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内容六大章节!2022电视剧市场分析白皮书
近日,德塔文发布《2021-2022年电视剧市场分析年度白皮书》。德塔文科技通过深耕研发,增加梳理了口碑体系、标签兴趣体系、内容分析体系、 *** 能量评价体系、平台观测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数学模型,并经过一定的行业调研,潜心钻研3个月,形成本报告。本报告内容包括整体市场、类型市场、观众结构、播出平台、 *** 端、市场展望六个章节,系统和严谨的分析了2021剧集市场的趋势和要素,助力2022乃至2023年的剧集市场发展。
宏观层面,在俄乌热战持续未决之春,在新冠疫情徘徊未去之年,在国内互联网大厂纷纷传出裁员消息之际;微观层面,在几大视频平台或现艰难之年,在内容为王日趋明显之势,在新兴题材倔强成长之遇,在长中短视频混战交织之中,压力接连而来,机遇或有钟情,对剧集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趋势,需要更加清醒和严谨的分析。
我们何以总结2021的剧集市场的关键趋势和要素,我们何以助力2022乃至2023年的剧集市场发展?这是我们对《2021-2022年电视剧市场年度白皮书》的定位认知。在此基础上,德塔文科技通过深耕研发,增加梳理了口碑体系、标签兴趣体系、内容分析体系、 *** 能量评价体系、平台观测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数学模型,并经过一定的行业调研,潜心钻研3个月,形成本报告。
2021年,首轮电视剧(含网剧)数量较2020有所减少。从剧集整体成绩来看,口碑的明显下滑是重点现象;从剧集播出渠道来看,上星剧部数上升,纯网剧略有减少,展现出 *** 视频平台发行能力削弱的现状;从剧集类型上来看,虽然2021年出了不少垂直、小众佳作,但实际上都市这一主流题材的作品数量却是更多了,并展现出了一定 *** 保守和内容下沉的趋势,同时掌握互联网舆论风向的观众与下沉剧受众有着愈发明显的差异;从剧集观众维度上来看,女性市场虽然仍是主体,但男性受众也正在逐渐受到关注,2021年男频产出不多,但热剧在产出中的占比并不低。
2022年春季,不少传统热剧元素并未成功斩获关注,热剧或诞生于新颖题材,或产出于绝对品质,内容愈发成为吸引观众的绝对主流。待播剧中,大量古装剧受到高度关注,观众在一段时间的严肃市场氛围后,期待娱乐的心情已迫不及待。
报告正文将从明日起陆续在“德塔文影视观察”公众号发表,并将在发表完成后上传至网盘,以供我们的忠实用户下载研究。
本次报告对于2021年度电视剧(含网剧)景气指数表现的总结分析,是基于当前中国10亿互联网用户观剧、议剧行为产生的景气指数值。
剧集统计范围囊括在2021年内播出天数超过3天的首播剧,包括在央视、各大省级卫视和各大 *** 视频平台首播的共347部电视剧和网播剧,不包括动画片、纪录片、音乐片等,不包括短视频,不包括次轮播出剧。对2021年12月播出、且跨越到2022年收官的剧,采用了播出期全程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
景气指数是德塔文自行研发,反映剧集热度的数据。它以全国网民在各大舆论平台的观剧议剧行为为基础,通过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抓取,基于海量 *** 数据生成,囊括了剧集的 *** 浏览度、讨论度、口碑指数、搜索热度、媒体曝光反馈度等多方面数据表现,均衡加权大众、媒体、娱乐核心受众关注度,是体现剧集社会影响力的热度指标。
德塔文电视剧景气指数所代表的是观众对剧作在 *** 上的关注与讨论,比起收视数据与网播量中包含一些默默观剧的观众,德塔文景气指数更能体现“市场潮流”所在,“市场吸睛话题”和“观众积极意愿”所在。了解代表市场潮流的景气指数,更具有参考意义。
数据库包括了2016年至今、市场上所有有 *** 信息披露并正式开始筹备、甚至已经杀青的剧集项目。待播剧入库主要来源于项目披露于 *** 的信息,以及与制片公司的直接信息交流。只有在该剧已经上网、上星播出后,才会离开待播剧数据库,进入已播剧数据库。
1、在本报告中涉及的待播剧景气指数排序,是截止2022年3月31日,所有待播剧在过去365天中的每日景气指数加权结果;其中,日期越近的数据获得越高的权重,以体现“当期价值”;
2、由于待播阶段大多数剧作都没有长久而持续的营销投放,它的景气指数几乎完全依赖于作品曝光后,市场的自发兴趣和行为。因此,对待播剧景气指数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发掘当下观众的口味偏好,和潜在的市场风向。
A、并非景气指数日榜平均数的简单计算,而是根据各大计算维度的全年基础数据、德塔文自有语义挖掘系统得到的口碑数据、全网多日不平衡数据、多维度不平衡数据加权之后得到的结果。
A、在互联网用户已达10亿的当下,任何题材都能被捕捉到 *** 热度。同时,景气指数相对于收视率,更能体现年轻受众偏好,对于未来的制剧方向、市场预期,也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探索意义。
A、电视剧景气指数体系内建了反作弊、防灌水算法,利用均衡算法将刷流量等行为的影响力减小到更低程度。对于有明确证据证明使用作弊手段来提高影响力的剧集,电视剧景气指数体系会对其数据进行很大幅度的降权处理。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2022年初国际大事频发,互联网对国际形势变化较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视剧市场的头部和腰部作品在内容突破的方向性上有较明显指向。本章中,德塔文以2021年度的347部首播电视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播出市场表现进行了整体性回顾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2021年,头部剧集尤其呈现出精气神的“上下融合”之势,主旋律作品向下兼容、商业化作品向上拉抬;腰部作品依靠单点突围,内容审美进一步分化,或在口碑方向创新,或向下沉市场进发。
在市场与观众的相互影响中,观众的审美风格多元化,对品质剧与快餐型皆有需求,促进了剧集或走向风格综合性发展,或走向多元化细分市场。
注:在德塔文本次年度报告中,对剧作数量统计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播出超过3天的首轮剧集,包括首轮上星剧和纯网剧。首轮为纯网剧、之后又上星播出的,仅作为纯网剧进行一次统计。
2021年全网播出数量有所减少,平均口碑下滑,虽然电视剧市场在今年实现了不少内容的向上、向下突破,但2021年仍处于 *** 内容与观众审美相互适应阶段,因此评价上众口难调的现象相对明显。
在本报告统计规则下,2021年全年首播剧目总量达到347部,其中,纯网剧227部,上星剧120部。与2020年相比,全年播出总量减少9部、纯网剧数量减少19部、上星剧数量增加10部。
不过,上星剧部数的增加,并不代表传统电视平台有着回春迹象。2020年上星剧平均景气指数为纯网剧平均景气指数的169%,而2021年这一比例为136%,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星对于剧集影响力的加持减弱,而这也基本符合互联网快速发展趋势。上星剧的增加,主要还是因为一些台网融合的客观原因,比如:央八次黄档对流行剧集的进一步吸纳;电视台在献礼大年增加了对指定剧目的采购等。
当前台网融合依然是台网双方的必然需求。电视台生存形势虽未继续恶化,却也依然严峻,而从2021年网剧数量减少的情况来看,网播剧的发行能力实则也在减弱。因此电视台通过台网联播剧,能提升自身在互联网上的存在感;而网剧在激烈竞争与平台生存压力大的情况下,也可多一个上星的输出路径、宣传途径和售剧收入渠道。
德塔文通过自有算法模型,结合各视频平台、 *** 平台对剧目的口碑评价,以及德塔文对剧集舆情的自然语言情感分析,加权计算了剧目的全网综合口碑评分发现:
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上星剧和网剧的口碑皆呈下滑趋势。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电视剧的整体口碑就一直下跌。
再比较近两年的口碑TOP榜单,2020年评分8.16的作品压底TOP20,2021年评分7.83的作品压底TOP20,2021年头部剧集整体出现了口碑下滑情况。且在今年景气过1的60部热剧中,有28部作品口碑未能破7,占比将近过半。
这一方面体现出大众对于剧集的口碑评价因缺乏新鲜感更加严格,另一方面也与剧情内容的下沉有些许关系。例如以上口碑未能过7的热剧中,包含《当家主母》《星辰大海》《一见倾心》《不惑之旅》《玉楼春》《与君歌》《君九龄》等偏下沉或偏中年向的剧集,而霸总风和狗血风的回流、古早言情IP的改编、中年爱情剧的盛行也成为2021年较为明显的趋势,实际上,快餐类剧集在2021年并没有消退,反而通过故事背景的刷新,有了更加精心的包装。因此2021年“越土越爱看”的言论也十分常见,只是观众对于快餐产品自然也不会有好评,造成了整体口碑的下滑。
虽然剧集口碑优秀在近两年制造了较多的爆款。但由于剧集题材下沉、豆瓣粉黑大战的形势变化,目前也有大量剧集为了规避口碑对播出效果的影响,选择了豆瓣不开分的避战策略。
从电视剧上线年每月的月初和月底是剧集的集中上线时间,这似乎也切合月初、月底用户有辞旧迎新“仪式感”的心态。
从市场热度分布来看,热度爆发势头并没有出现在寒暑假的正中时段,而是出现在暑假末与寒假前,除了与年中的献礼有关外,或也启示除了假期之外,复工、开学、放假前夕等观众情绪波动偏大、外出活动相对不频繁的时间节点,对观剧行为的积极作用也值得重点关注。
开年时,除了受到《觉醒年代》《山海情》等高口碑献礼好剧的影响,这一现象或也与观众心态有关:在开年合家欢的氛围下,观众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对剧集的评判标准也会更倾向于单纯的“欢乐”“爽”“奋发向上”等标签,高市场满意度更多取决于作品精气神的直观冲击。
随着时间发展,到了2021年底,市场满意度极低,体现这一年的作品下沉化趋势,以及题材缺乏新意的情况。
据观察,开年是近两年的最旺档期。2021年一季度有74部剧集在播,古装玄幻剧《斗罗大陆》、古偶剧《长歌行》、大众向女性剧集《流金岁月》、奇幻剧《司藤》、农村主旋律剧《山海情》等年度热剧皆在此时上架,是各个年龄层受众都较为活跃的时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阶段突围的垂直向剧集都有较强的主演阵容或较新的题材设置,常规的青春爱情题材等为代表的中小 *** 剧集,除非在题材上有极为垂直、精准、创新的选择,否则突围不易。
第二季度在2021年是全年淡季,不过对于较为普适的大众向家庭剧,如《小舍得》,是比较适合的档期,2022年,《心居》也获得了不错表现。同时,2021年如《生活家》《御赐小仵作》这样阵容并不突出但口碑有两点的剧集来说,在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情况下,反而有脱颖而出的机会,适合黑马突围。
第三季度是全年兵家必争之地,不过自2020年起,暑期档冠军已向大众向题材转移,而不必然归属于偶像剧。但由于暑期上网人口众多,能够让剧集在互联网上形成更为激烈且持久的讨论热度,因此不少相对垂直的题材也能获得较大的市场空间。2021年,《你是我的荣耀》《云南虫谷》《扫黑风暴》《周生如故》等皆在这一时间段上架,青春剧《上游》《暗格里的秘密》、奇幻剧《我的巴比伦恋人》也获得了不错的景气指数,且观众基础大对于原本受众偏狭窄的项目,例如职业剧来说,也是比较友好的,《理想之城》在暑期收获的有关职场升级的讨论也较多。暑期档适合有话题基础、有破圈潜力的优质剧去争取更高的市场反响。
2021年末,高热度剧集扎堆,但相比之下“盐系”题材更易突围,例如悬疑剧迎来小高峰,这主要来自爱奇艺迷雾剧场的回归、芒果季风剧场《第十二秒》以及《对手》《真相》《飞虎之壮志英雄》等剧的冲击;都市职业剧出现更高峰,周梅森编剧的国企职场大剧《突围》以及心理题材剧《女心理师》开播。此外,都市情感题材在上星平台上也有稳定需求。
统计2021年度景气指数TOP30的热剧,总结发现:今年大多头部景气热剧,基本都在故事的情感力度上有进一步的突破,试图触及更多受众,包括对暗黑面的审视、现实矛盾的尖锐化、宏大情怀的下沉、满足多年龄层造梦需求等。而古装剧则是在内容的圈层化和新颖程度上继续下功夫,受到网文风向的影响更大。
2021年景气指数TOP30的剧目,以类型统计,有古装剧11部,都市剧9部,年代剧5部,悬疑剧4部,奇幻剧1部。
相较于2020年,2021年古装剧与都市剧依然是头部大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即古装剧占比明显增多,超过都市剧。此外,垂直领域中的悬疑、年代和奇幻题材的比例都有增加,青春剧则直接从TOP30出局。
2021年度电视剧景气指数冠军由《扫黑风暴》获得,大 *** 的扫黑反腐作品实际上是动作与现代官场权谋的结合,扯下腐败保护伞的主题具有强 *** 性;且故事有真实原型对照,这让该剧戏内戏外都有多方面的讨论话题衍生。主流媒体、网民都在热议的舆论氛围为《扫黑风暴》景气指数推波助澜,其中既包括民生、财经、法制等正经议题,也包括了对阵容的娱乐性讨论、对略烂尾的批判以及对该剧带来的正负面社会效益的争论。
实际上这样的内容 *** 在2021年的热门悬疑剧中大都有所体现,这也是“旧玩法”与“新内容”的突破性结合,旧玩法指逻辑元素,新内容指代入感更强的社会现实背景。例如,爱奇艺迷雾剧场作品《谁是凶手》、当代谍战剧《对手》,也都是依靠视觉 *** 、 *** 元素话题性、与更具情感力度的故事情节叠加,突围了垂直圈层。
年代头部剧中,既有献礼剧,也有偏偶像剧风格的年代题材。2021作为重要红色年,献礼作品《叛逆者》《功勋》《光芒》等普遍有不错的表现,整体亲民风格较为明显,包括阵容上的流量选择、对冗长说教的规避、适应碎片化时间的剧集单元模式、青春化感情戏份的加入、英雄故事的生活化描写等,展现出了较为自然的向下包容;
年代偶像剧这一分支也实现了一定突破,“少帅”霸总剧《一见倾心》2021年表现不错,奇幻剧《司藤》实际上也带动了旗袍热,衣香鬓影的民国时代仍然是每年可见的偶像剧背景板,将民国背景的美化控制在容忍范围内也很重要。
新玩家是,古装男频与古装悬疑成为了2021年不容忽视的两大类型,其中古装男频剧较女频作品更快一步地破除了受众性别壁垒,而古装悬疑这类更盐系的作品,也丰富了古装剧充斥一片工业糖精的风格。
男频剧中,《赘婿》《斗罗大陆》《雪中悍刀行》这三部剧对男女观众都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其原因多方:首先,在资本加持下,男频古装大剧的 *** 水平普遍精良,演员或贴合度高,或号召力强;其次,男频剧集中扮猪吃老虎的套路,或升级爽感与热血,在整个市场中都是较少供给的,且爽感套路往往男女通吃;最后,剧中的轻喜剧效果、男性视角的感情线等对观众们目前仍有着新鲜感,在稀缺性的加持下引起不少讨论。
古装悬疑作品中,2021年的景气代表作为《风起洛阳》,该剧改编自马伯庸IP,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设定对于观众来说是有一定理解门槛,但悬念始终能够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当前市场对于古装悬疑剧有着刚需,且《风起洛阳》通过豪华的演员阵容、庞大的造景、多对CP的话题打造以及氛围的细腻营造,实现了更成功的古装悬疑商业化。
老玩家是,传统的女性向古偶表现,相较2020年并没有相差太多,《斛珠夫人》《玉楼春》《千古玦尘》《锦心似玉》等有着常规不错的景气指数数据,且由于题材熟悉度和演员知名度,这类剧作有着较低的下沉成本,虽不能成为口碑爆款,但热度表现也不会太差。
单从景气指数看,虽然 *** 经费缩减、消费降级,但2021年这一趋势尚没有非常影响到古偶头部。但也有像《君九龄》《玉楼春》这样通过营造玛丽苏爽感、宅斗等较下沉内容,而实现不错表现的中等规模 *** ,似代表着未来古偶剧除了大IP、大卡司外,也可以有其它发展方向。
2021年,都市剧主要的爆款方向或是赶流行社会议题、或是为偶像剧添加现实元素,目标盯紧中年市场的迹象明显。
现实向都市剧中,探讨女性友情与成长的《流金岁月》在年初以“girls help girls”的流行理念和高水准 *** 拿下观众;《小舍得》一波鸡娃话题正切中了青年、中年家庭的痛点;另有较现实体现女性职业发展的《理想之城》,关注观众心理健康议题的《女心理师》等理念、形式较新鲜的作品。
同时,针对电视观众的中年化,《小敏家》《星辰大海》这类中年都市(偶像)剧将目标锁定了新的中年细分市场。
而在不可或缺的都市偶像剧中,2021年表现更佳的《你是我的荣耀》延续了2020年热门偶像剧《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的将青春偶像与现实元素结合的风格,拓展偶像剧受众年龄上限,也获得不错的成绩。
相较2020年,2021年的上星剧增加10部,纯网剧数量减少19部。除了数量上的此消彼长,内容上,上星剧头部更传统、更下沉,纯网剧更年轻、更有趣的差异也十分更明显。
A、中性或男性向题材热门数量增加:比如《扫黑风暴》《斗罗大陆》《雪中悍刀行》《突围》《对手》《叛逆者》《功勋》《大决战》等,这类作品往往走强情节路线,凭借受到市场认可的精彩剧情获得了对男女观众的一致吸引,并因为受众性别较平衡,而能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从而使得景气指数领先。其中,《对手》是一部相当新颖的当代谍战题材,体现出了当前台网联播剧同样能够接受具有先锋性的作品。
B、传统以女性为主的题材:比如《小舍得》《小敏家》《流金岁月》《星辰大海》等情感题材,以及《斛珠夫人》《长歌行》等行之有年的大IP+流量演员的古偶剧和其他都市偶像剧。这类作品常以展现女性力量与魅力为主,凭借情感、爱情话题吸引以女性为主的观众。
C、值得特别一提的还有目前容易叫座不较好的武侠题材。如《天龙八部》,事实上该剧开播之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口碑争议,但最终的景气指数却并不低,说明武侠剧在下沉、中年男性市场的吸引力还是较为强大,且 *** 口碑评价对这类观众的影响力很小。目前,央8仍常年把武侠题材作为年度必备项目;包括《雪中悍刀行》,虽然在打戏上一度引起较大争议,但播出效果其实也都不错,体现出观看者与评价者的较大差距。
从台网联播剧头部剧的类型分布看,相较于2020年,2021年台网联播剧集中,都市剧占比减少,古装、悬疑、年代类型占比增大,与2021年整体市场趋势保持一致。都市剧仍是上星剧主体,但形成爆款的可能却在降低。
能够进入头部的纯网剧,在内容先锋性上仍有所着墨。但是,由于视频平台的资金压力问题,目前,上星剧与纯网剧的边界肉眼可见在靠近,能够上星的网剧往往会选择争取上星,而不能上星的头部网剧往往都具备独特之处,更加剧了纯网剧头部剧显得“新鲜”“特别”。
古装题材2021年在上星剧和网剧中的头部竞争力皆有增强,作为娱乐向题材仍是市场刚需;都市剧在TOP20网剧中的占比与2020年持平;2021年的悬疑题材中上星剧增多,纯网剧的竞争稍微减弱,这实则是优质剧更强势的表现,不过2021年悬疑网剧也较2020年面临了更多的争议,爱奇艺迷雾剧场与芒果季风剧场的悬疑短剧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好在这一态势在2022年初开始获得了部分缓解。
年代题材的纯网剧 *** 较少,这一类型主要仍然是以献礼上星为目标。不过,以年代为背景的偶像剧仍是视频平台的选择。
德塔文结合各播出平台、 *** 评价平台评分,以及对网友在各社交平台评论的自然语言情感解析,和参与评价人次等,计算出2021年度大众向风评更佳的30部剧。其中与景气指数TOP30榜单重合的作品为14部,头部作品约有一半体现出了景气指数与口碑的一致性;而其他口碑表现高于景气指数表现的作品大多为主旋律剧、细分市场剧和部分偶像剧。
2021年口碑剧排名之一的作品为《觉醒年代》,《山海情》《大江大河2》《功勋》《理想照耀中国》等献礼剧也占据口碑榜单前列,此外其他主旋律剧如《启航当风起时》《叛逆者》也有着不错的表现。虽然清朗行动正在进行,但实际上官方对于以年轻演员带动粉丝正能量还是抱着认可的态度;且在承制方面,除了官方牵头的项目外,正午阳光、芒果娱乐、小糖人影视等承制公司 *** 的红色剧集也有着不错的口碑号召力。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主旋律剧正在摆脱说教高台,渐渐同时具备了社会主流价值和市场商业价值。
口碑榜中的都市偶像剧如《月光变奏曲》《你是我的荣耀》《一生一世》《你是我的城池营垒》等,则展现出了与现实元素结合的特点。它们在梦幻的基础上加入了更真实的故事背景,比如出版社夕阳现状、航空航天人的职业生活、传统手工业的存留、警察与医生的崇高等。虽然依旧以造梦为主题,但这些作品也力图给观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从而成为输出价值、乃至通过出海输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出口。未来这一模式应还大有可为。
大众向剧集如《扫黑风暴》《乔家的儿女》《小舍得》等在口碑榜中的排名与其热度排名略有差异,主因是这些作品大多有冲突强烈的价值观与剧集内容,且受众面更广,容易出现众口难调问题。而由兴趣主导的细分市场往往口味较为统一,因此具备更强垂直属性的剧集,口碑表现更易居高,譬如说:
古装剧中,小众起步的《御赐小仵作》能凭借严谨的破案逻辑成为口碑黑马;奇幻剧中,《我的巴比伦恋人》由于对年轻女性情窦初开心理的精准把握成为佳作;女性群向作品中,《我在他乡挺好的》《爱很美味》更偏向特定地域与年龄群体,受众精准从而口碑高涨;而能打通全年龄层的《小舍得》《流金岁月》的口碑就不敌前两部。
目前,通过相同趣味、类似经历去打动垂直群体,依然是提升口碑的有效方式。而这类作品也更容易实现自来水带动热度的发展,未来还有可能迎来更多机会。
除了头部作品外,2021年的腰部、尾部剧集表现也与2020年有不同趋势,打安全牌、保守牌居多。
头部以外,各种剧集数量以都市类型最多,但普遍热度不敌中小体量的古装剧表现,这展现出了都市题材虽是 *** 方的保守安全选项,但内容难创新,观众态度也更严苛。古装、悬疑、年代剧的腰尾部数量也不少,但以趋势而言,古装、悬疑的腰尾部 *** 数量可能在未来走弱;年代剧作为播出安全牌仍然有持续投入。
2021年都市剧播出总数为117部,较2020年有明显增长,但上节统计结已经果显示,都市剧在头部中的数量,不如古装剧,显然,在大基数的竞争中,都市剧的题材出现较多同质化发展,出爆款变得困难,但却成为了不少腰部、尾部剧的安全牌。
而2021年播出古装剧68部。作为曾经的主流题材,2021年古装剧的播出数量与都市剧拉开有史以来的更大差距,头部数量却仍然不低,这显示的是古装项目腰部、尾部的减少趋势。事实上,在德塔文每月滚动的待播剧景气指数TOP200中,截至目前,古装剧65部已逼近2021年全年的古装剧播出数量,古装剧播出困难与积压的情况似可见一斑。
而2021年作为献礼大年,年代剧的项目增加较为明显,这也体现出腰、尾部投资青睐于播出安全的取向。
下方图表为全市场各类型剧的平均景气指数和平均口碑数据对比,深红窄格代表景气指数,浅红宽格代表口碑,该表除了能横向比较各类型剧之间的成绩,也可纵向展现单个类型剧自身的景气指数与口碑评价的发展是否一致。
古装剧2021年整体热度势头最强劲,平均景气指数高达0.82;受到献礼氛围的影响,军旅剧平均景气指数也高达0.76,归于其他类型里的献礼剧景气指数高达0.74。且从下表可以看出,都市、古装、奇幻与科幻都是景气指数表现远远超过口碑表现的类型,观众虽然爱看,但对质量不慎满意;而悬疑、年代、军旅与其他题材的景气指数和口碑表现则没有太大差距,剧集质量整体算是获得了观众肯定。
青春剧的口碑不错,超出了景气指数表现,但播出数量却是大大下滑,或许展现出该题材在细分市场内表现不错,但受众范围却越来越受限的情况:对于18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看剧时间正被更多其他的娱乐方式挤压;而18岁以上的观众随着年龄增长,对于青春剧的情怀也会越来越少。且当前社会也在不断提倡更成熟的感情观与价值观,因此青春剧的主题吸引力也会相对减弱。
同样口碑表现超过景气指数表现的还有农村剧,主因是如《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等献礼农村题材,无论热度表现如何,观众对于其品质都较认可。由于乡村振兴政策仍在,无论投拍还是播出都有政策照顾,未来农村剧还是有可能继续出现叫好的作品。
全年347部剧中,统计其剧本来源,有原创剧本205部,占剧本总量的59%;其次是言情小说改编,共81部;通俗小说34部,动漫改编9部,男频小说7部,盗墓小说3部。小说IP改编更容易成为景气指数头部作品,但原创剧本一旦成为头部,往往在口碑上更具优势。
从2021年景气指数TOP30的剧本分布情况来看,仅有9部是原创剧本,其他皆为小说改编,其中8部为言情小说改编,7部为通俗小说改编,3部为男频小说改编,耽美、盗墓和武侠小说各有1部,证明IP剧集的景气指数表现普遍强于原创剧本。
通俗小说的整体景气指数表现超越了言情小说,或因其大多经过出版市场检验,内容更加现实与体现人性复杂面;
动漫作品的改编剧作就普遍不是很成功,除了《长歌行》有不错成绩外,其他如《玲珑狼心》《墓王之王》《爱的理想生活》《新人类男友会漏电》《薄荷之夏》《程序员那么可爱》《亲爱的吾兄》等表现都非常平平,二次元口味与电视剧用户似乎始终契合度较弱。
严肃文学的改编依然还是较为少见,属于品控要求较高且市场风险较大的类型,而2021年的主旋律传播需求也主要是通过献礼原创剧本来实现。
原创剧本的景气指数表现稍有逊色,展现出在流行元素把握上尚不那么娴熟、噱头也不足的电视剧原创现状。
但在口碑TOP30中,原创剧本反而占据更大优势,包括《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理想照耀中国》《叛逆者》《我在他乡挺好的》《扫黑风暴》等剧,这些作品有些展现出了非常强的创作目的性,比如切合献礼热点;有些则切中现实热点,更能引发观众共鸣,从而获得更好的口碑。
情节元素:婚姻、成长、女性、中年、涉案、三角恋、创业、逆袭、时代发展、双男主是2021年的热门情节与题材设置;
行业设置:明星、警察、检察官、王侯、心理咨询师、将军是2021年制片方和观众都喜欢的人物职业设定;
总结可发现,强情节要素是2021年较为吃香的类型,现实向爽剧当红。另外,“双男主”、“多支线”标签则更明确指向多视角、对抗性更强的故事,这相对于“一言堂”而言,更能丰富内容还原度,提升作品深度。
2021年由于献礼氛围浓郁,有利于献礼的类型,如都市、年代等较活跃,播出数量增加;而娱乐性强的类型,尤其是古装剧,受到一定压抑。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目前,都市剧产出爆款的比例下降,各种古装大剧蓄势待发,需要筹谋2022年乃至2023年播出这些主流类型剧作的片方们思考差异化突围之道。
各种小众类型中,奇幻剧在2021年展现出闪光点,军旅剧变得更具通俗性与看重受众性别平衡,农村剧也有突围之作。而青春剧尤其显得停滞不前。悬疑+、奇幻+作为能够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的元素正在变得更走红。归根结底,“没见过”和“想不到”是吸引观众的万灵丹。
受到播出氛围影响,2021年相较2020年,各类型剧播出数量明显增加的有都市剧、年代剧,数量明显减少的是古装剧、悬疑剧、军旅剧、科幻剧,数量基本维持稳定的是青春、奇幻、农村剧。其中原因如下:
都市剧数量大涨:都市剧2021年首轮剧部数达117部,有着多达20部的明显增长。在建党百年重要节点,更多 *** 方选择从风险偏低的主流题材寻求发展,不求出挑,但求无过,都市剧既有部分娱乐效果,又能融入一定的主流价值观,是较为保守的一张牌。
主旋律带动年代剧旺市,军旅剧却减少:年代剧45部,较2020年增加了11部,这主要因2021是建党百年的重大献礼年。不过在献礼氛围下,军旅剧却维持了每年递减趋势,2021年更是缩减到了9部。这或因年代剧故事性和情感包容度更强,军旅剧则更具备垂直属性,且过审更难。两种类型的增减趋势能一定程度上看出当前主旋律剧集争取更广泛市场的野心。同时,2021年部分献礼剧集被纳入“其他”分类,由于单元剧类型混搭,很难用纯粹的年代、军旅、都市等标签去进行区分,这也同样展现出了主旋律题材尝试多点触及不同受众,剧集内容逐渐丰富。
古装剧量减质升:2021年在播数量68部,比2020年有所减少,同时呈现出内容愈发精致化的趋势,将在后文阐述。且古装剧当前释出的2022年的待播大剧是最多的,展现出市场对其的期待,和播出环境仍然压抑的现状。
悬疑剧比2020年显著退烧:2021年为46部,2021年的悬疑剧市场在头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方面有所退烧,除了如《扫黑风暴》这样的反黑剧外,其他刑侦、冒险题材都略有退潮趋势,主因还是新意不足。不过,2022年开年的《开端》说明悬疑剧在融合了新剧情元素后仍有潜力。
青春剧沦为小众市场,奇幻剧大有可为:奇幻、青春等小众元素走向大有不同。2021年奇幻剧明显走热,尤其是与都市和年代等元素的一些结合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市场颇受期待的奇幻剧还有10部左右,走势升温。而青春剧却并未走出新意,仍然显得垂直与小众。虽然该剧每年总有需求,在播部数变化不大,但进入待播剧景气前列作品极少的情况,代表了观众期待值的下滑。
各类型剧每月的上线数量,可展示各类型剧的淡旺季。2021年每月都有上线机会的依然只有都市、古装和悬疑。这三类无疑是当前市场的主流需求类型。
其中,都市剧2021年的上线年的都市剧9月峰值14部其实显示的是相同原因:出于两会召开、献礼高峰的安全和娱乐性的平衡,都市剧在这时成为了各大平台的主流选择;
古装剧2021年的的上线部保持一致。这体现出的是古装剧虽然播出机会受到压抑,但事实上各平台蠢蠢欲动,仍然将之当做假期最适配的题材类型。
另一个主流题材悬疑剧在播出总量上虽无法与都市、古装相抗衡,但全年也有稳定需求。不过,由于迷雾剧场在2020/2021的连续出现,各平台与之对战等原因,悬疑剧的上线部上线。但由于爱奇艺众所周知的现状,以及2021年迷雾剧场表现明显下滑等原因,未来这一排播趋势有发生变化的可能。目前,就有个别传闻的迷雾剧场定制剧另觅档期的消息传出。
年代剧由于2021年的特殊性,也重回主流位置,播出安排仅缺席2021年1月,峰值则出现在9月,开播8部。随着国际关系紧张与时代发展趋势,涉及民国题材的年代剧市场潜力逐渐受限,涉及建国后、反映我国蓬勃发展的年代剧,则仍处于宏观环境利好阶段。
农村剧缺席2021年整个第四季度,2020年则是缺席暑期档,这似乎表明农村剧当前的供给数量不稳定,此外相对会避开热门档期。
奇幻剧的上线全年分布率有所增加,达到9个月,甚至超过了军旅剧。军旅剧2021年的上线个月更有所降低。显示的是整个类型的走热与走低。
都市剧2021年虽然播出部数达117部,再创新高,但无论作品景气指数高低,口碑都是集中在6-7分。其稳定的播出需求并不全然来自于观众兴趣,也是受到了平台因应政策导向的驱动。目前,观众对于都市题材已经较难有新鲜度,高口碑作品难出的同时,头部作品的景气指数也稍微欠缺冲劲。
以都市剧景气指数排名之一的《小舍得》来说,它的景气指数为2.03,这成绩是不敌古装冠军《斗罗大陆》与悬疑冠军《扫黑风暴》的。不过《小舍得》作为历年来都有产出的家庭剧类型,在2021年高居都市题材榜首,与其剧情的撕扯性和社会性有关。由于教育议题本就较为敏感,因此全员疯批的剧情虽然引起争议,但教育议题能引来真实讨论,代入不同社会或家庭角色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立场意见。
事实上近来景气指数前列的都市剧作品大多数都有紧跟社会心理的特点,包括从社会热点或家庭话题切入的《小舍得》《小敏家》以及近来正在播出的《亲爱的小孩》,还有职场剧《理想之城》《突围》以及切中部分观众需求的《女心理师》。
这些剧集有的会浓墨重彩地描述阶层差异、价值观冲突,并常有一些较为极端的人设,虽然经常引起口碑上的争议,甚至社会大众认为部分剧集在”贩卖焦虑“,但把握时代痛点,令其还是会有市场。随着当前互联网民生舆论氛围的逐渐火热,之后三胎、教育、延迟退休、理财、阶级固化等社会尖锐问题也可能成为剧集创作的新摇篮,都市剧景气指数与口碑的进一步突破或也在于对这些新鲜问题的深层刻画。
2021年,偶像剧景气指数更高的作品是《你是我的荣耀》,该剧一方面展现出足够强的卡司以及超甜的爱情依然能在当下实现极致造梦效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偶像剧的一种新形态:与高精尖行业的结合。这种做法既有利于作品拥有相关机构的背书,拔升作品格调,同时又因具备现实性,而提升了情感的代入感。不过,这样的偶像剧也是强大 *** 下多种元素融合的产物,并不是单个实现某一条就能复制其成功,展现出当前打造头部造梦作品的复杂度和门槛也越来越高了。
中年偶像剧的出现也值得关注,如《星辰大海》《不惑之旅》《半暖时光》《往后余生》等。在家族豪门型电视剧不符合我国政策导向的情况下,中年玛丽苏剧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基于此的转型,这给了中年人逃避现实,满足情感需求的进一步空间,无论从女性角度出发的《星辰大海》,或从男性角度出发的《赖猫的狮子倒影》《我叫赵甲第》,中年男女都需要玛丽苏与杰克苏寄托梦想。虽然听起来不高大上,但底层人民的需求搭配上正能量的价值观,也可说是正义。
对2021年口碑较好的都市剧进行分析则发现,2021年口碑冠军作品《我在他乡挺好的》聚焦北漂沪漂垂直女性观众,观众更能感同身受,情感意见比较统一,从而形成了口碑优势,不过相应地也是因为这一特点,在缺乏强争议的情况下,该剧虽然是匹黑马,却不足以成全民爆款。
除了与景气榜重合的作品,口碑榜还有一些在垂直市场得到较大口碑认可的剧集,比如《突如其来的假期》《八零九零》等。
《突如其来的假期》是部风格强烈的女性作品新尝试,作品较为先锋,诙谐地通过一个女人的旅行来传递深意,有文艺电影风格,在大众性上有所欠缺。
《八零九零》聚焦养老话题,剧集风格温馨,充满正能量,但剧情冲突相对不激烈,获得了社会口碑认可,但景气指数就难以名列前茅。
这几部口碑剧虽然都题材新鲜,但内容切入点不狗血、不焦虑,显然话题点不如家庭狗血剧那么有噱头。不过这样的剧集也有其存在价值,一方面是在垂直市场能够获得不错表现,并加持了 *** 方的口碑,利于 *** 方培养厂牌,长线发展。一方面,也是相应片方体现社会责任感的方式,能够引领内容创作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目前的市场发展迹象已经发现,能够博得全民关注的都市题材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种,推陈出新极不容易,即使是上星剧,不少也已经被动走向了分众化,只能吸引特定族群观众。因此,志在长远的 *** 方,倒不如经营好自身内容创作能力与厂牌口碑,以图未来。
同样作为市场主流题材,相较于都市剧来说,古装剧的口碑分化更为严重,8分以上和6分以下的剧集皆有。而与之相伴随的,是古装剧在面向大众和面向垂直市场的作品区分也更为明显。
A、针对兴趣圈层的作品收获强线年的高景气指数古装剧集中,《斗罗大陆》《山河令》这两部前列作品展现出了极强的兴趣圈层属性,即对该剧感兴趣的之一批受众兴趣高度统一,涵盖了明星粉丝圈层、动漫圈层、耽美圈层等方向,这比较有利于剧集能够在之一时间发动强力自来水,是一些属性明确的作品的突围之道。
大众向的古偶作品,主要是走传统古装剧路线的作品,如女强类、宅斗类等主角带有玛丽苏光环的作品。2021年,女强类古偶中,景气前列作品包括《斛珠夫人》《千古玦尘》《长歌行》《有翡》《上阳赋》等,中小 *** 则有《君九龄》《国子监来了个女学生》《嘉南传》《我就是这般女子》等。
以CP为主要卖点的古偶套路其实表现最多只能说是不功不过,纯粹的玛丽苏打法已经无法带给观众足够 *** 。
景气指数前列的古偶剧还有一个特点,男性主视角的非男频改编题材,似乎更适配惹人“怜爱”的男主角
由于古装剧流量演员众多,因此在豆瓣评分中极端黑红大战的现象较其它类型剧更普遍存在,评判这类剧的口碑标准,更需要重新综合考量。
古装悬疑内容相对更容易获得观众认可,更具商业魅力,同时也为大 *** 的古装流量剧提供了一个搞CP之外的商业方向。
2022年至今积压的待播古装剧中,以仙侠虐恋、爱情题材为最多,2022年无疑会成为古装剧激烈竞争的年份,这种积压甚至有可能延续至2023年,导致明年观众对古装剧的疲乏。
2021年,悬疑剧各项目的景气指数表现参差不齐,但口碑普遍稳中居高,仍是各类型中相对口碑更好的。这一方面是悬疑剧的整体 *** 水平在类型剧中偏上,另一方面展现出了强剧情作品在观众心目中的包容度偏高。
2021年的悬疑剧集普遍与现实事件接轨,出了一些舆论关注度高的头部作品,比如景气指数榜单之一名的《扫黑风暴》,不管是在自身故事情节的讨论度上,还是因题材与播出环境衍生的普法、财经、反腐等议题都很有热度。事实上,目前国产悬疑剧已经不再完全是逻辑与断案的游戏,在故事中映照社会现实成为了很多悬疑剧拓展受众群的选择。
2021年,归属于悬疑冒险题材的盗墓剧如《云南虫谷》《云顶天宫》等的热度和口碑,较之2020年的同系列作品都有一定差距,这或许暗示着盗墓题材已经进入强弩之末。虽然目前市场上仍有《昆仑神宫》《藏海花》等剧待播,但观众对于这一题材的 *** 性已经淡去,
悬疑剧必须关注的现象是剧场化的效果。迷雾剧场运行两年,季风剧场在2021年推出,加上优酷的悬疑剧场,都提供了不少的悬疑作品。这促进了悬疑剧创作,培养了悬疑剧观众,且对平台来说也能够更好地集中流量、扩大悬疑厂牌、减少宣传成本。
优酷的悬疑剧场相比之下,就没有没有形成很明显的固化厂牌形象,这虽然给了剧集更多自由,但也就不足以借力剧场化的优势。
悬疑在2022年、2023年都无疑还会是热门元素,作为吸引观众持续兴趣的最有力抓手,未来,悬疑+作品可能越来越多。但如何让观众免于审美疲劳是悬疑剧更大的问题。2022年初,《开端》《猎罪图鉴》都做出了有益尝试,除了塑造更巧妙的故事、引入更新颖的剧情元素、融入更有代入感的社会现象外,从表达形式上、作品风格上,或许都可以再做出新突破。
此处统计的年代剧涵盖了多种题材,除了主旋律范畴的革命历史、谍战剧、时代发展题材外,也包含一部分以民国为背景的传奇、偶像剧。2021年的年代剧市场,自然以主旋律作品为主。由于主旋律题材如今在 *** 统筹上愈发成熟,在精神思想上与观众的共振也在增加,因此普遍口碑较好,但在景气指数上仍然有所落后,期待更多商业增值手法。
2021年的主旋律作品,除开《大决战》《香山叶正红》这样的传统革命题材剧,也有更多商业逻辑的运用在逐渐成形。很多作品通过采用年轻流量演员阵容,以及聚焦小故事、小情绪,
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截至目前观影人数已超4000万。近日,影片发布一组场景细节图,解读诸多镜头设计背后的巧妙暗喻,断壁残垣如峰峦崎岖“山河破...
标签: 在线情感分析平台
相关文章
-
国内十大正规可靠的情感挽回机构(含靠谱情感机构判断指南)详细阅读
年的破镜重圆公司,作为国内情感挽回行业的先驱者,始终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引领行业发展。公司由一群权威情感专家精心组建的导...
2025-08-26 7 在线情感分析平台
-
50万用户复购95%!医疗牌照加持的在线心理平台绩效从C升A详细阅读
在当下社会,焦虑、抑郁、失眠、职场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常态化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在线心理咨询寻求帮助。然而,当人们真正着手...
2025-08-24 5 在线情感分析平台
-
Infoseek舆情监测系统:基于J2EE的多地全时智能感知引擎详细阅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精准掌控舆论风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能力。Infoseek舆情监测系统以高可靠、可扩展的J2EE企业级架构为基石,融...
2025-08-24 5 在线情感分析平台
-
军事媒体抖音号运营策略分析详细阅读
摘 要:军事媒体入驻抖音是占领舆论新阵地、拓宽宣传渠道的有益尝试。军事媒体抖音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同质化严重、表...
2025-08-21 6 在线情感分析平台
-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详细阅读
在信息爆炸与技术迭代的双重浪潮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正面临从“广覆盖”向“准触达”的时代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将我们迅速带入智能时代...
2025-08-21 7 在线情感分析平台
-
寻缘相亲:精准匹配打造省心安心的相亲平台详细阅读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子女的婚姻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承载着父母的牵挂与期望。每逢周末,城市公园的相亲角总能看到父母们手持子女资料,仔细比...
2025-08-11 9 在线情感分析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