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新闻文章正文

“普特会”上演罗生门:美俄激情作秀“挽尊”乌克兰上不了桌|今日特读

娱乐新闻 2025年08月09日 04:08 4 aaron

  事件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访问莫斯科并与俄总统普京会晤而触发。会后,特朗普公开表示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并暗示与普京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三方会晤“很有希望”。

  次日,克里姆林宫证实了普京与特朗普双边会晤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并透露会晤可能最快于下周(8月11日至17日)举行。然而,关于会晤的具体地点(土耳其与阿联酋被列为热门选项)、最终议程,尤其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否参与,双方释放出大量矛盾甚至完全相悖的信息,引发外界广泛猜测。

  此事正值特朗普此前设定的、要求俄罗斯停止军事行动的最后通牒(8月8日)到期前夕,为本就复杂的局势再添一层迷雾。

  喧嚣的外交辞令背后,真相究竟为何?《今日特读》为您系统梳理纷繁的外媒观点,探寻这场峰会背后的深层博弈。

  此次峰会从缘起便陷入了一场激烈的叙事权争夺战。与CNN的报道均指出,美俄双方在“谁主动邀约”这一核心问题上各执一词。白宫坚称是克里姆林宫因经济困境与制裁压力而“表达了会晤希望”;而俄方则明确表示,会晤是“应美方提议”安排。这种矛盾并非简单的外交口误,而是双方信息战的一部分。(相关报道:CNN  美俄峰会罗生门:克宫说“敲定”,白宫称“待定”  特朗普的俄乌和谈新动向:绕开泽连斯基,直面普京)

  特朗普团队显然希望将此会晤塑造为其“以实力求和平”策略的胜利典范,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对手坐上谈判桌,以巩固其强人形象。而俄罗斯则试图打破外交孤立,将自身描绘成一个理性且愿意沟通的参与者,并将僵局责任推向他方。正如TheDuran的分析,普京或许试图淡化发起者的争议,但特朗普出于个人自尊与国内政治需要,必须将功劳归于自己。(相关报道:特朗普与普京世纪会晤背后的暗流涌动,普特会面究竟是谁设下的陷阱?)

  一种观点以《大西洋理事会》的分析为代表,认为普京可能正在严重低估特朗普的决心。莫斯科或许将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最后通牒视为虚张声势,但近期西方的一系列动作——包括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系统、强化北约在加里宁格勒附近的军事姿态、乃至美军核武重返英国——都表明,华盛顿的对俄政策正在系统性地趋于强硬。普京若仍坚信能通过消耗战拖垮西方,则可能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相关报道:大西洋理事会 普京可能低估了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决心)

  另一种观点则更为悲观,认为这更像是一个为特朗普和俄罗斯共同设下的“陷阱”。《莫斯科时报》援引多位专家分析,这更可能是一场“便利的峰会”,而非“有诚意的谈判”。其核心逻辑是,峰会本身为双方都提供了一个政治“退路”。(相关报道:莫斯科时报 特朗普与普京会谈,乌克兰现转机?专家:持怀疑态度)

  对特朗普而言,会晤的“进展”足以让他向选民宣称威胁奏效,从而避免贸然实施可能引发市场动荡的全面制裁;对普京而言,参与会谈的姿态则能延缓制裁、分化西方,并将战争拖延的责任转嫁给拒绝“和平提议”的乌克兰及其盟友。更有猜测认为,美国内部的新保守派势力乐见会谈失败,届时便可将责任完全推给俄罗斯,为特朗普打破“不再援助乌克兰一分钱”的承诺提供完美借口。

  几乎所有媒体都注意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乌克兰正在被逐步排除在关乎其自身命运的议程之外。特朗普最新“无需普京先见泽连斯基”的表态,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这绕过了基辅,给予了普京一直寻求的、与美国直接对话的平台。

  的报道特别指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背景: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高达70%的乌克兰民众渴望通过谈判尽快结束战争,这与战争初期的民意形成巨大反差。民众的厌战情绪,与政治精英在谈判桌上的被动处境,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专家们普遍怀疑,即便达成某种停火,也可能是对俄罗斯有利的“暂停”,使其得以巩固现有战线并为下一阶段做准备。正如卡内基基金会学者亚历山大·鲍诺夫所言,这赋予了侵略者一种“矛盾的优势”——在未遭军事失败的情况下提议缓和局势,反而能让其看起来像一个和平缔造者。

  综合外媒论述来看,即将可能举行的“普特会”,从一开始就并非建立在互信或共同目标的基础之上,而是一场典型的交易型外交。特朗普需要一场立竿见影的外交胜利来服务于其国内政治议程;普京则需要一个打破外交孤立、重塑大国地位的战略阶梯。双方的真实目标与公开宣称的“和平”愿景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1.高调的象征性成果:双方达成一些非核心领域的协议,如更大规模的战俘交换、建立新的沟通渠道等。会晤本身被包装成一次巨大成功,特朗普宣布其“极限施压”奏效,普京则成功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然而,在乌克兰领土和主权等核心问题上毫无进展,冲突实质上被“冻结”,而非解决。

  2.无果而终,相互指责:由于双方立场差距过大,会谈迅速破裂。随后,美俄将开启新一轮的舆论战,互相指责对方缺乏诚意、破坏和平。特朗普可能为挽回颜面而兑现部分制裁威胁,导致局势进一步螺旋式升级。这恰好会印证“新保守派陷阱”的假说。

  3.一份将乌克兰排除在外的“密约”:尽管可能性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双方在幕后达成某种牺牲乌克兰利益的默契,即在事实上划定势力范围。这将对战后全球秩序构成颠覆性冲击,并引发欧洲盟友的极大不信任。

  无论结果如何,一个清晰的趋势是,乌克兰作为“棋盘”的命运愈发凸显。其能否避免被边缘化,不仅取决于泽连斯基的外交斡旋,更根本地取决于其在战场上的韧性以及欧洲国家提供支持的决心。对全球观察者而言,这场峰会与其说是和平的曙光,不如说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当前国际关系中实用主义压倒理想主义、大国博弈凌驾于国际公义之上的残酷现实。

  关于这场备受瞩目的“普特会”,您有何洞察?它会是和平的曙光,还是又一场大国博弈的序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并持续关注《今日特读》,我们将为您带来更深度的追踪报道。

标签: 腾讯新闻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