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在日常生活中,地震、火灾、暴雨、洪涝、高温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发生自然灾害时,我们该如何在第一时间自救避险?...
2025-08-07 1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网上一直流行这么一种说法,说美国人没啥抗风险能力,花钱如流水,负债累累,动不动就拿信用卡续命;
而中国人呢,稳扎稳打,习惯性存钱、还不乱花,所以三年疫情都硬挺了过来,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老百姓。
听起来像是在夸我们,但要是把这事儿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看,你就会发现一个反直觉常识。对于大部分的正常国家来说,他们更喜欢美国人那种透支未来的好习惯。
你不花钱,企业就没订单;企业没订单,老板就没钱赚;老板不赚钱,就不招人、不扩产、不加薪,搞到最后就是大家都没钱。
在这个死循环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肯不肯先把钱掏出来。一个不敢花钱的国家,央行就算印出整个银河系,也带不动社会经济。
所以你看,最近央行又出手了,降准0.5个百分点,再次释放长期流动性一万个亿,利率也下调了,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步下行。
动作不小,节奏很快,逻辑也是非常清楚,央行真正想干的事儿只有一个:让老百姓消费、让企业借贷、让国内市场快速运转起来。
但现实的情况是,水放了好几轮,钱并没有进入普通人的口袋,消费市场有点起色,但又和大家预想中的不太一样。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央行拼命放水,但你却还是不敢花钱?中国要从出口大国转变为消费大国,具体环节又卡在哪呢?
前者吸收外部订单、虹吸外来资本,后者撬动内部基建打通整个信贷链条,两台发动机轮流运行,让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于是,靠谁来拉动经济的这道题又摆在了桌面上,答案其实没得选,只能靠内需,也就是靠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花钱推动经济。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央行这几年不断地降准降息、给企业放水、给房地产松绑,底层逻辑还是想用低利率换来一个“大众敢消费、企业敢扩张”的局面。
这也说明一个核心问题,用印钱的方式刺激经济是有极限的,而真正能起作用的,是信心,也就是你愿不愿意为明天买单。
这事其实也没那么神秘。他们的消费不是因为乐观冲动,而是制度安排和预期管理,让老百姓觉得钱花完了,还能再赚。
在美国,从大学时代就开始背贷款,信用卡额度都是几千刀起步,你刷信用卡、分期付款,全都能查到你的信用积分,只要还得上,银行就会继续借钱给你;
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兜底机制比较硬核,这倒不是说美国的福利有多好,但它是真敢给老百姓发钱,还是直升机大撒币的那种。
比如疫情那两年,美国政府一共给个人和家庭发了三轮钱,总计超过了85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加强版的失业金、租金补贴和餐食援助等等。
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下半年,美国的低收入人群,也就是月光族的银行存款余额普遍上涨了20%-40%。
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发的钱超过了很多人的工资水平,虽然大家没办法出门消费,但账户余额却多出来了几千美元,所以等到疫情开放,美国人立马就展开了报复性消费,甚至美股也跟着迎来一波暴涨。
当然,这种靠印钱发债养活全国人民的骚操作,目前也只有美国政府可以做到,这和美元的国际地位分不开。
再加上美国人本身对“借钱”这事没啥羞耻感,整个国家消费模式自带杠杆属性,大家都是奔着提前消费这个思路去的,自然也就成了全球第一消费市场。
你去Costco一趟,同样的钱,买到的东西却是国内三倍的量,你去奥莱扫货,一件衣服还不到10刀,买车也没啥乱七八糟的税,重点是这些都不是打折促销,而是系统性地便宜,比原产地还便宜。
所以哪怕是低收入人群,也能以相对可控的成本满足基本生活和娱乐需求。这种“零负担+心理舒适度”配合起来,就构成了消费型国家的基本盘。
2024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是20.4万亿,约占GDP的70%。也就是说,美国经济的七成,是靠大家刷卡刷出来的。
这不是开玩笑,是实打实的数据支持。而且这种高消费水平已经维持了几十年,说明它已经变成了制度性结构,而不是靠某一届政府发钱刺激来的。
所以,这几年政府部门也越来越明白,想要稳住经济基本盘,靠外贸不现实,靠房地产不持久,必须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模式。
疫情三年,又叠加了地产下行和贸易战,很多人心态是虚的。这种时候哪怕银行把利率降到3厘,大家也不愿意去贷款买车、买房,更不要说创业开店了。
消费不是工具问题,是心态问题。就像一个人失恋了,你让他去KTV消费疗伤,他也没办法做好情绪管理。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居民的杠杆率接近63%。啥概念?就是你挣10块钱,其中有6块已经提前透支出去了。你让一个月供8000的年轻人去扩大消费,那他得先问一句:“我是买一杯奶茶?还是少还一点贷款?”
2024年全国居民新增存款14.26万亿,人均存钱突破了10万元大关。这些钱不是拿来消费、不是拿去投资,而是被冷冻在账户里。高储蓄率的背后,其实是对未来医疗、养老、教育等支出的深度焦虑。
因为他们心里太明白了,结婚也就意味着买房、彩礼、抚养、教育,这一连串的消费行为,会让你在未来十年都喘不过气。所以大家更愿意躺着,不是不想消费,是压根不想启动那个消费引擎。
你想给孩子报个素质教育,要么收费贵、要么被卷钱跑路。就连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大部分厂商也是堆配置、拼营销,服务体验也没跟上来。
我们可以看下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但如果剔除掉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可能更低;餐饮、文旅、汽车等大类消费增长略有回暖,但明显是结构性分化,高端消费在回暖,中低端消费还是疲软。
美国人敢花钱,是因为他们知道出事有人兜着;而咱们这边,新车除了毛病都只能现场维权,更不要说,生病、升学、自己养老了。
说到底,消费这件事不是降一次准、发几轮补贴就能轻松解决的。想让普通人花钱,那就得让他相信,今天把钱花了,明天也不会活不下去。
如果一个年轻人,刚发完工资就被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刚需安排的明明白白,你又怎么能让他花钱去搞消费升级呢?
当然也不是说政府该什么都去兜着,毕竟“保姆型国家”也走不长远。而经济活力这玩意,终归还得靠市场自己跑起来。
不是“该不该”,而是“非走不可”。因为靠出口,总有一天被外需反噬;靠房地产,这车已经翻了一半。
真要成为消费型国家,靠得不是一堆人吆喝“买买买”,而是得有一套能让人“敢于花钱、愿花钱、关键还花得到位”的规则体系。
[玫瑰][玫瑰]此文脉略深刻,指点到位,指出人们就是有钱,也不敢消弗的原因,为什么不敢消弗?那就是人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国家没有指望,好和坏都是自已扛着,那来的信心去消费?要想重振人们的消费信心,政府要下大决心,大力度,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了解到,8月6日18时18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夏塔景区一吊桥其中一条桥索断裂,发生桥面倾斜事故,桥上29人滑落。其中,5人不幸遇难,22人受轻伤,2人伤势较重,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接受身体检查和医疗救治,无生命危险。
骄阳似火,在海疆、边防、高原,在军人站立的地方,全军各部队官兵向“八一”建军节献礼,在战位重温入伍誓词,让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在祖国各地。
制作/王怡文见习记者朱荣琛 记者任利8月5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湖北武汉中商广场内的一家黄金店铺发生抢劫,一名男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抢走黄金饰品后逃跑。记者从武汉警方了解到,确有此事发生,民警已在处理。
养殖棚被镇政府强制搬迁后500多只兔子死亡,男子多方反映获补偿5.5万元,遭副镇长举报寻衅滋事被抓
冯女士近日告诉记者,他们家住许昌襄城县山头店镇蔡冯村,“我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年过六旬,为人耿直。2023年,考虑到不便再外出打工,父亲就在村里承包了一块地,在种植的同时,筹措资金搭了一个大棚养殖兔子。”
为巩固专项整治成效,进一步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近日,北京顺义、内蒙古乌兰察布、西藏那曲、青海黄南州等地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
255万拍下校内51平商铺3年经营权,因不能卖烟酒放弃租赁,校方:赔偿3年租金差价损失75万元
经过多轮竞拍后,以年租金85万元合计255万元的高价拍下3年经营权。然而许先生的经营执照项目包含“烟酒”,学校在招租时明确不得售卖香烟、酒水,要求他变更经营范围,不愿放弃烟酒生意的他及朋友选择毁约。
这样无助的时刻:人在门外。7月27日中午,合肥的一位宝妈出门扫地,结果儿子一个不小心把门给关上了。幸好她随身带着手机,于是赶紧在网上找了开锁师傅。
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九派新闻 ,男子的视频如果没有歪曲事实,在公共场所录制争执过程且内容客观真实的,属于合法取证行为。
你有没有留意这样一个现象,跑完步比跑步时出汗更多。#跑步 #跑步出汗 #跑步出汗的好处 #跑完步比跑步时更容易出汗 @DOU+小助手 #跑步知识
儿时的朋友是彼此青春的收藏家,发小从南京来到安徽蚌埠找我,直接小酌到天亮。#家庭日常 #我的乡村生活 #发小相聚
按最新消息,央视8月3号报道,这艘舰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海军那边在忙着优化从滑跃到弹射起飞的切换,争取把时间压缩到极致。
标签: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相关文章
大河网讯 在日常生活中,地震、火灾、暴雨、洪涝、高温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发生自然灾害时,我们该如何在第一时间自救避险?...
2025-08-07 1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顶级短跑运动员的跑步速度往往可以达到45千米每小时。不过,与动物王国中的四条腿哺乳动物相比,其速度只相当于家猫的最高速度,远远比不上猎...
2025-08-06 1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养花护花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途径。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植物,如何养护、识别品种、了解生长习性,...
2025-08-06 1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汛期来临,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易引发洪涝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掌握防汛知识,提高防灾意识,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重要防线,织密防汛...
2025-08-03 2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6月3日,27岁女游客在三亚疑被毒蛇咬伤后不幸身亡。消息引发热议,涉事医院正配合上级部门调查此事。三亚野保中心称,当地常见毒蛇为竹叶青...
2025-07-31 3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关于台风,有不少伪科学,看似合理的经验之谈,实则暗藏风险。阅读这份指南,不仅能帮你逐一辨别真伪,更有台风后日常与食品安全要点,教你如何...
2025-07-31 3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