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文章正文

820家企业、23亿元!郑州如何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生活百科 2025年08月10日 01:57 4 aaron

  2025年7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郑州市打造 “微短剧创作之都” 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 年)》(以下简称《方案》),为未来三年郑州微短剧产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根据《方案》,郑州将培育一批微短剧拍摄基地(园区),重点打造1—2个具有影响力的微短剧全产业链基地(园区),积极培育10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微短剧制作、发行企业。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郑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场地租赁和人力成本都较低。同时,郑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区及周边拍摄场景资源丰富,吸引了不少从业者涌入郑州加入微短剧拍摄大军,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

  近年来,郑州微短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市微短剧制作企业已达820多家,相较于2023年增长29.3%。从业人员规模扩大至3万多人,相较于2023年增长5倍。市场规模也比2023年增长了 27.4%,达到 23 亿元。其中,19家企业市场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3家企业市场规模过亿。

  在产业布局上,郑州已建成多个微短剧拍摄基地。其中,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聚美郑州航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占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多个拍摄场景,建成近一年来产出近500部微短剧。此外,郑州各区还不断整合闲置资源,建立多个微短剧拍摄基地,并且开放CBD等百余处外景资源,提供“场景清单”供剧组拍摄使用。

  在人才培养上,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于2024年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下开设“微短剧方向班”,成为河南首批聚焦短剧产业的高校之一。通过校企合作,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对口进入短剧行业。

  为了更好地激活产业新生态,此次《方案》推出八大“微短剧+” 创作计划,将微短剧与其他领域或行业深度结合,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

  结合郑州市特色文旅资源,围绕商都遗址、大河村遗址、郑州博物馆、嵩山、少林寺、伏羲山、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戏剧幻城、电影小镇、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黄河文化公园等郑州历史、文化、旅游标志性元素,继续组织“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河之南·游郑州”主题创作活动,有力推出“微短剧+文旅”融合创新的精品项目,进一步擦亮郑州城市品牌,积极打造微短剧主题旅游研学线.“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

  发挥司法机关优势,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法治案例,指导创作一批“跟着微短剧来学法”优秀微短剧,通过微短剧传播郑州法治社会建设成果与法治理念。

  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推动微短剧融入科普知识和科学精神,指导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制作精良的科普类微短剧。如围绕郑州特色产业的科技应用、生态环境保护、健康生活常识等主题。

  深入挖掘市内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指导创作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非遗题材微短剧,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形式让非遗焕发出新生机。

  发挥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优势,运用微短剧创作传播优势,鼓励品牌方、制作方、广告方等通力合作,共同讲好市内品牌创新发展的故事,指导创作一批讲述郑州国有品牌、民营品牌及“老字号”创新发展故事的优质微短剧。

  推动微短剧与中华经典古籍、名著名篇及其中的名人名句等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指导创作一批源于经典、观照现实的“经典”微短剧,让经典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发挥文联、教育、图书馆等部门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指导创作一批多角度展现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的微短剧,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聚焦少林经典(如罗汉拳、铁布衫等),依托“冲突剧情”自然植入功夫招式与场景,用师徒传承等感人故事情节传递中国功夫精神。联动“少林功夫”IP,探索打造“功夫剧情化”新生态。

  育全产业链:基地、人才、技术三管齐下2025年微短剧市场竞争白热化,短剧公司纷纷开启全链路布局。此次《方案》也提出从基地、人才、技术三个方面加快培育微短剧全产业链经济。

  因地制宜,利用辖区内的古建旧厂、闲置楼宇等场所及文旅资源,积极培育出至少1个5000平方米以上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优质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园区)或场景,并对现有的拍摄基地(园区)和场景进行提档升级,提升微短剧拍摄一站式服务功能。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建成“写、拍、播、评、投”五位一体的微短剧产业发展品牌。

  举办微短剧精品创作培训工作会,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精品创作水平。结合“技能河南”建设,支持市属高校、有关社会组织或机构开展群演、拍摄、剪辑等技能培训,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微短剧全链条专业人才。

  鼓励探索运用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新技术赋能微短剧创作实践,强化微短剧的多视角、互动感、虚拟性等新兴业态特点,打造郑州“微短剧+”创作实践示范项目,推动郑州微短剧作品主题立意、内容质量、艺术水准不断提升。

  来发展:从“迅速扩张”到“精品化”的转变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经过短暂的高速发展之后,同质化剧情、快节奏爽点导致的“爽疲劳”危机正在行业蔓延,旧有的创作模式正被市场抛弃,微短剧制作开始迈向“精品化” 的发展阶段。为了抢占优质企业和人才资源,北京、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微短剧产业。

  面对激烈的竞争,《方案》提出实施“郑州精品短剧”创作传播工程,坚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创作要求,推动微短剧精品化、规范化发展,打造精品内容新生态。健全微短剧推优机制,加强创作规划引导和跟踪指导,举办“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微短剧剧本征集活动,评测推选一批微短剧精品创作,并予以政策支持。同时,通过开设专题、专区、话题等方式,对优秀微短剧进行多种形式的展播推广活动,让好作品有好收益,正能量取得大流量。推动微短剧上大屏,让更多优秀微短剧作品在电视大屏播出,为观众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充分发挥精品内容和活动的引领作用,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在这样一个行业由“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转型节点,郑州微短剧产业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河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周健认为,郑州乃至整个河南,亟须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国有城投平台的主导下,联合市场主体共建微短剧总部基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唯有通过资源整合与能级跃升,推动多业态融合与国际化发展,才能将行业从无序竞争拉向健康轨道,使微短剧真正成为文化消费新引擎、城市品牌升级与文旅融合的强力支点。

标签: 生活常识科普知识大全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