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张乃清:以课程创新为突破口 实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征文选48

科学教育 2025年08月24日 18:13 7 aaron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生命教育”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如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育规律的重要性。

  国内教育研究领域开始关注“生命教育”源自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连续发文倡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等系列论述揭开了当代教育研究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生命尊严、生命价值、生命诉求的序幕;2004年起先后有辽宁、上海、湖南等7等省市启动了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步伐,制订专项工作方案,出台指导纲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和教材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青春期、毒品预防、心理健康等教育。

  可以说,人的生命问题的日益增多和严重是生命教育出现的基本背景。人们试图通过生命教育唤起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缓和生命的问题,提高生命的质量。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虽然是通州区的一所百年老校。但由于基础薄弱,发展长期滞后于区域内其它学校。学校更名改制之后,学校如何改造,如何发展是摆在全体教职员工面前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的“生命教育”是我校改造、提升的更佳途径。

  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采用“搭平台、铺路子,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多次对干部、教师进行培训。

  与全国生命教育中心合作,请边疆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觉醒”之旅的培训,请吴安春老师进行了专题讲座《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还与北师大生命教育中心合作,聘请曹专老师为指导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并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提供给教师阅读。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焕然一新。

  为了深化了“生命教育”理念的内涵,焕起了师生强烈的生命意识。研修实验学校努力创建文明、健康、向上、和谐的关怀生命的育人环境。力求以物质作载体来外显学校精神文化,传递学校的思想、规范和价值观。

  在“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我校提出了“古——传承先辈之德艺,今——造就自身之素养,中——博彩九州之学识,外——汲取海外之精华”的办学思路,融古典韵味、现代气息、中华底蕴、异域风情于一炉,彰显出研修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

  实验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一部分由学校来整体规划、设计,如:生命时空、成长通道,我们围绕生命教育的“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四个维度,进行设计与延展,构成了以“生命之感悟”、“生命之交融”、“生命之和谐”、“生命之卓越”为主题的特色楼道建设。深刻的哲理、图文并茂的解说词经常使学生流连忘返。

  此外还用校史墙、游戏通道、诗画长廊,阳光书吧、运河书苑,种植园,“多功能安全教室”,“动漫教学实验教室”,“梦想中心”的多媒体学习教室……置身在这整洁、怡人的环境之中,感受到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仿佛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

  另一部分学校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校园中的主人们策划和美化校园,使生命的智慧得以体现。如:校园内设立生命宣传橱窗、生命宣传标语:张贴光荣榜、通知、通告等。各班级教室内 *** 学生作品展示栏(如我来炫、优秀作文展)、学业评价栏(如争章栏)等班级及学生特色宣传,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更好地用物质的文化的手段影响学生。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课程是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知识媒介,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成长跑道,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品质。为此,基于我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区域资源,我们整体建构了三级课程体系,让课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

  2013年,依据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充分利用学校、研修中心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与研修中心专业团队合作的方式,成立了安全、礼仪、创意、宣讲、书画、器声、厨师等生命教育十大社团。十大社团下辖轮滑、编织、歌舞、架子鼓、动漫 *** 、淑女绅士等39门,2014年增至48门校本课程。我校的课程是动态的,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改进、优化、完善。丰富的课程资源,将不断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满足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

  (1)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学习权。精心设计48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16门社团活动以学生自选和学校选拔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3)课程实施后,依据学生学习反馈情况,采取阶段性调整的方式为有需求的学生调整学习科目,更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选课意愿。

  2014年我校有幸被吸收成为“北京市中小学课程创新实验——遨游计划”项目校。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本校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从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对未来教育的需求出发,对学校进行了重新定位。我们确立以让生命在自强不息中绽放、在诚信友爱中多彩、在共生共荣中和谐的“生命教育”为办学的核心理念,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底蕴的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基”为育人目标。通过构建“633”生命绽放课程体系,让每一个生命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绽放异彩。

  “生命绽放”就是立足于生命,通过构建“633”生命绽放课程体系,使学校师生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具有国际视野。

  “生命绽放633”课程框架体系的具体解释:六个领域(体育与健康、品德与修养、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劳动与创造)、三大类别(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选择类课程),三大层级(校级课程、年级课程、班级课程)的纵横交错的课程框架体系。

  基础类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各门具体课程中,通过教学活动来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领悟到生命教育的思想。

  生命教育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坚持认知、体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快乐体验,从而拥有身心健康的人生。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价值是促进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具有选择性的生命教育课程。

  我校多元化的三级课程体系是以圆形为框架载体,以环形为基础类、拓展类、选择类课程的呈现空间,巧妙结合现代公民必备的身心、品德、语言、科学、艺术、劳动等素质,划分为六个版块。中心为我校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底蕴的世界公民”。内环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核心的基础类课程,中环是以必修校本课程为主的拓展类课程,外环是以选修校本课程为主的选择类课程。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学内容是在多个学科中都有所涉及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不同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不同,任教教师的不同,而难于实现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最终的结果是教师、学科各自为战,学生孤立发展。为了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体现课改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理念,学校审时度势,又提出“课程整合”的理念。学校组织同一年级的有相同或相似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在不违背学科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了国家课程中相关学科教学相互联系、融合。此后我们又将“课程整合”拓展到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各个学科之中,初步形成了三级课程整合的一些典型课例,形成了全面、及时而有效的主题课程教学,使学科与学科相结合,学习和活动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使知识学习与生命成长和谐互动,完美融合。

  从发展上看,由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着眼课程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符合课改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三级课程整合将是我校今后工作的重头戏。

  1.生源猛增,由转出校变成转入校。生命绽放校本课程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孩子的喜欢:针对校本课程活动开展情况,我们做了3次问卷调查:我们的家长已经从原来的不支持活动怕耽误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到现在的非常支持,十分赞同。孩子从对不了解的课程没有兴趣到现在的兴趣十足。很多家长在反馈表中写道:“从校本课程开课后,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其他书本课的主动性更高了,回家后比以前更爱说话了,性格也活泼了许多,变得愿意主动与人交流沟通了。”

  2.师生自身价值得到体现。教师更自信,比学赶帮超。生命教育的开展,收获了师生的生命精彩。我校自更名改制以来,师生成绩硕果累累。我校教师荣获全国国学赛课一、二等奖;获五项首都特色原创课程资源通州区更佳的成绩;19人次做市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我校创意社团和科技社团的学生作品不仅受到来校参观嘉宾的喜欢和赞扬,在各种学生成果评比中均获得佳绩;跳皮筋、戏剧、经典诵读、种植课程的学生参加市区级各项比赛也分别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3.学校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随着我校“生命绽放”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一年多来,我们接待了全国各地、市区领导专家数次的参观任务。区内兄弟学校也先后来我们学校参观学习。并且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样板校,全区中小学校长先后两次参观了我校的校本课程活动情况。我校的“生命绽放”校本课程在八通网、通州时讯、通州电视台、社区报、中国传媒网、现代教育报、青年报等多家报刊、网站、电视上报道宣传。我校被评为通州区小学办学特色建设优秀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生的生命的成长和发育需要我们给予土壤和养料,他们不能等待,我们要践行让师生拥有一个幸福的明天的承诺,必须从今天开始就埋下幸福的种子,我们就把课程作为一颗又一颗幸福的种子埋下去,相信校园内终会开遍幸福和美丽的花朵,最后成就满园春色关不住的美好景象。

标签: 科学教育主题征文参考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