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热点文章正文

为什么是央视新闻官宣《731》定档“9·18”?

新闻热点 2025年08月06日 09:47 1 aaron

  在《南京照相馆》中,原岛大地饰演的伊藤秀夫,将拍摄日军暴行作为自己的“战地勋章”,又以摆拍的“亲善照片”,掩盖南京大屠杀真相,粉饰日军的反人类暴行。

  这一双关被具象化为角色的行为逻辑,两者共享瞄准、对焦的动作仪式,按下快门与扣动扳机的瞬间重叠,更换胶卷与装填子弹的机械节奏呼应。

  这一语双关的精妙耦合,直指历史本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即便照片泛黄褪色,暴行的铁证仍如利刃般锋利,容不得日本右翼势力以任何狡辩否认历史真相!

  照相机在此成为战争机器的延伸,快门声与枪声共振,记录暴行的同时也成为罪恶的帮凶,而那些侥幸留存的真实影像,终将化作刺穿谎言的利剑。

  自从影片上映后,众多自媒体博主自来水科普,从来没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只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日本人大屠杀的罪行”从来不值得被纪念,我们纪念的是“大屠杀中遇难的30多万同胞”。

  我也对伊藤秀夫的人物原型进行了自发考证,其历史原型正是在电影领域成就比肩黑泽明的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

  更令人发指的是,战后他从未公开反思战争罪责,反而在采访中多次将中国士兵污蔑为“虫子”和“物件”,甚至扬言“必须肯定战争,才能体现人的坚强”。

  那些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简称为“大屠杀纪念馆”的认知偏差,那些沉浸在小津安二郎电影温情表象中忽视其战犯本质的错误崇拜,都需要被正视和纠正。

  日本外务省的反应则更为露骨,竟火速向中方递交23条外交照会,蛮横要求将片名改为《旧日军防疫部队》,删减70%镜头,并将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歪曲为“战时医疗行为”。

  这种双标做派在诺兰导演的《奥本海默》日本公映时暴露无遗:当时日本政府非但未反对血腥画面,反而“反向施压”要求增加广岛核爆场景的血腥尺度。

  因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悍然拉开侵华战争序幕。

  而731的片名,则如利刃般直刺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对中国同胞实施活体实验的铁证如山的行!

  影片揭开1942年震撼历史:日军货船里斯本丸号在浙江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没后,日军为掩盖暴行竟拒绝救援船上1800余名英军战俘,导致大量战俘溺亡。

  面对海量信息迷雾,我们尤需以历史为镜、以理性为尺,在虚假与真相的交锋中筑牢认知防线。因为铭记苦难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历史真相的守护者。

标签: 央视新闻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