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政府官网介绍,四川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
2025-08-08 1 情感传染理论
昨天少林寺的瓜出来了。可能有人会想,这下可帮娃哈哈的瓜解套了。但舆论没有消亡,只会蛰伏。正如一年前宗庆后盛极一时,谁能想到一年后舆论会再次提起,而且以另一种方式提起?
不知何时,舆论场开始流行这样一个“黑魔咒”。一个人的死亡,会导致另一个人的飞来横祸。受害人本来过得好好的,最近也没干啥出格的事,就是因为有一个人突然死亡,平地起雷,舆论开始不依不饶地翻旧账来讨伐他。前有李玟之死,导致那英与“中国好声音”突遭铺天盖地的骂声。后有宗庆后之死,令农夫山泉钟睒睒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我把这个“黑魔咒”命名为“宗庆之后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的死亡,可能给另外一个人带来无妄之灾的舆论效应。特别提醒一些网红达人,提早给这种“黑死病”打一打“舆论疫苗”,否则,所谓的“宗庆之后”,就有可能成为很多人的“之后”了。
爱,往往是要以恨作为成本的。死后哀荣,重心不是“荣”,而是“哀”。“哀”,是最柔弱的情感,也是最可怕的能量。几乎所有的悲情叙事,都伴随或共生着“怨恨叙事”。只不过叙事的对象,可能扮演被“埋怨”的对象,也可能扮演被“仇恨”的对象。有时候,叙事需要两个人,一起扮演“怨恨大组合”。
现实世界的人,往往会低估一个人的死亡可能带来的滔天巨浪。2013年,时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根本预料不到,一个士兵非正常死亡(洪仲丘事件),会激发25万人走上凯达格兰大道。同样,在2020年的美国,另一个人的非正常死亡(黑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所带来的冲击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直到如今,波澜还在继续。这一“黑人也是命”运动,被我称之为影响美国乃至世界百年之大事件。
不要忘记,凯达格兰大道飘荡的歌声是音乐剧《悲惨世界》主题曲的闽南语版,每一个音符都写着“悲哀”两个字。
爱一个人,有时候需要从恨一个人找到出口。宗庆后的哀荣,就变成钟睒睒的噩梦。当时网上如此疯传:浙江两家瓶装水企业生产的瓶装水,居然有一瓶是高尚的,有一瓶是龌龊的。一时间,钟睒睒收到的骂声比他一辈子收到的还要多。
有这种体会的之前是俞敏洪,他曾感叹:“过去一年里,在网络上被谩骂、指责,甚至被侮辱的次数是我100辈子总量都不止。”
与悲情传播最容易催生的是造神运动。而偶像化与妖魔化,又往往是造神运动一个硬币的两面。所有英雄大片的编剧、导演都清楚:英雄的诞生,需要一个反派。
有意思的是,偶像化与妖魔化遵循着同一个传播规律,其共同的法则就是“抽象化”。无论是偶像化,还是妖魔化,都必须切断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一个苹果只有推成特写,它才能成为象征,代表智慧或诱惑。一旦把苹果拉大为近景,出现它与餐桌的关系,它就是餐桌上的食物。英雄与恶魔往往都是从天而降。懂影视剧的都知道,有没有家长里短的人际关系,是判断生活剧还是偶像剧的金标准。一部剧如果有七大姑八大姨,一定不是偶像剧。
造神运动要“抽象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必须远离全面的事实。一年前的宗庆后之死,其神圣化必须以筛选甚至屏蔽事实传播为前提。那么,宗庆后死后哀荣的操盘手(可能有这样的操盘手,更大可能是没有操盘手,不过是集体无意识地表现),是如何做到这样的“事实传播压制”呢?答案是:“恩怨传播”。
舆论场无休止地炒作宗庆后与钟睒睒的恩恩怨怨,把宗庆后打造成爱国的民族企业家,而钟睒睒被妖魔化为忘恩负义的小人。
在新闻传播里,事实是最重要的要素。在价值传播里,是非是最重要的要素。在故事传播里,恩怨是最重要的要素。
人们往往来不及看完整的事实,就想直接知道谁对谁错;人们往往不在意谁对谁错,而被恩恩怨怨吸引。
弱传播理论总结了大约一百多个舆论战的分析工具、解释工具与实战工具,其中就有一个“江湖恩怨法”。《弱传播》一书42处出现“恩怨”两字,涉及多个案例。有意思的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案例就是:政治圈的台湾“王金平关说案”,娱乐圈的艺人“文章出轨案”,以及商业圈的“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农夫山泉赫然在列,当时,钟睒睒正是通过“恩怨传播”方法,成功地把公众的注意力,从人们对其水标准的事实质疑,转变为农夫山泉与当时的《京华时报》恩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弱传播》第328页)
从案例看,农夫山泉钟睒睒显然是擅长打“江湖恩怨法”的高手,但当“江湖恩怨法”打回自己,钟睒睒却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显然,钟睒睒仍然属于会传播,却不懂传播。
在新闻传播里,事实是最重要的要素。在价值传播里,是非是最重要的要素。在故事传播里,恩怨是最重要的要素。
人们往往来不及看完整的事实,就想直接知道谁对谁错;人们往往不在意谁对谁错,而被恩恩怨怨吸引。
弱传播理论总结了大约一百多个舆论战的分析工具、解释工具与实战工具,其中就有一个“江湖恩怨法”。《弱传播》一书42处出现“恩怨”两字,涉及多个案例。有意思的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案例就是:政治圈的台湾“王金平关说案”,娱乐圈的艺人“文章出轨案”,以及商业圈的“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农夫山泉赫然在列,当时,钟睒睒正是通过“恩怨传播”方法,成功地把公众的注意力,从人们对其水标准的事实质疑,转变为农夫山泉与当时的《京华时报》恩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弱传播》第328页)
从案例看,农夫山泉钟睒睒显然是擅长打“江湖恩怨法”的高手,但当“江湖恩怨法”打回自己,钟睒睒却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显然,钟睒睒仍然属于会传播,却不懂传播。
单看这篇2024年5月20日农夫山泉发的这篇文章,就会发现农夫山泉的传播水平幼稚到什么地步。
首先看标题:《比流量重要的是真相,是基于事实本身的善恶是非判断——自 2 月 25 日来针对农夫山泉和创始人钟睒睒的谣言及其真相》,哪有这么长的标题呀?这么长长的标题,如何记忆?如何传播?
第二看内容:农夫山泉在这篇文章里把所有针对它的20个谣言,逐一解释或批驳。好家伙,一般人原来还不知道农夫山泉有这么多问题,这一下子,他自己把资料整齐全了。
第三看工具:读了《弱传播》的都知道,有一个传播工具叫“客厅里的战争”,这不就是在自己家里打仗,打胜了也把自己的家具打烂了。第四看方法:信任传播是有特殊规律的。它告诉我们:自证自很难,自证无更难。农夫山泉自己说这是谣言,那是谣言,正好走到信任传播规律的反面。
最重要的是,农夫山泉被打得落花流水,还不知道舆论场主打的是恩怨传播。在恩怨传播里,“事实”没有“是非”抢眼,“是非”没有“恩怨”畅销。
一个曾经用“江湖恩怨法”为自己解困的农夫山泉,时隔多年,又被“江湖恩怨法”的回旋镖击中。钟睒睒成为了“两头人”:尝过了“恩怨传播”的甜头,如今又要尝回“恩怨传播”的苦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有人说,钟睒睒当时的悲剧,是后真相时代的产物。所谓“后真相”(post-truth),指的是“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一种情形”。“后真相”不是一个新词,但其在西方媒体的使用频率于2016年突然暴增,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甚至有人认为,这个词或将成为“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的词汇之一”。( 参阅唐绪军2018年6月 发表在《传媒观察》杂志的文章《“后真相”与“新媒体”:时代的新课题》)
我觉得把今天这个时代定义为“后真相时代”,只考虑了时代的标签,却忽略了历史的逻辑。后真相从来就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而是所有时代的本质。后真相,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全过程。在我看来,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是后真相时代。(这是我未来撰写《弱历史》一个维度)
我们必须残酷地认识到,后真相是人类传播的一个历史法则(绝不是时代法则)。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往往敌不过情绪的传播。弱传播理论的舆论情感律告诉我们:舆论世界是情胜于理的传播世界。在舆论世界里,情感占据着主导地位。情理之争,情感胜。
只有等了一年,人们才终于发现钟睒睒的委屈与厚道。有人感慨,同是杭城之人,钟睒睒不可能不知道宗庆后的风言风语,但他选择了隐忍。直至今天,他都没有落井下石。
历史会反复上演同样的剧目,只不过主与客、攻与守可能互换。因为“江湖恩怨法”死后封神的宗庆后,如今又被“江湖恩怨法”的回旋镖杀向了自己。只是复仇的并不是钟睒睒,而是宗馥莉。不是友商,而是自己的女儿。正是苍天饶过谁?
本来宗庆后死后的遗产继承与私生活风波,就事论事,就是一个事实传播,最多属于价值传播。就算是宗庆后有小三,也不过是一个出轨的故事。就算是遗产继承有争议,也不过是民事的纠纷。但是宗馥莉的出现,正如江歌案的妈妈出现一样,故事的逻辑全部变了。
还记得若干年前的江歌案吗?江歌案最有价值的问题不是它当时为什么会这么热?而是为什么杀人的事件出现在一年前,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形成舆论的热点,舆论的高潮要滞后一年后才出现?
在江歌的人生旅途中,不幸在某一天发生了“车祸”。江歌遇难,肇事者陈世峰(凶手,刘鑫前男友)被缉拿归案,等待审判;同行的幸存者刘鑫(江歌闺蜜)躲过了死亡的车轮,却在道德的碾轧中无法幸免。
这是一个标准的人生“交通事故”,适合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但这样的故事情节却不会在舆论场掀起轩然。
刘鑫欠陈世峰的—— 情债(?),陈世峰欠江歌的—— 血债,刘鑫欠江歌的—— 义债,刘鑫欠江妈的—— 良心债,陈世峰欠刘鑫的—— 幸福债。
同样,当宗馥莉出现,所有的人都围绕她,构成了恩怨关系:有恩于她又似乎亏欠她的父亲,生她却被小三欺负的亲妈,有功于公司却要分她利益的父亲情人,与她有血亲却要争夺遗产的弟妹。
有人说这是一个大女主的复仇故事。太多人把重心放在了“大女主”这三个字,殊不知“复仇”这两个字才是本质。“复仇”把“大女主”的光环遮蔽,让性别叙事让位于恩怨叙事——这就是一个豪门恩怨的故事。
这个恩恩怨怨,加上穿插其间的夫妻之情、男女之情、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每一种情感都可以代入不同的人,它就变成绵绵不绝的台风天,风雨一波又一波。
其实在这场豪门恩怨的大戏里,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宗馥莉,而是宗庆后。戏里所有的果,他都是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和豆,都是他种下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宗庆后不仅是主演,还是导演。他为自己的身后,精心准备了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大剧本,他给每个人都妥妥帖帖安排好了后路。
越杰出的人,越喜欢导演自己的后事。但在这个赛道里,我只服一个人,就是朱熹他爸。(听过我讲过朱熹传播的人,看到此会会心一笑)。
死去的宗庆后,作为导演的权力已经被剥夺。悲剧的是,作为主演的角色却要继续演出。作为缺席的在场者,如今他最可怜的就是再没有台词。他只能看着一切发生,顺着一切发生,配合着演出。
宗庆后在天上,看着这一场恩怨大戏,事实同样淹没在吃瓜传播中,真相依然埋葬在恩怨叙事里,有谁还会在乎原来的事实与背后的真相?
感觉媒体和网络节奏把正经事全搅浑了,一遇上有热点就开始煽动情绪,真正做企业踏实服务反而还被黑得最狠
换个角度看,其实这种恩怨传播对任何企业都可能成灾,靠剪视频、写段子就能盖掉所有事实,怎么公平呢
现在的网络舆论确实带节奏厉害,很多对钟睒睒的不实指责都被当成事实了,真相反而没人管,挺无奈的
标签: 情感传染理论
相关文章
据四川省政府官网介绍,四川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
2025-08-08 1 情感传染理论
经查,陈玉祥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执纪违纪,执法犯法,罔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热衷于吃喝享乐,长期频繁接受宴请,违规接受旅游、健身...
2025-08-04 3 情感传染理论
2025年作为全球后疫情时代的关键节点,世界格局与经济秩序正经历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对2025年下半年的经济、健康、社会等方面的预...
2025-08-04 3 情感传染理论
在当代管理理论中,共情(Empathy)被视为优秀领导力的核心特质之一。研究表明,善于理解员工情绪、关注团队心理健康的领导者往往能提升...
2025-07-31 3 情感传染理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国际...
2025-07-31 3 情感传染理论
被人误会时,行动比语言解释更有效。化解误会的核心方式包括用事实回应、保持情绪稳定、持续展现一致性、主动创造沟通机会、让时间验证线、用事...
2025-07-18 2 情感传染理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