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热点文章正文

普京称俄美见曙光?核博弈下的和解玄机

新闻热点 2025年08月24日 09:02 7 aaron

  当地时间 8 月 22 日,萨罗夫市的核研究中心迎来特殊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核物理学家时突然释放重磅信号:“特朗普上台后,俄美关系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曙光”,并将 8 月 15 日阿拉斯加 3 小时会晤定义为 “全面恢复的开始”。这场未对外公开细节的军事基地会谈,成为继 5 月 “2 小时热线通话” 后,俄美高层互动的又一关键节点。

  普京选择在核领域会议发声并非偶然 —— 俄罗斯正以 “接近战前规模” 向西方供应核燃料,这一务实合作成为关系缓和的首个突破口。与此同时,俄经济数据亮起红灯:2025 年上半年 GDP 增速从 4.8% 骤降至 1.2%,财政赤字占比升至 1.7%,能源制裁的持续压力迫使俄方寻求外交破局。

  尽管双方未达成停火协议,但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直言会晤 “具有转折意义”。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会后暂缓对印度、巴西的 “二级关税” 施压,间接缓解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第三方压力,这种 “曲线松绑” 被俄媒解读为美方释放的善意。

  普京口中的 “曙光” 并非单纯外交辞令,而是俄美在乌克兰僵局、经济困境与核安全领域的复杂平衡术。

  特朗普将停火期限从 50 天缩短至 12 天的强硬表态,与普京 “解决危机根源” 的坚持形成鲜明对比。但微妙变化已然发生:俄美商定起草俄乌和平协议备忘录,而泽连斯基在白宫会谈中被迫直面 “克里米亚收不回” 的现实。这种 “大国定调、小国妥协” 的模式,为俄美合作创造了操作空间。

  盖达尔经济政策研究所分析显示,美国可能率先解除支付结算领域制裁,这将直接缓解俄企跨境交易困境。对俄而言,哪怕部分制裁松动都意义重大 —— 能源收入占财政比重仍达 32%,而印度等国在关税压力下已缩减 15% 的俄油采购量。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26 年到期进入倒计时,双方却仍未重启谈判。普京此时释放善意,暗含以关系缓和换取军控谈判的战略考量。俄方已测试 “奥列什尼克” 中程导弹,而美军在英部署 B61-12 核弹,这种 “边谈边备” 的博弈,使核合作成为关系温度计。

  特朗普面临建制派压力,其 “对普京失望” 的表态与对乌 “安全保障承诺” 形成矛盾;普京则需平衡军方强硬派 —— 梅德韦杰夫已警告美方 “最后通牒可能引发战争”。这种国内压力导致双方政策摇摆,5 月通话达成的战俘交换协议至今未落地。

  当普京畅谈 “曙光” 时,欧洲正加速 “重新武装”:德国计划 2026 年部署中导系统,法国推动 “欧洲核威慑力量”。马克龙对特朗普 “私下致电普京” 的举动尤为不满,这种同盟裂痕可能使俄美缓和沦为 “纸面协议”。

  北约东扩这一 “战争根本原因” 仍未触及,俄方坚持 “乌克兰中立化” 与美方 “战略自主” 主张形成死循环。军控谈判中,美方要求将新型武器纳入限制,俄方则坚持先解除制裁,双方分歧堪比冷战时期。

  正如联合国副秘书长中满泉所言:“美俄需要的不是宣言,而是能落实的政治意愿”。当普京在核研究中心描绘合作蓝图时,华盛顿的制裁清单仍未删减,基辅的炮火也未停歇 —— 这场 “曙光” 究竟是战略转折,还是危机前的短暂平静?

  A. 短期缓和但难突破 B. 仅是选举前的政治表演 C. 可能开启合作新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新闻热点寻找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