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热点文章正文

智库热点新闻追踪:压力与变化下的全球与地区秩序

新闻热点 2025年09月11日 18:47 2 aaron

  编者按:中国在国际上的行为不仅表现出新兴力量所具有的普遍特征,而且蕴藏着独特的世界观。有学者建议,通过中国的世界观寻找中国的行为根源;叹惜日本的军事能力与政治能力不相称,支持日本增强武装力量的观点并不鲜见,不过与之对应的政策建议及实施策略则值得关注;在打击“国”的问题上,有学者建议美国在短期内采取强硬措施,否则其“长期战略”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有学者认为美国对作为革命政权的“国”的直接打击可能促使其变得更为强大,更好的办法是利用当地势力进行遏制。印日关系升温的战略影响将逐步显现,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乃至更大范围议题的影响有待继续观察;全球与地区秩序在压力下变革,不确定性看似“有增无减”,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仍待上下求索。

  对俄罗斯来说,对外扩张远比国家综合发展来得容易。从其近期与土耳其的冲突及对后者的经济报复可见,国内经济仅被普京视为“高阶政治”的附属品。事实上,俄罗斯GDP下降中的90%源于油价跌落,仅有10%源于西方经济制裁。而从对外政策的角度看,俄罗斯自吞并克里米亚以来的新外交政策,限制了其软实力的提升。第二次车臣战争、格鲁吉亚战争、乌克兰东部战争等,都暴露了俄罗斯依靠单一军事力量来实现政治目的的战略短板。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厌倦用武力手段解决争端时,俄罗斯正从反方向制定对外政策。解决俄罗斯国力增长困境的唯一 *** ,是使其与其他国家相互学习,在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同时限制其对硬实力的滥用,使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张亮 摘译)

  2014年是阿富汗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该国经历了三个转变。在军事领域,维护阿富汗安全的重任由北约领导的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转移到阿富汗安全部队头上。在政治领域,该国举行了大选,加尼接替卡尔扎伊就任总统。在经济领域,与西方军事存在相关的支出减少,GDP增长处于停滞状态。

  许多观察家猜测,这些转变可能对阿富汗邻国带来影响。作者认为,国际安全部队撤出本身不会对周边邻国带来安全风险。合适的地区安全结构的缺失,才是影响周边邻国安全的重大因素。难民问题不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主要关切点。但对巴基斯坦来说,倘若阿富汗安全局势恶化,难民涌入将破坏其稳定。因此,巴基斯坦正试图减少其对阿富汗难民的吸引力,但其鼓励遣返的努力正走向失败。(赵建伟 摘译)

  制度是社会规则与规范的集成,也是在经济发展及社会变革进程中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关键。非洲的多元化特点使其更加需要一个能够实现社会整合的制度。然而,大部分非洲国家独立之后,未能成功建立适应其经济发展及社会需要的有效制度。当前,在津巴布韦等国正在兴起的新世袭主义,使政治精英集团得以与其他社会力量相勾结,阻碍了正式规则的有效实施。这使得非洲国家难以发展私有经济,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难以机制化。非洲国家可以学习博茨瓦纳的制度建设经验,使机制建设与各个群体的经济利益挂钩,强化 *** 的合法性,并在社会各层面寻找有远见、有信念的领导者,使其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孙文竹 摘译)

  许多人认为ISIS十分危险且难以对付,它有着极端的宗教信仰且手段残忍。与 *** 不同,除希望达成宗教目的外,ISIS的领导人更希望在其控制的土地上建立政权体系,且在这方面已经初步成功。实际上,如果将ISIS视为一个革命政权,则它与在法国、俄罗斯、古巴、柬埔寨等地区曾建立过的政权有着极其相似的发展模式。从历史的角度考察,ISIS注定难以为继。革命只有在强权的主导下才能成功,因为只有强权才有能力传播其革命准则。而ISIS狭隘的意识形态和有限的军事实力都无法使其革命火种传播到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外的地区。然而,历史也证明,以外部力量推翻革命政权往往会使政权中的强硬者变得更加激进,更会为革命对外扩散提供机会和理由,从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同理,美国今日对ISIS的压制可能促使ISIS变得更加强大。因此,更好的办法是利用当地势力遏制ISIS,美国则应放弃对ISIS的直接打击。(李振宇 摘译)

  安倍近日对印度的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两国日渐紧密的双边合作关系:之一,经济上,日本向印度的之一个高铁项目提供了约12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相当于该项目总成本的80%。“这一项目有助于提振莫迪日渐低迷的人气,并加速印度的经济转型”。同时,对日本而言,这挽回了日本在印尼和泰国的高铁竞标中败给中国的面子,并加强了日本经济与快速成长的印度经济的联系;第二,战略上,随着中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日趋强硬,印度和日本都迫切希望扩展自己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日印联合声明不仅高度强调了南海作为海上交通线对地区安全、经贸的重要性,还欢迎日本参加印美“马拉巴尔”海军演习。印日在“印太”事务上的战略接触,不仅表明两国对华关系本质上都是竞争性的,也表明日印都想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张亮 摘译)

  日本首相近来在一系列讲话中提出了与中国竞争承包大型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计划。作者认为,中日竞争对于印度来说是个新机会。从国内建设的角度看,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从中日竞争中获利;从国际战略上说,日本的行动能缓解中国对南亚次大陆的威胁。此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印度面临两难的境地。基于西方金融机构的历史传统,印度很早便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且协助建设金砖银行。但中国发展连接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基础设施的计划令印度深感为难。日本此时提出建立海外基础设施计划,能帮助印度摆脱两难困境。日本将给印度主导地区进程带来新机会。(洪叶 摘译)

  面对脆弱的国民经济和瘫痪的国内政策,莫迪 *** 在初期阶段稳定宏观经济以提振经济,得到了丰厚回报。如今虽然印度经济仍有诸多缺点,但经济表现明显优于两年前。从经济改革议程来看,莫迪 *** 表现可圈可点。虽然放松土地兼并的改革失败了,但成功实行了重要的增量改革,如改变投资环境、补贴改革、自然资源政策、财政和货币改革。长远来看,最根本的改革在于行政和治理能力的革新。莫迪 *** 即使不采取激进措施,也可以利用印度的联邦制度,在邦一级进行革新,进而推动整体改革。(洪叶 摘译)

  印度总理30多年来首访阿联酋,表明新德里意图加强与海湾国家的双边关系。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其中写道“文化传统、精神价值和共同遗产”支撑着印度和阿联酋的社会与外交政策。作者认为,与当今外交政策有关的印度文化价值包括非暴力、宽容、多元主义、等级制度/声望。二战后,这些文化价值深刻影响了印度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例如,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尼赫鲁与纳赛尔倡导了不结盟运动,其观念很大程度上源于印度的非暴力独立运动,首要目的是促进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表现出了多元主义的特点。印度在别国对中东地区人道主义干涉上的立场也反映了印度的文化价值。印度文化强调集体主义,更加关心国家间的暴力。因此,印度反对不经当事国同意的人道主义干涉,因为它代表了国家间暴力。作者就海湾国家如何更好理解印度外交政策中的文化驱动力,增进双方利益提出了具体建议。(1)投合印度价值观。(2)改变自身形象。(3)建立教徒在印度人心中的客观形象。(4)帮助改善印度在民众中的形象。(5)强调战略利益。(赵建伟 摘译)

  正如克里在2004年总统选举时讲到的:法国是美国最老的盟友。然而,美法关系当中的一些结构性张力也在这次巴黎恐袭中得以体现。与许多人从美国的政治辩论中所揣测的相反,欧洲实际上更容易受到圣战的侵袭。之一,欧洲在地理上更接近中东,中东难民的涌入目的地也首先是欧洲;第二,欧洲的申根政策开放了边境,更容易受到相关侵袭;第三,相对于美国,欧洲的充斥着更强的不满情绪。在势力日益猖狂的情势下,加强美法跨太平洋反恐情报合作是当务之急。(张亮 摘译)

  11月13日的巴黎恐袭是一次典型的事件,其策划者意图散播恐慌情绪、吸引新的圣战者,并诱使西方自由社会进行自我限制和封闭。确实,遏制袭击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尤其当一部分被虚无主义冲击的欧洲人转向为ISIS工作,而危害自由社会的核心的时候。然而,我们不能把和合法移民混为一谈,进而对其在法律和制度上加紧限制乃至产生歧视。边界控制不是对付的最有效 *** ,限制移民和避难者也难以使我们得到安全。遏止需要良好的情报和治安工作,而非封锁边界,后者反而可能将难民推向我们的敌人。一旦埋下更大的隐患,开放社会的敌人就相当于取得了胜利。(张亮 摘译)

  我们已经无法回到金融危机前那个基于美国单极优势的,且以全球相对稳定、全球化与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时代了。欧洲经历了一个接一个的危机,但毫无解决方案。亚洲也开始为威胁所波及,且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力度是否会受其他地区局势变化的影响存疑。今年亚太局势在战略和安全上仍然紧张,南海各方对抗依旧;中日受二战结束70周年的影响亦龃龉不断。过去,亚太可以期待美国为亚洲的经济增长与稳定提供保障。但全球金融危机后,其他行为体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缩小,中国成为本地区重要力量这点也为大家广泛接受。高度相互依赖下的中美竞争目前虽不似冷战,但会给未来世界的形态及其变化步调带来不确定性。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崛起和亚洲崛起并不是必然的,不应忽略美国重整旗鼓的能力。(李卓 摘译)

标签: 新闻热点寻找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