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丨AI合成明星带货乱象频现 平台企业不可坐视不理
近期,多个账号在社交平台上伪造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及其家人声音合成AI(人工智能)视频为商品带货,不少消费者直呼上当。
无独有偶。今年2月,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只需花1280元,直播、视频通话能实时换成娱乐圈明星刘亦菲、杨幂的脸。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深度伪造技术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显著的迭代升级,几近以假乱真。在此背景下,违法违规运用AI进行牟利的事件屡见不鲜。
人民日报近日发文称,人们乐见AI技术助力 *** 消费,但绝不允许AI骗术“张牙舞爪”,侵蚀 *** 消费的信任与成色。
笔者认为,AI骗术带来的乱象和影响不容忽视,相关平台企业不可坐视不理,必须主动亮剑,将风险防控和伦理审查前置化。
事实上,面对AI技术潜藏的风险与挑战,作为AI产品的研发者和推广者,相关企业有机会将此类乱象尽可能扼杀在萌芽阶段。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之一,技术企业可在技术研发环节就嵌入合规红线。例如,对AI生成内容设置明确的标识机制,让公众能够明确辨别真实信息与AI合成内容,从源头上避免虚假信息混淆视听。
第二,在商业合作中,应建立严格的名人授权核查流程。对涉及名人形象、声音等的AI应用,应当获得完整、合法的授权,杜绝未经许可的AI合成营销行为,从流程上堵住漏洞。
第三,短视频平台在遏制AI虚假营销等乱象中应扮演关键角色。比如,平台可加强对创作者的行为规范,明确要求创作者在发布AI生成内容时进行显著标识,注明内容的合成属性,让用户能够清晰区分真实信息与AI创作内容。
长期来看,短视频平台加大对AI内容溯源、真伪鉴别等技术的研发投入,有机会在技术层面筑牢防线,这也是提升平台自身安全和履行社会职责的现实需要。
第四,相关平台企业可与同行、技术企业、监管部门等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行业规范,合力规范AI应用行为。
总之,对于AI技术应用普及带来的负面效应,企业的主动担当与应对至关重要。否则,一旦市面上出现大量AI违规内容,不但治理难度大幅提升,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危害也将持续蔓延。当下,公众对AI违规内容的容忍度已经越来越低,对相关企业而言,谁先完成前置治理,谁就有望率先把合规成本转化为护城河。
当然,企业的主动作为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撑。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应用的法律边界和责任认定标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社会公众也应加强防范,提升自身对AI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标签: 实时新闻
相关文章
-
回应美国征税 墨西哥设定番茄最低出口价详细阅读
,旨在强化墨西哥政府对“农业竞争力、保障农村就业和粮食主权”的承诺。墨方将对番茄最低出口价格实施年度评估,或根据市场需要实时调整。...
2025-08-11 16 实时新闻
-
【成都世运会】 “科技+文化” 运动员在世运村感受“川式幸福”详细阅读
在世运村“未来锦市”,四川影目科技的“成都造”智能翻译眼镜成了最热“社交密码”。这款支持40种语言同声传译的AR设备,让运动员轻松交流...
2025-08-11 18 实时新闻
-
六盘水水城区推介“红心”猕猴桃详细阅读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0日电 以“水城红心甜‘猕’相遇”为主题的2025水城区猕猴桃田野发布会10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猕猴桃产...
2025-08-11 20 实时新闻
- 详细阅读
-
及时提醒 实时探照 适时督战详细阅读
作为一种深入实际的监督模式,“嵌入式”监督突出对权力运行、责任落实实施精准化、近距离、全过程监督,努力让监督与党员干部如影随形、不留空...
2025-08-10 16 实时新闻
-
我国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实现深海数据实时传输详细阅读
央广网青岛1月2日消息(记者王伟)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今天(2日)上午返回...
2025-08-10 18 实时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