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血透集采结果8月起多地落地集采降价成定局全国铺开成趋势

情感透析 2025年08月07日 02:22 1 aaron

  当时产品平均降价幅度高达55.23%!像透析管路这种常用耗材,直接从39元左右“跳水”到13.7元,降幅达到65%!官方预计,光那次集采,联盟地区每年就能省下近40亿的采购费用!

  现在,这把“集采大刀”挥得更广了!北京市医保局最新发布通知,从今年8月1日起,北京将正式执行血液透析类耗材的全国省级带量采购中选价格。 这次纳入降价范围的耗材种类不少,包括:动静脉瘘穿刺针、透析用留置针、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血液滤过器类。

  北京这次的操作很明确:要求企业报价时,同一种产品不能高于京津冀联盟或其他省级集采的最低中标价。报成功的,就纳入集采管理,享受“以量换价”的待遇。

  而且,这波集采落地潮不止北京!湖北也官宣将在7月31日跟进执行京津冀联盟的结果。在此之前,天津、河北、重庆、四川等地已经先一步落地了。再加上之前河南联盟、辽宁联盟搞的血透耗材集采,可以说,血透耗材的集采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剩下还没执行的省份,预计也会很快跟上步伐。集采降价,已成定局,全国铺开只是时间问题。

  集采带来的大幅降价,对相关企业意味着什么?答案可能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对不少国产龙头企业来说,这反而是个扩大地盘的好机会!

  国内血透耗材龙头威高血净最近透露:自从6月份集采陆续执行以来,他们主要产品的出厂价确实下降了大约15%。但是!销量却逆势上涨了超过20%!这算盘打得精,典型的“薄利多销”策略见效了。

  威高分析道:集采对成本控制要求极高。这就让一些以前市场份额挺高、但成本可能也高的外资厂商,在集采竞争中要么主动放弃,要么被动出局,空出了大片市场。这块“蛋糕”,自然就被有成本优势的国产厂商分走了。

  三鑫医疗也表示,他们在今年联盟集采中的报价策略“灵活精准”,集采范围内的产品全部中标!同时,国外市场也开拓得不错,血透耗材业绩“快速增长”,设备出口订单更是“规模快速扩大”。看数据,去年三鑫就扭转了营收下滑的趋势,实现了15%的增长。

  山外山在财报里说得更直接:集采让医院买耗材更便宜了。国产厂家天生有成本优势,在集采中竞争力更强,市场份额蹭蹭往上涨。他们甚至指出:2024年,国产血透耗材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品牌!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2023年,威高血净在血液透析器和血液管路两个关键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分别达到32.5% 和31.8%。更关键的是,所有国产品牌加起来,在透析器市场占比已超过45%,在管路市场占比更是超过60%!国产主导的格局正在形成。

  国产厂商的“打法”也升级了:不再满足于只做耗材或只做设备,而是追求“设备+耗材”全线布局,形成协同效应。

  比如山外山,以前主打血透机,现在基本完成了自产耗材的全线年,他们的血透机中标品牌市占率达到15.97%,同时自产耗材的销售收入更是暴增了208.15%!设备带动耗材,耗材反哺设备,路子走对了。

  看到国产品牌这么猛,外资巨头是不是准备撤退了?恰恰相反!他们不仅没退,反而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准备打“持久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全球血透巨头费森尤斯。就在今年6月,费森尤斯位于中国的子公司——江苏费森尤斯医药用品有限公司,其血液透析器扩建项目正式完工,开始设备调试安装。

  新增1500万支透析器的产能,预计新增年产值3.2亿元。这明显是在为未来中国市场更大的需求做准备。

  外资为什么敢逆势加码?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血透市场巨大的、尚未被满足的潜力:据统计,2023年我国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实际得到治疗的比例只有26%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别说发达国家了。这意味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专业机构预测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中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的总规模将飙升至483.90亿元。

  集采降价,是眼前看得见的实惠;市场扩容,是未来可期的蛋糕。这场席卷全国的血透耗材集采风暴,短期看,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透析患者和医保基金,治疗费用切实降低了,更多人能负担得起规律的透析,生命质量得到保障。

  中长期看,它强力重塑了市场格局:拥有成本和效率优势的国产厂商迅速崛起,抢占主导地位;而实力雄厚的外资巨头则选择深耕本土,加码投资,看好中国市场的长远潜力。这种良性竞争,最终也将推动技术迭代和服务升级。

标签: 关于血液透析的文章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