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画面是2025年8月5日在克罗地亚历史名城克宁举行的阅兵仪式,大批参加阅兵的部队共同举起一面巨大的国旗。这场盛大的军事阅兵是为了...
2025-08-09 0 新闻热点文章
很早的时候对大口径机枪认识不足,总是认为这东西属于上不上,下不下的东西。直到互联网发达了。看到很多只言片语,有回忆录、有历史、也有半真半假互联网短文。有了这些碎片信息,让我重新认识“大口径机枪”的作用。
而本文原载于2018年出版的《Guns and Ammo》杂志,是一篇关于中俄所装备的大口径机枪的综述性文章。本文对于中系大口径机枪发展历史的回顾尤为有趣。
每当谈到.50口径机枪,或如通常所称的(点五零),人们最常想到的就是约翰·勃朗宁的设计。尤其是他设计的M2勃朗宁.50口径机枪,被昵称为“Ma Deuce(老干妈)”,其各类改进型至今仍在美军及多数西方国家军队中服役,使用历史已接近一个世纪。
然而,在美国和西方的影响范围之外,世界上大多数军队谈及.50口径(12.7毫米)重机枪时,更多联想到的是两位苏联设计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Vasily Degtyaryov)和格奥尔基·施帕金(Georgy Shpagin)。
捷格加廖夫和施帕金是活跃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杰出苏联轻武器设计师。他们所设计的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苏联军队及其盟友广泛使用。
捷格加廖夫设计了DP系列轻机枪,是苏联步兵班的标准装备,其作战角色类似于美军的BAR(勃朗宁自动步枪)和英军的布伦轻机枪(Bren)。DP的重管版本——DT型,广泛安装于苏联的装甲车上(如与主炮并列安装),而DA型则用于飞机上。这些型号的共同特点是使用7.62x54R弹药,并配备标志性的圆盘形弹匣,顶部进弹结构如同“平底锅”。
施帕金最著名的作品是PPSh-41冲锋枪。这款武器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总产量超过600万支,是苏军在二战中最广泛装备的枪械之一。
捷格加廖夫晚年最后的项目之一,是1949年前后开发的RPD轻机枪,这是一款使用7.62x39毫米中间威力弹、采用弹链供弹的轻机枪。RPD可以被视为当代中口径弹链供弹轻机枪(如FN公司生产的M249 SAW)的战术和技术先驱。
中俄的12.7毫米(.50口径)重机枪的研发历程,与美国的M2勃朗宁机枪一样,都受到德国13毫米TuF重机枪的启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工程师将原本使用7.92x57毫米弹药的成功机型马克沁MG08机枪改装为可使用更大威力的13毫米弹,以便在坦克和飞机上使用。
1925年,瓦西里·捷格加廖夫(Degtyaryov)开始研制一种类似的大口径机枪,使用苏联新开发的12.7x108毫米子弹。捷格加廖夫的做法与约翰·勃朗宁十年前为M2机枪所做的非常相似:勃朗宁将M1919(.30口径)机枪放大至.50口径,捷格加廖夫则是将其设计的DP轻机枪(使用7.62x54R弹)结构放大,以适应12.7毫米弹药。
这种放大版的机枪被命名为ДК(Дегтярёв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捷格加廖夫大口径),并于1933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然而,DK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它使用顶部装填的30发弹鼓供弹,不像勃朗宁M2那样使用弹链。笨重且弹容量有限的弹鼓被认为不实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苏联设计师格奥尔基·施帕金(Shpagin)受命设计了一个弹链供弹机构,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原DK机枪的弹匣口上。这项改进促成了新型机枪的诞生——ДШК(Дегтярёв-Шпагин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捷格加廖夫-施帕金大口径)。该机枪的昵称是“Душка”(读作“杜什卡”),在俄语中意为“亲爱的”或“宝贝”。
DShK于1938年开始量产,其设计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没有变化。施帕金设计的弹链供弹装置结构较为复杂,采用一个通过叉形杠杆带动的旋转鼓轮系统,而这个杠杆则通过枪机上的导柱驱动。
DShK采用长行程导气式自动原理,发射时使用两侧分离的锁耳机构闭锁枪机。该机枪只能全自动射击,从开膛状态开火。枪管上有大面积的散热肋,可以更换,导气系统可调,但这两项操作都需使用专门工具。整体设计较为原始,但稳定性和可靠性足以支持其大规模生产。
捷格加廖夫所用的“分离式锁耳闭锁机构”最早由**瑞典军官D.H. 弗里贝里(Friberg)在1870年提出,并由瑞典设计师鲁道夫·谢尔曼(Kjellman)**于1906年加以改进用于机枪。捷格加廖夫在1920年代初开始使用这一结构,但他对原设计进行简化,采用更大更强的锁耳,以提高强度和制造效率。
在战后时期,施帕金对供弹装置进行改进,设计出更简单可靠的弹链机构。这一改进型于1946年投产,型号命名为ДШКМ(DShKM),其中“M”意为“现代化(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ный)”。
20世纪70年代,NSV重机枪(设计者为尼基京、索科洛夫和沃尔科夫)取代了老旧的DShKM机枪。NSV采用了DShKM验证过的导气系统,为长行程活塞结构,但进行了改进,配备了实用的可调式导气调节器以及可快速更换的枪管。
该机枪在开火前通过整个枪机组件向左倾斜的方式进行闭锁。相比于安装在带有炮盾的轮式炮架上的DShK,安装在三脚架上的NSV约轻了90公斤(约200磅)。
NSV最早被安装在苏联的T-64和T-72坦克上。如今,只有塞尔维亚和波兰仍在生产NSV,其中波兰制造的型号使用北约标准的12.7x99毫米(.50 BMG)弹药。部分波兰制造的NSV被出口至新成立的伊拉克军队。
在俄罗斯军队中,NSV被更新型号的重机枪所替代,并不是因为其技术落后,而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在苏联解体后,原先负责制造NSV的工厂划归到了哈萨克斯坦,成为其所属企业。
目前,俄罗斯军队仍在使用NSV重机枪的同时,也装备了“科尔德”(КОРД,全称意为“武器设计师-捷格加廖夫厂”)机枪。这个名称“КОРД”并没有延续俄罗斯枪械以设计师姓氏命名的传统,而是为了纪念捷格加廖夫工厂的一组设计团队,而非某一位主导设计师。
在苏联解体前几年,俄罗斯就已经开始研发“科尔德”,并在NSV的生产能力丧失后加快了进度。不过,它直到2001年才正式列装部队。
“科尔德”采用可调式导气系统、长行程活塞结构和快速更换枪管设计,这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早期的苏制DShKM机枪的传统。枪管闭锁方式为现代化的旋转式枪机闭锁结构。
在1950年代初期从苏联获得了生产DShKM(捷格加廖夫-什帕金重机枪)的许可和设备。仿制生产了DShKM,并将其命名为“54式”,这种机枪一直是部队的主力大口径机枪,直到1990年代末才逐渐退役。然而,由于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这一断交成为一个转折点,此后开始着手自行研制大口径机枪。与苏联人不同,中方并不认为久经战火考验的捷格加廖夫-什帕金设计已经过时。事实上,除了一个例外,此后所有制造的.50口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都保留了捷格加廖夫-什帕金原设计的一些关键元素。
到1970年代,50口径大口径机枪发展分成了两个方向。装甲兵部队继续沿用传统的重型枪管重机枪设计。而步兵部队则对更轻便、便于携带的大口径机枪有更迫切的需求。
首次尝试自主研发.50口径(12.7毫米)机枪,诞生了外形相当独特的77式机枪。从本质上说,它仍是一款基于捷格加廖夫-什帕金(DShK)的机枪,但采用了直通式导气系统,这在机枪设计中较为少见。其机匣由整段钢管制成,重型枪管直接与其连接。闭锁机构继续沿用捷格加廖夫的侧向分离式闭锁凸笋结构,而供弹装置则是对什帕金结构的改进,供弹操作杆被移至机匣内部。得益于这套导气系统,77式的射速相当高,达到了每分钟700–800发。
在设计77式时,减轻武器重量是首要目标之一,这一思路也延续到了中国后续所有的大口径.50机枪。为此,77式取消了传统的导气系统,转而采用了简化的直通导气结构,并使用了轻便的管状三脚架,取代了54式(即DShKM)使用的沉重的轮式炮架与三脚座。整枪加上三脚架的重量几乎只有54式的一半。
在1980年代,大量77式机枪被提供给阿富汗。这些武器在苏阿战争期间对低空飞行的苏联直升机构成了严重威胁。直到2018年时,许多77式仍在手中,用于攻击驻阿富汗的美军与北约部队。
在之后的85式机枪中,原有的双握把与双扳机设计被更换为捷克风格的击发机构与手枪式握把。这个手枪握把同时还兼具拉机柄的功能,用于拉动枪机。85式还安装了更简易的两段式消焰器/制退器,并通过新的冲压钢板制造的轻型三脚架(后部采用U型双脚)进一步减轻了整机重量。
随后,推出了W95型机枪,这是85式的出口版本,发射北约12.7x99毫米(.50 BMG)弹药。
下一代大口径机枪的发展始于W85 型机枪,这款机枪同样是以捷格加廖夫-什帕金(DShK)为基础改进、简化而来。
不过,与 DShKM 不同的是,W85 取消了枪管上的散热肋条,改为可通过一个闭锁拉杆动作快速更换枪管。新型导气系统采用了长行程活塞结构,并配备了真正可调式的气体调节器。为减轻重量,机匣体积也被缩小。
W85 的供弹装置仍基于什帕金的设计,但进行了翻转重构,其主驱动星形轮的操作杆改为前置式。闭锁结构则改用基尔曼式设计:即闭锁凸笋向前推出锁定,而非捷格加廖夫那种后方张开的方式。
QJC-88 型机枪是 W85 的升级版,专为车载使用进行了优化。中国人民装甲兵部队选用它作为54式/DShKM 车载机枪的替代型号。
QJC-88 的机匣比 W85更短、更轻,并增加了多个减重开槽。该枪通常安装在配有液压垂直平衡装置的轴套支架上,可方便调整仰角。
扳机设置在左手握柄上,并通过一条钢索与击发机构连接;右手握柄安装在滚轮控制盘上,用于控制垂直方向的瞄准调整;拉机柄则位于系统的左上方。该枪主要使用光学瞄准镜,同时保留了机械瞄具作为备用。
与其他设计不同,QJZ-89从一开始就被开发为线口径步兵重机枪。它在结构上也完全不同于德加廖夫-什帕金(Дегтярёв-Шпагин)体系。
QJZ-89采用导气式系统与短行程枪管相结合的设计,并配备现代的旋转式枪机。这种类型的枪机更常见于航空自动炮中,在那里对重量的节省至关重要。短行程枪管的机制通过枪机组件与枪管的质量吸收了大部分峰值后坐力。枪机通过直接导气方式实现自动重新上膛。类似的组合系统也被应用于美国的XM312实验型.50口径机枪中。
枪管带有散热肋,并配备带有三个隔板的大型消焰器/制退器。旋转式枪机在闭锁时与AR-15的枪机结构类似,进一步减少了射击时对枪身的应力负荷。
新的三脚架重仅18.7磅(8.5千克),由整体冲压的U形钢制支腿构成。弹药箱和机匣开口盖由铝合金制成。
这些设计努力的最终成果是:一款出人意料地轻便的.50口径重机枪,其本体重量仅38.5磅(17.5千克),只比一挺普通的.30口径M1919布朗宁中型机枪重几磅;加上三脚架总重为57.5磅(26千克)。
作为对比:机枪“科尔德”(Корд)机身重25.5公斤,三脚架重16公斤,其实俄国作者很想看看这款大口径机枪如何应对后坐力,以及其看照片似乎较细的枪管如何处理发热问题。另外,采用直接导气也令人产生疑问。
标签: 新闻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眼前的画面是2025年8月5日在克罗地亚历史名城克宁举行的阅兵仪式,大批参加阅兵的部队共同举起一面巨大的国旗。这场盛大的军事阅兵是为了...
2025-08-09 0 新闻热点文章
5月8日,一则“大妈走路突然转身撞到男子获赔7万”的普法案例登上热搜,引起公众激烈讨论。事件起因于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在一起普法案例中...
2025-08-09 0 新闻热点文章
这一下子就把特朗普直接给逼到墙角了,这样的情况,特朗普也没有预料到。见到这一幕,很多人都认为,这美俄已经没有了退路,古巴导弹危机将再次...
2025-08-09 0 新闻热点文章
赖清德终于搭上北约大船?硬蹭欧洲的筹码是2300万人命。岛内已面临双重绞杀,赖清德的手段,只能是自寻死路。 日前...
2025-08-09 0 新闻热点文章
随着俄罗斯“夏季攻势”的加剧,俄乌双方正在顿涅茨克方向展开激战,双方围绕波克罗夫斯克等主要城市的激烈争夺,也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然...
2025-08-08 0 新闻热点文章
中美关税战前,警告两国交手将会影响全世界的,基本都是中方,一场关税战过后,美方突然开始“心怀天下”了。 此外,他...
2025-08-08 0 新闻热点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