,动员牛主将牛卖掉,腾出牛棚,并争取上级支持,修缮兴隆风雨桥、岔山古戏台等遗址,打造党建长廊、廉政文化“打铁铺”、知青馆等人文景观。
端午节期间,村民与游客一起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进行钓粽子趣味活动,通过欢乐的活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村民积极参与“三清三拆”,主动拆除杂房100多间,腾出空地25亩,建设精品民宿和特色商铺,打造荷塘景观、休闲步道和知青馆、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岔山村先后被评为“全国26个最美乡村”、中国国家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丰富文化生活,以文化润民心。村民自发行动,自筹资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不仅设立了图书捐赠、读书分享、知识竞赛等环节,还邀请县内外知名作家、学者前来举办讲座,激发村民的阅读热情。围绕“一老一小”开展“读书节”和“敬老节”活动,每年对读书学子进行表彰,定期走访慰问60岁以上老人,提升了全村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
岔山村还主动与湖南勾蓝瑶寨、上甘棠村等乡村旅游区合作和交流,促进形成桂湘省际大旅游圈,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岔山村变干净了,在古道复原文明的过程中,村里的旅游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时过正午,花姐油茶店里依旧热闹。“我2018年嫁到岔山村,婚后曾在广东打工,有了孩子就决定回来创业。”店主卢雪花聊起与爱人回村开店的创业路,她说,“刚回村时,岔山村的旅游业刚起步,景点较少。在当地 *** 的引导和扶持下,村民自主开发美食产品,把油茶和梭子粑粑打造成了村里的特色小吃。”
村民团结、目光长远、注重服务和卫生环境,以及产业逐渐多样化,是卢雪花这名外来媳妇在岔山村坚定创业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杨志魁告诉记者,岔山村从2016年开设之一家油茶店起,至今已发展到了46家。如今,从繁重人情负担中解脱出来的村民,团结一心发展乡村文旅经济。
近年来,该村创新推出“123+X”发展模式,相继成立果蔬种植合作社、油茶互助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产品;开办腐竹、腊肉加工厂,将当地优质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副产业效益;打造特色美食一条街,汇聚各类传统美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以“旅游+农业”的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让乡村经济焕发新活力。
“我们村的智慧导览系统整合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等要素资源,为游客提供智慧化服务,游客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知道各个景点的线路,还能了解吃住信息,比以前方便多了。”杨志魁介绍。
目前,该村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产业,与 *** 、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土特产销售渠道;开展主播培训活动,培养本土直播人才,鼓励村民在抖音等平台直播带货,将村里的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市场,逐步形成电商一条街;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宣传推广当地美景美食,打造出具有广泛吸引力的文旅品牌。
“今年以来,我们村已接待游客超37万人次,这是智慧平台精准统计出来的结果。而在电商平台上,我们的农特产品去年销售额达到120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杨志魁说,团结就是力量,全村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依托数字化让产业升级发展,让岔山村突破大山的阻隔,不仅与外面的世界畅联沟通,也让返乡创业的青年真正留了下来,共同致富。
据悉,2024年岔山村接待游客数量高达60万人次,创造旅游价值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3万元。曾经人口外流严重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人人称羡的致富村。
标签: 新闻头条
相关文章
-
新华全媒头条晋祠泉复流记详细阅读
受地下水开采、煤炭开发等影响,晋祠泉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断流。2023年,经过不懈努力、科学施治,这一“三晋名泉”重新自然出流,并在...
2025-08-13 13 新闻头条
-
“以文旅融合为抓手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关注贵州黎平肇兴侗寨详细阅读
今天(8月11日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了题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闻。...
2025-08-13 13 新闻头条
-
全球头条:美财长称美国贸易谈判将在10月前完成关税调整因国而异详细阅读
贝森特周四向日经新闻透露,美国预计将在10月底前,与那些尚未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基本完成谈判。贝森特表示,如果贸易失衡改善,关税可能会缩...
2025-08-11 13 新闻头条
- 详细阅读
-
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发展提级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南宁市加快产业集聚建设“四个一流”产业园区详细阅读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今日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发展提级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南宁市加快产业集聚建...
2025-08-11 12 新闻头条
-
懒猫呀的头条主页 - 今日头条详细阅读
2025年8月9日,委内瑞拉国民议会一致通过决议,谴责美国对马杜罗总统的贩毒指控,称其为“妄想型侵略”。美国自2020年3月以来,一直...
2025-08-11 12 新闻头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