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040阳光工程”传销骗局亲历记
近年来,“1040阳光工程”“连锁经营”等传销骗局,长期以“国家项目”“资本运作”为幌子,通过熟人邀约、情感诱导、虚假包装等手段,精准诱骗求职者、大学生及寻求商机的群体。以下几位受害者的真实经历,将层层揭开这类传销组织的典型套路与深层危害。
2024年4月中旬,在读大学生伍先生为寻找暑期实习机会,通过社交平台结识一名女网友。当他主动询问对方所在城市是否有实习岗位时,对方并未直接回应,而是以“朋友”身份热情邀约其来成都游玩。
7月下旬,伍先生抵达成都。前两日,女网友带着他游览城市景点,相处融洽。然而,到了第三天(约7月20日前后),女网友突然以“认识新朋友、了解一个好机会”为由,安排“熟人”与他见面,正式讲解所谓的“1040阳光工程”。
据伍先生回忆,对方宣称这是“国家支持的高回报投资项目”,但具体运作模式含糊其辞,收益承诺却异常诱人。“逻辑漏洞太多,说的东西太空泛,完全不像是正规项目。”伍先生当晚便心生警惕。
次日清晨,他以“朋友突发急事”为由提出离开。临行前,女网友直言不讳地问他“是不是怕了”,并试图挽留,称“只是带他认识人、了解行业,并非让他参与”,甚至强调他“目前还没有资格参与”。伍先生当即明确表态,自己只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对这类“投资项目”毫无兴趣,随后迅速离开。
反思:伍先生坦言,若不是及时察觉异常并果断抽身,很可能会因“抹不开面子拒绝”或“被好奇心带偏”而陷入更深的话术陷阱。他提醒,陌生网友以“工作机会”“好项目”为由邀约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涉及模糊概念和未来收益的口头承诺。
马先生的女友在去年因车祸失去双亲后,情绪低落,在此期间被“连锁经营传销组织”趁虚而入并深度洗脑。尽管马先生并未直接参与,但为了“帮女友”,他曾以“回家筹钱”为由返回老家,归来后却发现女友已自行投入2万元,并对“行业合法”深信不疑。
近期,马先生设法将女友从成都骗回老家,交由家人看管。目前,女友的身份证已被没收,家人24小时贴身盯防,防止其再次返回传销窝点。然而,女友不仅不领情,反而因被“骗回”与马先生激烈争吵,甚至提出分手,始终坚持“自己做的都是对的,这个行业没有问题”。
“她觉得亲戚朋友都在做,自己不参与就是错过天大的机会。”马先生无奈表示,女友的家人虽与他立场一致,全力支持劝阻,但女友态度极度固执,完全听不进任何劝告。更棘手的是,女友唯一的姐姐失联,缺乏更多亲属助力,这让劝说工作雪上加霜。
关键点:传销组织常利用个体情感脆弱期(如家庭变故、事业不顺)进行渗透,并通过“家人都在做”“错过即遗憾”等话术进行情感绑架。马先生的案例显示,即便通过外力干预将受害者带离传销环境,若其认知已被彻底扭曲,短期内难以扭转,需专业的反洗脑介入。
彭先生经朋友介绍前往成都,本以为是寻求正规工作机会,却被带入一个以“连锁经营”为名的封闭群体。起初他半信半疑,但传销成员通过“家庭绑定”和“虚假证据”双重攻势,不断瓦解他的心理防线。
“我们全家老小都在这里,儿子、哥哥、爸爸都上‘二平台’(传销内部高阶层级)了,要是骗人的,能把自己亲人都拉进来吗?”传销人员一边用亲情牌降低他的戒心,一边展示他人的购车凭证、双胞胎孩子的照片等“成功案例”,营造“行业真实可信”的假象。
更让彭先生动摇的是,对方还拿出《民间资本白皮书》《幸福的港湾》《邓某某(领导)传奇》等书籍和视频,断章取义国家政策与领导人言论,宣称“一个人、一座城市走运时,天上掉馅饼也是可能的”。
他们甚至以“宏观调控”解释负面信息,称“每年3、6、9、12月公安查身份证,是为了筛选真正的人才,避免普通人盲目参与”。
当被要求缴纳3920元“考试费”(声称考不过可退)时,彭先生虽未交钱,但长期的密集洗脑已让他产生错觉:“他们连刑法第224条都跟我讲,说传销早就不存在了,可我自己查资料又发现矛盾,现在特别纠结。”
石先生被朋友以“国家支持的好项目”为由邀约至成都。对方一见面就宣称项目“正面打击、侧面扶持”,甚至怂恿他“要是不信,你可以直接报警,我们都习惯了”。
随后五天里,石先生被安排与近二十名自称“”“党员”的“优秀人士”交流,每天有三四人轮流分享“成功经验”,不断灌输“只要加入就能改变命运”的理念。
他们向石先生详细讲解“1040阳光工程”,称项目1998年引进中国,网上的负面信息都是“国家宏观调控,为了筛选真正有眼光的人才”。
二是解释“多人往同一账户转3800元不会被冻结”,称这是“国家默许的敏感数字操作”。他们甚至播放剪辑过的导游视频,宣称“武汉的发展就是靠这种模式”。
起初,石先生已有90%的信任度,但连续五天洗脑过后,他在夜间反思时发现了破绽:“如果真的是国家项目,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宣传?每次质疑,他们都用‘宏观调控’来搪塞,太可疑了。”最终,他连夜逃离窝点,并联系了反传机构。
“空军集团联通卡”:实为普通企业集团号。任何企业只要提供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材料,即可向联通申请组建集团网(含网内互打免费功能)。传销组织借此包装“特殊背景”,实则运营商为拓展用户规模默许了此类操作。
“多人转3800元未冻结”:银行系统虽能监测异常转账,但需综合转账频率、账户历史交易记录等多维度判断。在没有群众举报或直接涉案证据的情况下,警方没有立案之前,银行无法仅凭单一转账金额和人数就主动冻结账户。
1.邀约方式隐蔽:多通过网友、朋友、亲戚等信任关系,以“实习”“工作机会”“家庭聚会”等名义邀约,初期绝口不提“传销”“投资”等敏感词;
2.包装手段专业:伪造国家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视频、成功人士资产证明,甚至虚构“特殊通讯工具”“宏观调控”等概念,打造“权威背书”;
3.洗脑流程密集:通过封闭环境、番劝说、情感绑架(如“你不参与就是不信任我”)等方式,持续输出扭曲观念,瓦解个体判断力;
4.资金投入渐进:初期以“资格费”“入门费”等小额资金试探,待受害者完全信任后,再诱导其投入大额资金,甚至拉亲友入伙。
真正的国家项目无需通过熟人秘密邀约,更不会用“宏观调控”来解释负面信息。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远离并报警,或联系专业反传机构核实,避免自身和家人遭受损失。
标签: 情感渗透
相关文章
-
提案摘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三)详细阅读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加凸显。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
2025-09-12 0 情感渗透
-
情感经济与产业变革:教师节背后的千亿市场图谱|新经济观察详细阅读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教师节不仅是尊师重教的仪式,更成为撬动多产业联动的经济杠杆。 在“情感消费”与...
2025-09-11 2 情感渗透
-
让思政教育焕发更蓬勃生机详细阅读
开学第一课,从思政课启程。不少学校将英雄老兵请进校园请上讲台,讲述烽火岁月的难忘故事,带领学生们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还有的学校组织抗战...
2025-09-11 2 情感渗透
-
【光明论坛】让思政教育焕发更蓬勃生机详细阅读
开学第一课,从思政课启程。不少学校将英雄老兵请进校园请上讲台,讲述烽火岁月的难忘故事,带领学生们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还有的学校组织抗战...
2025-09-11 2 情感渗透
-
先“声”夺人 湘超回响——《资江谣》如何唱响一座城的灵魂详细阅读
——《资江谣》悄然诞生,为湘超联赛邵阳赛事注入独特的文化灵魂。这首为湘超联赛量身打造的邵阳形象歌曲,远非简单的宣传曲,而是一座城市的文...
2025-09-11 2 情感渗透
-
天眼新知 情感经济与产业变革:教师节背后的千亿市场图谱详细阅读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在“情感消费”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2025年的教师节相关产业链呈现前所未有的延展性与创新活力。从传统鲜花...
2025-09-11 3 情感渗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