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打击 *** 犯罪公约》与中国刑事法的应对”论坛在京举办
8月18日,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指导、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分会支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六届当代刑事司法论坛暨第二届京师涉外法治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联合国打击 *** 犯罪公约》与中国刑事法的应对”,来自高校和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 *** 犯罪、数字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2024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以一致同意的方式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打击 *** 犯罪公约》,旨在加强国际合作,预防和打击 *** 犯罪。公约将于今年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正式仪式上开放签署,并将在第40个签署国批准后90天生效。
与会学者认为,公约作为20余年来联合国首个国际刑事司法条约以及 *** 领域之一个由联合国主持制定的普遍性国际公约,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打击 *** 犯罪的坚定决心和迫切需求。打击 *** 犯罪领域国际规则为我国打击 *** 犯罪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将为我国相关领域刑事法律规范提供国际标准与参考依据,有助于我国完善 *** 犯罪相关立法、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提升打击 *** 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对我国法律的国际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积极应对。
与会学者表示,未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应对,推进国际 *** 犯罪治理:一是推动国内立法与国际规则的有效衔接。完善刑事立法与法律解释,加强我国刑法罪名体系与打击 *** 犯罪领域国际规则的协调与衔接,健全跨境取证与电子证据规则,构建符合我国实际、兼具国际兼容性与本土适应性的刑事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二是强化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加强新技术、电信服务等领域双边多边协调合作,凝聚 *** 治理国际共识,持续增强国际刑事规则制定话语权,为全球 *** 犯罪治理提供高质量的中国方案。三是加强科技赋能。积极顺应数字化趋势,结合打击 *** 犯罪实际需求,推动构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系统,提升对新型 *** 犯罪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四是加强涉外刑事法治人才培养。深化院校合作,建设一支具备广阔国际视野和较强跨学科能力的涉外刑事法治人才队伍,提升司法办案人员运用公约办案的意识与能力,为深入打击跨境 *** 犯罪、推动我国刑事法治建设提供坚实力量。
更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标签: *** 技术论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