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月·大家谈|让科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光明别推出《科普月·大家谈》栏目,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分享科普故事、探讨创新路径、展望美好未来,为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很多人以为科普就是专家在讲台上、书籍里或者在实验室中面对公众正式讲解。其实,科普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或对象,它可以出现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比如,一次谈话里随口解释的某个科学概念,一次分享中提到的某个生活原理,甚至一次对新鲜应用的讨论,都可能成为一场科普。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学科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即使是研究同一领域的科学家,比如从事机器人研究的同行,也未必完全了解彼此的研究细节。因此,不断交流、相互学习,便成为保持知识新鲜感的重要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科普的意义其实可以被广义地理解为“学习”,一种持续不断的、面向科学知识的学习。它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紧密相连。无论是为了职业的发展,还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而科普,正是帮助我们打开视野、跟上时代,乃至获取新发展机遇的桥梁。
科普不是高高在上的讲解,而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科普,我们不仅能认识世界,更能学会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持续成长。
2025年9月迎来了首个“全国科普月”,这本身就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科普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一方面,新技术的涌现速度让人目不暇接。从人工智能到机器人,从量子计算到新能源,科研成果不断突破。但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科普,大多数人可能只能“看见结果”,却很难“理解过程”。这种知识的落差容易带来误解,甚至引发对技术的不信任和恐慌。比如,有人把人工智能想象成“无所不能的黑箱”,或者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这些担忧往往源于不了解或误解,而恰恰可以通过科学的解释来消解。
另一方面,科普不仅仅是告诉公众科学是什么,更是帮助社会形成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往往能更冷静地分析、理性地决策。特别是在 *** 信息纷繁的时代,科学思维能帮助我们分辨真伪,不被谣言轻易左右。
在科普过程中,外行人的提问往往能带来新鲜的思路。孩子可能会问:“机器人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这类看似天真的问题,背后其实指向了机器人自我恢复能力这一前沿课题。
公众的反馈也能成为科研的“镜子”。比如,当人们抱怨智能家居“不够聪明”,研究人员就会反思如何让算法更贴近真实的使用场景。再比如,有人提出“为什么自动驾驶不能像老司机那样通过‘感觉’判断路况?”这就启发研究者思考如何把模糊推理和直觉式判断引入到算法之中。
可以说,科普既是科研成果走向社会的桥梁,也是科研不断进步的助推器。科研人员在讲解时需要把复杂问题转化为浅显语言,这个过程本身就迫使我们从不同角度重新理解自己的研究。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反思”孕育了新的突破。
朋友好奇为什么智能音箱能听懂人说的话。你可以解释:它里面有语音识别模型,会把声音转成文字,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理解你的意图,最后调用相应的功能。
孩子问为什么扫地机器人不会撞到墙。你可以说:“它有传感器,就像‘电子眼’和‘触觉’,能探测周围环境,再用算法规划路线,避免重复和碰撞。”
有人担心自动驾驶不安全,你可以解释:车上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会实时收集环境信息,再由AI模型做出判断。虽然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但原理就像让汽车“长了眼睛和大脑”。
朋友提到推荐的内容越来越“懂我”,你可以科普:这其实是推荐算法在起作用,它会根据你的浏览和停留习惯,不断调整推荐内容。
这些轻松的交流,其实都是一种科普。它不仅帮助别人了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基本原理,也让我们自己在解释中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科普不仅在传播知识,也在创造新的思考路径,甚至可能成为科研创新的火种。
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科普价值的契机。科普不仅是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更是社会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它让我们在理解科学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甚至推动科研走向新的高度。
标签: 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识
相关文章
-
张志杰健康快车:扎根生活的健康科普伙伴传递生活实用知识详细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但纷繁复杂的信息常让人们陷入选择困境。张志杰健康快车以 “贴近生活、服务大众” 为核心,...
2025-09-15 7 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识
-
防火宣传新举措 科普知识“码”上学详细阅读
只需轻松一扫,消防安全知识“码”上解锁,即刻学习。近日,万柏林区消防救援大队正式推出其自主设计的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平台二维码,让...
2025-09-15 7 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识
-
看“科技改变生活”如何落地生花详细阅读
编者按 9月1日,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主场活动以“寻初心、悦科普、探创新、向未来”为主...
2025-09-12 8 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识
-
【冀图讲坛】现场嘉宾讲座|第634期 科普知识:昆虫和植物的生存博弈详细阅读
国家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博士,长期从事双翅目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动物学的科普和展览工作。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21年入选“北京市...
2025-09-11 10 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识
-
科普新风拂街巷科学知识惠民生!城关区开展丰富多彩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详细阅读
在全国科普月的热潮席卷下,城关区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深耕社区、校园、社会三大场景,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的科普活动。...
2025-09-11 10 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识
- 详细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