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热点文章正文

凤观 滨州“冠军方阵”领航产业集群制造业97%增速夯实经济韧性

新闻热点 2025年08月06日 14:22 1 aaron

  黄河之畔的山东滨州,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全市生产总值1695.5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71.32亿元,增长6.2%,制造业增加值以9.7%的增速成为核心引擎。

  在区域发展的赛道上,产业竞争力是决定胜负的核心筹码。7月9日,滨州市召开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将推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明确为塑造区域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对区域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更是吹响了滨州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新一轮号角。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滨州加力推进“5210N”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聚焦强主体、铸链条、搭平台、做生态、优服务,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增长点,为制造业的强劲表现注入持续动能。

  但比宏观数据更令人欣喜的是,滨州拥有的全球、全国冠军产品从2023年的53项跃升至67项,16项产品在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上摘得全球桂冠。诸多第一,涉及到了铝业、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滨州重点产业,这背后不仅仅是GDP顺势增长的成因,更是产业转型、科创研发、营商优化的奋力突围。

  世界铝业看中国,中国铝业看滨州。曾经背负“高耗能”标签的滨州铝业,如今已蜕变为高端制造的代名词。

  邹平魏桥纺织的智能化工厂里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强大的数据平台与智慧管理系统编织成的“产业智能矩阵”替代了大量繁琐且重复的人力劳作。魏桥棉布年产能7.95亿米,棉纱产量46.52万吨,两项指标均稳居全球第一。更可贵的是,转型后其能耗、用水量分别降低40%和20%以上。除此之外,创新集团的铝镁硅合金棒材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3%,开泰集团的抛喷丸设备国际市场占有率23%……仅邹平一地,就培育出4项全球冠军和5项全国冠军。

  在滨州这并非孤例。惠民县的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其风电轮毂产品占据全国约35%的市场,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惠民不起眼的绳网产业也已悄然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80%、全省90%,连续十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全国1/3镀锌板、1/2彩涂板产自博兴县,商用厨具更占据全国40%份额,3000余家企业集聚兴福镇,年产值300亿元。京博农化的茚虫威是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益丰公司主导制定的两项硫脲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滨城区11项、无棣县9项、沾化区11项……滨州以67项全球或全国冠军产品为支点,撬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同时以广阔的覆盖面,成为滨州经济抵御风险、稳定增长的基石。

  保住“量”,提升“质”,是滨州工业经济的一大特征。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其中制造业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29.1%,装备制造业增长18.0%,新动能正强势崛起。

  在滨州制造业“冠军方阵”的崛起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最核心的驱动力。这座工业城市深知,传统产业的升级绝非简单的设备更替,而是需要构建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完整生态链。

  在高端装备领域,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为西门子歌美飒14兆瓦海上风电轮毂首件研发企业。该公司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研发,建成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6项。

  在新材料领域,惠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无铬钝化55%镀铝锌钢板,销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及中南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该公司与东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将超薄钢板低温热浸镀加工工艺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滨州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4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7%,实现全省“四连冠”;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65.8%,连续两年全省第一。真金白银的投入,搭建起坚实的创新基座。

  企业成为创新主战场。鲁北万润新能源投资 66 亿元建设的磷酸铁锂项目,一期 24 万吨产能已投产,助力滨州无棣县打造成为“中国锂都”“世界锂电基地”。京阳科技突破油系针状焦“卡脖子”技术,为国产大功率石墨电极奠定基础;滨阳燃化自主研发的聚苯硫醚新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在惠民,荣沣纺织等企业接受数字化转型“把脉问诊”;在滨城,74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占比超六成。

  除了企业的科研攻关外,滨州系统性的研发链条也在逐步完善。滨州科技大市场在全省率先投用,渤海先研院科创带动效应超80亿元;魏桥国科科技园全面启用,全省首家民企承建的省实验室成功落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26家,总数达450家,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撑。

  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注入活水。邹平与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阳信推动500多家企业联合创立创新中心。当实验室的智慧与工厂的需求碰撞,关键技术壁垒被不断攻破,冠军产品的护城河日益拓宽。

  滨州与企业的同心协力,让科技创新绽放出新的生命力,不断推动滨州制造业开拓新机遇,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地活力基因。

  在制造业“冠军方阵”引领增长、新质生产力蓬勃迸发的同时,滨州经济韧性发展也深受政策与营商环境的助推。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制造业投资增长14.0%,数据背后是助力超8000企业家梦想落地,更是滨州将“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转化为全域发展生态的系统性变革。

  曾经个体工商户若想转型为企业,必须经历“注销个体工商户+新设立公司”的流程。如今,滨州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上线“个转企一件事”,平均办理时间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让民营企业更好、更便捷地落地经营。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免申即享”信用减免政策让山东半岛水务等AAA级企业参与惠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实现投标保证金“零跑腿、零材料”自动减免。而在博兴县,“十证联发”创造的“博兴速度”与“寸心会客厅”政企恳谈机制形成组合拳,县委领导常态化直联企业家,精准解决企业诉求。

  面对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滨州构建起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2025年,全市金融系统围绕“113388”工作体系,强化政策落实,通过“政策支持+活动支撑+服务精准”的融资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资金保障。

  今年以来,在“惠企通”平台的服务下,43家金融机构累计发布金融产品2264个,滨州收到企业需求1.03万笔,解决融资529.25亿元,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需求企业。

  除此之外,更深层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滨州加快推进“5210N”产业集群战略,以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为突破口,加速鲁北30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航天产业园区建设。对邹平铝新材料、博兴绿色化工省级战新集群,8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3个省支柱型雁阵集群开展全链条服务,清单化推进326个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滨州加力塑造“无废循环产业”链条,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滨州中裕食品创新打造“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与液态有机肥,每年可减少COD排放12万吨。滨州将无废理念深度融入“5210N”产业集群战略,为制造业注入可持续动能,不断夯实经济韧性根基。

  从黄河之畔的产业蝶变到创新生态的持续厚植,滨州以67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为基石,正书写着传统工业城市向高端制造强市跨越的鲜活样本。魏桥纺织、京博农化、鲁北万润新能源、惠博新材料等逐渐形成产业集群,由点及面的转型势能,不仅让9.7%的制造业增速有了坚实支撑,更让“滨州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持续提升。

  随着“5210N”产业集群战略深入实施,滨州将继续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全力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标签: 凤凰网今日头条新闻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