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新闻文章正文

俄外长提议5常给乌安全保障特朗普鼓励乌进攻中方态度不变

娱乐新闻 2025年08月24日 00:29 6 aaron

  近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一番表态引发外界关注,他提出由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共同为战后的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在社交媒体上鼓励乌克兰继续“进攻”,称“不进攻就不可能赢得战争”。

  自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多次推动为乌克兰建立“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其中甚至包括向其派遣外国军队。

  拉夫罗夫抨击欧洲缺乏建设性意见,并强调如果由五常共同担保,至少形式上是“平等”的,不会直接针对俄罗斯。

  这并不是全新的框架。早在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时,俄乌就曾讨论过“乌克兰中立+国际安全保障”的方案,当时一度接近停火。

  不同的是,在战场已经形成既定格局的背景下,俄罗斯的诉求比当初更明确:乌克兰必须削减军力,撤出部分地区,并切断与西方的军事联系。

  多位俄罗斯学者也承认,欧美很可能拒绝让中国扮演保障者角色,因为那意味着中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会显著上升,这是西方难以接受的。

  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欧洲领导人会晤后,他虽然表态愿意帮助保障乌克兰安全,却明确排除了美军派驻的可能,仅称美国或可提供空中支援。

  这番言论明显在推动乌克兰采取更激进的军事行动,和他去年批评拜登 *** 允许乌克兰打击俄境内目标“太冒险”的说法截然相反。

  这种前后不一并非偶然,而是特朗普一贯的政治手法。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晤后,他急需展示自己在处理俄乌问题上的“掌控力”。

  只是,这样的摇摆立场不仅让外界摸不准美国的真正意图,也使乌克兰陷入更复杂的处境:一边是俄罗斯强调必须在五常框架下由自己掌握否决权,一边是美国总统暗示要靠继续攻势争取胜利。

  自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多次强调自己不是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坚持劝和促谈,反对任何形式的火上浇油和单边制裁。

  面对外媒追问中国是否会成为和谈地点或乌克兰安全的保障者时,中方始终谨慎回应,不回答预设性问题,只强调愿继续为政治解决“积累条件”。

  当前的现实是,普京与泽连斯基是否真正愿意坐到一张桌子前都尚未确定,地点和形式的讨论往往带有更多政治炒作意味。

  相比之下,保持“建设性参与者”的身份更符合中方利益:既能展现推动和平的责任感,又能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与此同时,关于和谈地点的讨论也在持续升温。瑞士、土耳其、白俄罗斯等国纷纷表示愿意提供场地,美国和俄罗斯也各自提出倾向选项。

  但这些提议背后往往有各自的政治算盘:瑞士有国际会议承办经验,却因加入对俄制裁而令莫斯科戒备;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却又是北约成员;白俄罗斯则希望借机提升自身地位。

  在这种多方角力下,中国因其相对中立的姿态自然被频繁点名。但中方的沉默实际上已经表明:真正关键的不是坐在哪里谈,而是各方是否有真诚达成共识的意愿。

  古巴导弹危机避免了核大战,正是因为美苏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外交渠道;朝鲜半岛问题尽管至今未彻底解决,但通过多边会谈至少维持了相对稳定。

  乌克兰危机同样如此。三年多的战火证明,单靠军事手段无法结束冲突,外部力量的介入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

  欧洲一边要求“强力保障”,一边又担心中国角色过重;乌克兰则在防守与进攻的矛盾中徘徊。多方博弈下,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中国的态度:坚持劝和促谈,不选边站,不被裹挟。这种冷静与坚持,也许正是未来实现真正和平所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近期新闻热点大事件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