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热点文章正文

亲眼看到中国展示实力伊朗总统回国之一件事加急推进中伊协议

新闻热点 2025年09月10日 15:22 3 aaron

  9月初,北京长安街上铁流滚滚,东风导弹一字排开,歼-20战机划破长空,这场中国“九三阅兵”不仅是军事展示,也是一场国际信号发布会。

  台下宾客如云,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坐在贵宾席上,目不转睛,三天不到,他回到德黑兰,连夜召开内阁会议,火速推进此前进展缓慢的《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

  一次阅兵,能有这么大魔力,我们要问的,不是这场秀有多震撼,而是伊朗为什么突然下定决心,把“纸上谈兵”变成实际动作。

  在伊朗,真正说了算的不是总统,而是更高领袖哈梅内伊,他在佩泽希齐扬访华归来后,当着全国内阁的面罕见发声,说这次访问为伊朗带来了“国家所需的经济和政治重大基础”,并强调这事“必须持续跟进”。

  这不是外交场合的客套话,而是一次顶层定调,伊朗政治讲究“路线明确”,更高领袖一锤定音,各派别就得统一口径,不准唱反调。

  过去国内一些质疑中伊合作的声音,比如“中国投资太慢”、“丧失 *** 忧虑”,甚至亲美派的冷嘲热讽,在这一刻基本被按下“静音键”。

  更有意思的是,哈梅内伊在社交平台上罕见地用中文和波斯语双语发文,称中伊合作“具备重塑全球格局的变革性力量”。

  这不仅是外交上的示好,更是姿态上的宣誓:伊朗已经选边站了,而且不是随便站站,是顶层拍板、全民动员。

  伊朗向来内部分歧严重,军方、情报、宗教领袖之间时常各有算盘,但这一次,中国阅兵的“钢铁洪流”让伊朗看到了“靠谱的未来”,于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伊朗政坛罕见地达成了一个共识:该动真格了。

  伊朗不是没想过和西方修好,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德黑兰一直试图通过核谈判换取解禁,甚至还幻想过“交易式和解”。

  但现实一次比一次残酷,让伊朗彻底看清了谁是朋友,谁是“背后捅刀”的人,特朗普时期,美军模拟B-2轰炸机打击伊朗,像演习又像威胁。

  伊朗核科学家被暗杀,苏莱曼尼遭斩首,关键基础设施被精确打击,伊朗的“战略安全感”几乎归零,而在关键时刻,欧洲三国不仅没帮忙,反而站在以色列一边,看得伊朗人心凉透。

  这种情况下,伊朗不再幻想“西方救我”,而是开始认真盘点:谁能帮我解困,谁能带我发展,答案很清楚,中国。

  2021年中伊签署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本质上就是“石油换基建”的大单,中国是伊朗原油更大买家,还是多年稳坐其之一大贸易伙伴的角色,这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打实的经济互补:中国要能源,伊朗要投资;一拍即合。

  伊朗从“西向幻想”到“东向突围”,不是冲动,而是现实逼出来的理性选择,西方让它痛定思痛,中国给它喘息空间,中伊协议的“加速键”不是突然按下的,而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终于水到渠成。

  这次伊朗总统回国后火速推进协议,不只是想搞点经济建设,而是一次国家战略方向的“换道操作”,它背后的意义,远超双边合作。

  伊朗正在全面“向东看”,这一战略已有迹可循,它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俄罗斯在能源与安全上牵手加深,还试图修复与邻国巴基斯坦的关系,这些都在构建一个“非西方合作圈”,目标是摆脱美国主导的旧秩序。

  而在这个新格局中,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中国阅兵上展示的军力和国力,不只是视觉震撼,更是对伙伴的政治保证。

  伊朗不傻,它知道,和一个能说到做到、关键时刻挺得住的国家合作,比和西方那些“嘴上客气、背后下刀”的强权更靠谱。

  在美以联手围堵伊朗、让其几乎被踢出西方世界圈层的背景下,中国的出现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但这根稻草不是轻飘飘的,而是“钢筋混凝土”。

  中伊协议的成功推进,不只是给伊朗带来发展机会,也让整个亚洲内部的经济与安全 *** 更紧密,它标志着全球力量的重心,正在悄悄从西方那边,慢慢转向东方。

  伊朗这次“急刹车转向”,看似突然,其实是长期积累下的结果,在地缘政治的夹缝中,它看清了一个现实:弱国没有太多选择,但可以选对朋友。

  它选了东方,选了那个在阅兵场上展示实力、在谈判桌上讲信用的中国,中国没有空谈理想,而是用实力说线年协议,从纸面蓝图变成现实路径,不是靠谈情说爱,而是靠彼此的战略需要与共识推动。

  中伊协议的加速落地,不只是伊朗的选择,更是全球格局重塑中的一个信号,未来的竞争,不只是谁的枪更大,而是谁的路走得更稳、伙伴更多、信心更足,而这一切,正悄悄从东方开始。

标签: 国内新闻热点大事件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