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科普小知识(10篇)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有趣的科普小知识(10篇)#】亲爱的朋友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令人惊奇的科学奥秘。
网为您呈现10篇有趣的科普小知识。从奇妙的生物现象到神秘的宇宙星辰,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到宏观世界的伟大规律。这些小知识将像一把把钥匙,为您打开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用好奇的目光探索世界,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背后的不平凡,感受科学带来的无尽乐趣和惊喜!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之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之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虽然这个事实在科学界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它仍然非常惊人。我们的身体是由数十万亿个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着特定的功能,比如提供能量、进行代谢、传递信息等等。这些细胞通过紧密的联系,共同协作,使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身体看作是一个细胞社会,而每个细胞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所吃的食物,也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例如,橙子从未成熟到成熟,再到腐烂,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中,橙子所包含的营养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橙子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选择和储存食物,来确保我们所摄入的营养成分化。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气温也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则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致使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萤火虫会发光是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借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俄罗斯面积有1700万平方公里,而冥王星只有1657万平方公里。你可以用俄罗斯包住整个冥王星,还能剩下一点空间。
蜜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标签: 生活小知识科普文章
相关文章
-
文化社区“科技引领 安全相伴”上高街道学苑社区开展“双日联动科普”宣讲活动详细阅读
5月12日上午,在全国防灾减灾日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双节”到来之际,上高街道学苑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及部分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科技引领 安全...
2025-08-11 9 生活小知识科普文章
-
人工智能专题科普活动在京举办一起沉浸式体验未来24小时生活详细阅读
在北京市通州区悅容匯资管运营的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商场一层,晨间舱内人流涌动,北京思壮科技AI魔法相机可实现一键美拍,九秉AI煎饼机器...
2025-08-11 9 生活小知识科普文章
-
压力越大表现越好?哈佛实验证实:只要换个词就能提升50%发挥详细阅读
(P.S. 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已经比昨天更能扛压了——因为你知道那些心慌手抖都是超能力觉醒的前兆!) 特别声明:...
2025-08-09 9 生活小知识科普文章
-
封面解读 穿越亿年的生存启示:时光隧道里的幸存者档案详细阅读
五月的风带着初夏的热烈,《知识就是力量》2025 年第 5 期封面如约与大家见面啦!太阳、鲟鱼、植物等多元元素交织,共同勾勒出 “时光...
2025-08-09 9 生活小知识科普文章
-
从严把关让医疗科普更靠谱(民生观) --健康·生活--人民网详细阅读
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
2025-08-08 9 生活小知识科普文章
-
“医心有你”健康科普活动走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详细阅读
青年科普正当时!2025年5月12日,“医心有你”健康科普活动走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民日报健康号作为媒体支持平台,向全院医务...
2025-08-08 9 生活小知识科普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