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尖扎黄河特大桥事故半个世纪前就有教训

情感透析 2025年08月26日 10:45 6 aaron

  2025年8月22日凌晨,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发生施工绳索断裂事故,目前公布的数字是造成12人死亡,4人失联,但所有人都清楚,没有人可以从130米高的桥上掉到黄河里生还,所谓搜救72小时后便会转为“打捞”。

  据媒体披露,事故直接由钢绞线(承重绳索)断裂引发,导致108米钢梁主拱肋垮塌,而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根据以往“经验”,“万金油”结论有三个:一是设备问题;二是操作问题;三是(天气等原因)造成的意外。

  ——从目前得到的资料来看,绳索部分钢缆已超4年设计寿命;遇难者多为农村务工人员,为赶工期连续加班,安全培训压缩,且在8级阵风天气下没有停工,加剧了安全隐患。

  但不管什么结论,都说明安全管理上出了大问题。而除了施工和现场管理,设计是否有问题,也需要全面调查。

  知网上一篇《西宁至成都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设计关键技术》论文指出,本座大桥在桥型选择上,曾经在连续钢桁拱桥和混合梁斜拉桥两个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择了连续钢桁拱桥,并且主跨采用悬臂拼装、斜拉扣挂法辅助进行架设,边跨钢桁梁采用支架施工。

  而另一篇《尖扎黄河特大桥减隔震措施合理布设研究》则自称通过在活动主墩设置可自动泄压速度锁定器等创新措施,实现了“中震不坏、大震可修”的目标——没想到用不着等到地震,绳索就断了、桥也塌了。

  很少人注意到,46年前,尖扎境内的黄河大桥(公路桥)就发生过事故——1979年9月17日10时43分,青海省尖扎黄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突然坍塌,造成1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万多元。

  根据最终的调查结论,事故主要原因是拱肋纵向失稳,而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均存在问题,其中设计方面的问题表述最多;1983年,经过重新设计和施工,该桥得以重建完成,目前仍在正常使用中。

  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们的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在质量和安全保证上,并不敢打包票可以超过从前,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年没有“低价中标”“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劳务派遣”等诸多“新名词”,“甲方乙方”挣钱也没有那么不择手段。

  16条生命背后是16个家庭,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父母妻儿亲属,此刻的焦灼、悲痛和绝望,但注定无法感同身受。

  事故的原因需要慢慢调查,不能因为急于向公众交代就妄下结论,否则恐怕又要殃及无辜。现在还没到追究责任的时候,首要的是继续搜救、安抚家属情绪、做好心理疏导,积极做好善后工作,说句比较俗气的话,希望赔偿金额不要因为“农民工”的身份不同,而有所歧视。

  同时,也真诚希望在各类经济社会活动中,都要秉承“人命关天”的理念,进度服从质量,质量服从安全,少一点“献礼工程”,少一些“连夜施工”,所谓“基建狂魔”“世界之一”的荣誉称号,如果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那么不要也罢。

标签: 情感心理学论文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