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文章正文

“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去世但区别可大了你用对了吗?

生活百科 2025年08月20日 23:49 8 aaron

  以史为镜知兴替的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间雄才大略的他看秦皇汉武的历史时,还曾对他们晚年寻仙问药、欲求长生的做法表示极为不屑,可他晚年垂垂老矣时同样害怕死亡,一度沉迷于方术,欲求长寿,做出了诸多荒诞之事。

  是呀,真正直面死亡之时,又有几人能够淡然处之。正是因为如此,国人在日常的交际生活中,都会下意识地避开死亡这个话题,就是怕扫兴冷场。

  甚至“死” 这个词太过敏感无情,古人还创作出了圆寂、去世、西去、仙逝、羽化等很多委婉的词来代替,借此来减少那过于尖锐的死亡刀锋。

  并且中国语言文化中,针对不同阶级、不同年龄、不同死因的人,都会有不同词的叫法,体现人们对生命的重视。

  例如为正义被敌人杀害叫就义,为了正义的奉献自己的生命叫牺牲、捐躯,战死沙场叫“阵亡”,因公务而死叫 “殉职”,因灾祸而死叫 “遇难” 等。

  在年龄段来说呢,未成年人去世,我们通常称为“夭折”或“早夭”;青、壮年时期去世,称为“英年早逝”。

  比如皇帝系山河社稷于一生,他的离世自然会引起朝内外所有人的关注,就好像天地崩裂,因此叫“驾崩”。

  诸侯比皇帝阶级更低,但也是国之重臣,他们的离世叫“薨逝”,说文解字中薨是指昆虫一起飞的声音。而大夫之死叫 “卒”,士之死叫 “不禄”……

  这种严格的等级区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中不存在,也不再使用这些特定的称呼。

  不过,在一些正式场合和文学作品中以及书面用语中,我们仍然还会使用一些委婉的词语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悼念。

  “终年” 就像是一个中性词,没有特别的尊敬或贬低的含义,来客观表达一个人生命的结束,体现一个人死亡时的年龄。

  它并没有包含对逝者评价,也没有过多的感彩,只是强调的是一个“终”字,因此可以用于各种语境中。

  而“享年” 则是一个敬辞,通常用于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尤其是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用上这个词来表达对逝者那份尊敬。

  例如“钱学森先生享年 98 岁,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离去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如果说“终年” 只是强调生命的长度和客观性,那“享年”则更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如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去世,我们则可以使用“享年” 来表达对他的更高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事,我认为我们更要懂得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如此才能以一种健康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死大事。

标签: 百科探秘健康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